29甲午战争与殖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9甲午战争与殖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45张PPT。日本——敌人、朋友? 材料一:“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
材料二:“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凶恶、最野蛮的敌人。” ——江泽民
材料三:“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读者》为什么说现在的日本既是离我们最近又是离我们最远的国家?
为什么说“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凶恶、最野蛮的敌人”?甲午战争与殖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蓄谋已久的战争台湾朝鲜满蒙中国日本?岛国,人多,地少,市场狭小,资源缺乏。?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国力日强。大陆政策: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确定了先侵占台湾,再侵占朝鲜,再侵占满蒙,继而侵占整个全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材料1: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
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材料1反映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持什么态度?(2)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背景:(1)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材料2: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3)清政府:腐败懦弱 材料2日本所需的“中日冲突”是什么?(4)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根本原因(有利的国际环境) (提供契机)清政府 日 本欧美列强默许纵容大陆政策
积极扩张避战求和
腐朽落后(根本)甲午战争﹙提供条件﹚提供契机朝 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为什么“蕞尔小邦”日本在当时也加入了侵略中国的行列中?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1.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
2.野心满满的日本早就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政策,他们要从侵略中国的台湾开始,进而侵占全中国,最终是亚洲乃至全世界。这次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日本政府蓄谋已久,并做了充分的准备。
3.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
4.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欲望。甲午战争1.背景:2.时间:3.过程: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变得强大起来,开始图谋侵略中国,并选择朝鲜作为跳板。1894——1895年。① 爆发:1894年,日本利用朝鲜爆发起义之机,引诱清军入朝,继而以反对清军入朝为借口,挑起战端,中日战争正式爆发。②黄海海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全舰将士英勇抗日,壮烈牺牲。③旅顺大屠杀:④1895年初,日军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战火很快烧到中国境内,日军接连占领大连、旅顺等地。在旅顺,日军对当地居民实行大屠杀,死难者有18000余人。黄海大战
(1894.9)威海卫战役辽东失陷过程(1894—1895)邓世昌旅顺大屠杀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的致远舰遭到4艘日舰围攻,中弹倾斜,弹药也将用尽。这时,管带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巳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大壮国威。”然后,他下令开足马力,撞向日舰吉野号。但致远舰不幸被敌人鱼雷击沉,邓世昌坠入大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抱着与全舰将士共存亡的决心,消逝在茫茫大海之中。此日漫挥天下雨,
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所题挽联 旅顺大屠杀 1894年11月,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攻陷旅顺,对市内居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尸体,估计超过二万人遇害。“尸体抬了一个月才抬完。两万多尸体,堆成尸山,日本人用火,烧了十几天才烧完,将骨灰埋在白玉山东麓”。 日本血洗旅顺中国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在谈判中,日本拿出预先拟定的条款摆在李鸿章面前,只准李鸿章说“允”或者“不允”。日本限定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手续,李鸿章请求宽限时日,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李鸿章伊藤博文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危害割让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
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进一步破坏了领土主权完整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剧人民负担 清政府举债赔款
便利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使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资本输出,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割三地赔二亿开四口允设厂《马关条约》后,中国的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三国干涉还辽   战后余波(1)图中的“渔夫”代表哪个国家?①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利益。 (2)俄国为什么要“干涉还辽”? 是不是在帮助中国?②实质: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之争。 说明: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有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材料: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花费:6097万日元。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攫得赔款:35836万日元。
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增到8895家,公司股本总额从24500万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 日本倾尽国力打赢这场战争。这场战争对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各是什么?中国:①中国损失惨重,掠夺不堪负担,更难发展; ②在远东的地位一落千丈;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④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日本:①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 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到台湾后,台湾人民呜锣罢市,集会示威,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并纷纷上书清政府,反对割台。徐骧领导的义军,英勇抗击日军。他在临终前高呼: “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在外绝援救、内缺饷械的艰苦条
件下,台湾军民
奋勇杀敌,前仆
后继。日军在付
出沉重代价后才
得以占据台湾。台湾军民在新竹痛击日本侵略军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我们要坚决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银2100万元;
③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定关税。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③增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④在华设厂。④经济侵略加剧;⑤受控制程度加深。①割地面积增加;②赔款数额倍增;③侵略深入内地;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探究:对比下列两个条约,你有何看法?《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随后几年中,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甲午战争:影响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且在战争中,爱国官兵奋勇杀敌,各地人民也纷纷组织团练协助清军作战,“同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可是最终清政府失败了。探究: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据统计,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据当时英国军事情报局资料: 北洋舰队,在军事上、技术上是很先进的。在人们心目中,它的存在是中国进步的象征、强大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在武器装备上,当时清军使用的是欧洲毛瑟枪,甚至是先进的后膛连发枪,火炮多用克虏伯后膛炮。而日军主要使用国产村田式步枪和青铜山炮,其全军拥有的野炮不过300门,武器性能和数量均不如清军。 这场中国拥有天时地利的战争中,象征着中国进步、强大、希望的北洋水师全军覆亡了,原因何在? 材料一: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认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之廉,购而用之。”李鸿章曾言:“练兵,办海军,都是纸糊的老虎。”
材料二:清朝虽在18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但该衙门的五大臣无一人为海军衙门专官。而海军大臣中无一人出身海军或受过海军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实在难以制定正确的战略,也难以与陆军协同作战。
材料三:丰岛战役后,清军失利退至平壤。李鸿章仍命令清军:“先定守局,再图进取”。 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仅学习技术不能从制度上进行根本性变革,制度腐朽落后军事思想落后,缺乏军事战略思想消极防御的避战自保方针朕与百官诸侯相誓 意欲继承列祖伟业 不问一身艰难??
亲营四方?? 安抚汝等亿兆 开拓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御笔信》 19世纪70年代,首相山县有朋说:“日本……永远难免国防之危机,故在大陆获得领土实属必要……如此则不能不首先染指中国与朝鲜。”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材料四:侵华蓄谋已久,制度先进材料二:日军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动进攻后,李鸿章命告清军统帅:“日兵来牙窥探,可置之不理……切勿自我先挑衅” 。丰岛战役后,清军失利退至平壤。李鸿章仍命令:“先定守局,再图进取”。
材料三: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材料一:“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材料四:清军的枪炮大都购自英德美法等国,有的炮弹没有炸药,只有沙土,根本不能使用。军舰的炮弹虽然“实储火药,然配储不多,且药线铁管仅实煤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因此,北洋舰队在海战中吃亏很大。 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军防务松弛
官兵临阵脱逃
武器装备落后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内 因外 因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李鸿章推行避战求和 政策原因、表现、影响原因:李鸿章
1.感到清政府财政空虚,实力不足,没有取胜信心。
2.把北洋舰队视为自己私人财产,为保存自己实力,故力主“避战求和”。
3.慈禧:一心筹办60岁的“万寿庆典”,希望对日本和平了结。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VS慈禧:哪管国家兴亡 , 生日非过不可。“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中国为何败?内因: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根);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未能充分动员民众;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武器装备落后外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战争的结果殖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知识梳理③势力范围:1.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等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①时间:19世纪末。②方式: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④影响: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势力范围,又强租旅顺、大连 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围” 英国的“势力范围”是长江流域,云南、广东。1842年 《南京条约》割占1860年 《北京条约》割占1898年 英国租借地 新界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福建作为他的“势力范围”势力范围: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实力所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在这片领土上,该国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他国染指。租借地:资本主义国家用强迫定期租借的方式占有的他国领土。租期有长有短,长的高达99年,期满归还。甲午战争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屠龙大会人人有份“相互协商” 甲午战后,日本把中国的巨额赔款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同时,日本从中国获得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倾销商品,日本经济迅速进入高速增长期。甲午战后建立的八幡制铁所是当时日本最大的钢铁厂,它的产量占日本全国钢铁产量一半以上,它所用的矿石全部来自中国。日本八幡制铁所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侵略思考下列问题:
1.甲午战争后,列强以哪种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列强还以哪些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对中国会带来什么危害?  这标志着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已由商品输出为主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新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开设工厂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等方式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开设的银行 《时局图》是1898年谢缵[zuǎn]泰先生创制的一幅反映当时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漫画。原图上有黄遵宪的题诗。现在原件藏于美国华盛顿国立档案馆。图中虎代表英国,熊代表俄国,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 对照时局图,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19世纪末俄国、法国、英国、日本几个国家在中国的大致势力范围。时局图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瓜分中国北极熊,代表俄国,整个长城以北和新疆;虎,代表英国,长江流域;德国,象一条毒蛇把山东紧紧缠住;狂蹦乱跳的青蛙,代表法国,伸向我两广、云南;小太阳,日本,我国的福建。一只秃鹰正向中国飞来,代表美国。从此,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1.为什么美国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为了弥补因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而失去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机会。2.“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以及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机会。3.“门户开放”政策为什么被各国接受?由于列强在华争夺激烈,谁也无力独占中国。美国实力上升,并承认其他列强在华特权。4.“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有何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门户开放想一想课


结课件45张PPT。日本——敌人、朋友? 材料一:“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
材料二:“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凶恶、最野蛮的敌人。” ——江泽民
材料三:“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读者》为什么说现在的日本既是离我们最近又是离我们最远的国家?
为什么说“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凶恶、最野蛮的敌人”?甲午战争与殖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蓄谋已久的战争台湾朝鲜满蒙中国日本?岛国,人多,地少,市场狭小,资源缺乏。?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国力日强。大陆政策: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确定了先侵占台湾,再侵占朝鲜,再侵占满蒙,继而侵占整个全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材料1: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
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材料1反映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持什么态度?(2)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背景:(1)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材料2: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3)清政府:腐败懦弱 材料2日本所需的“中日冲突”是什么?(4)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根本原因(有利的国际环境) (提供契机)清政府 日 本欧美列强默许纵容大陆政策
积极扩张避战求和
腐朽落后(根本)甲午战争﹙提供条件﹚提供契机朝 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为什么“蕞尔小邦”日本在当时也加入了侵略中国的行列中?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1.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
2.野心满满的日本早就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政策,他们要从侵略中国的台湾开始,进而侵占全中国,最终是亚洲乃至全世界。这次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日本政府蓄谋已久,并做了充分的准备。
3.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
4.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欲望。甲午战争1.背景:2.时间:3.过程: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变得强大起来,开始图谋侵略中国,并选择朝鲜作为跳板。1894——1895年。① 爆发:1894年,日本利用朝鲜爆发起义之机,引诱清军入朝,继而以反对清军入朝为借口,挑起战端,中日战争正式爆发。②黄海海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全舰将士英勇抗日,壮烈牺牲。③旅顺大屠杀:④1895年初,日军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战火很快烧到中国境内,日军接连占领大连、旅顺等地。在旅顺,日军对当地居民实行大屠杀,死难者有18000余人。黄海大战
(1894.9)威海卫战役辽东失陷过程(1894—1895)邓世昌旅顺大屠杀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的致远舰遭到4艘日舰围攻,中弹倾斜,弹药也将用尽。这时,管带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巳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大壮国威。”然后,他下令开足马力,撞向日舰吉野号。但致远舰不幸被敌人鱼雷击沉,邓世昌坠入大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抱着与全舰将士共存亡的决心,消逝在茫茫大海之中。此日漫挥天下雨,
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所题挽联 旅顺大屠杀 1894年11月,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攻陷旅顺,对市内居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尸体,估计超过二万人遇害。“尸体抬了一个月才抬完。两万多尸体,堆成尸山,日本人用火,烧了十几天才烧完,将骨灰埋在白玉山东麓”。 日本血洗旅顺中国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在谈判中,日本拿出预先拟定的条款摆在李鸿章面前,只准李鸿章说“允”或者“不允”。日本限定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手续,李鸿章请求宽限时日,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李鸿章伊藤博文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危害割让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
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进一步破坏了领土主权完整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剧人民负担 清政府举债赔款
便利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使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资本输出,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割三地赔二亿开四口允设厂《马关条约》后,中国的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三国干涉还辽   战后余波(1)图中的“渔夫”代表哪个国家?①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利益。 (2)俄国为什么要“干涉还辽”? 是不是在帮助中国?②实质: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之争。 说明: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有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材料: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花费:6097万日元。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攫得赔款:35836万日元。
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增到8895家,公司股本总额从24500万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 日本倾尽国力打赢这场战争。这场战争对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各是什么?中国:①中国损失惨重,掠夺不堪负担,更难发展; ②在远东的地位一落千丈;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④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日本:①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 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到台湾后,台湾人民呜锣罢市,集会示威,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并纷纷上书清政府,反对割台。徐骧领导的义军,英勇抗击日军。他在临终前高呼: “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在外绝援救、内缺饷械的艰苦条
件下,台湾军民
奋勇杀敌,前仆
后继。日军在付
出沉重代价后才
得以占据台湾。台湾军民在新竹痛击日本侵略军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我们要坚决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银2100万元;
③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定关税。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③增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④在华设厂。④经济侵略加剧;⑤受控制程度加深。①割地面积增加;②赔款数额倍增;③侵略深入内地;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探究:对比下列两个条约,你有何看法?《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随后几年中,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甲午战争:影响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且在战争中,爱国官兵奋勇杀敌,各地人民也纷纷组织团练协助清军作战,“同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可是最终清政府失败了。探究: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据统计,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据当时英国军事情报局资料: 北洋舰队,在军事上、技术上是很先进的。在人们心目中,它的存在是中国进步的象征、强大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在武器装备上,当时清军使用的是欧洲毛瑟枪,甚至是先进的后膛连发枪,火炮多用克虏伯后膛炮。而日军主要使用国产村田式步枪和青铜山炮,其全军拥有的野炮不过300门,武器性能和数量均不如清军。 这场中国拥有天时地利的战争中,象征着中国进步、强大、希望的北洋水师全军覆亡了,原因何在? 材料一: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认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之廉,购而用之。”李鸿章曾言:“练兵,办海军,都是纸糊的老虎。”
材料二:清朝虽在18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但该衙门的五大臣无一人为海军衙门专官。而海军大臣中无一人出身海军或受过海军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实在难以制定正确的战略,也难以与陆军协同作战。
材料三:丰岛战役后,清军失利退至平壤。李鸿章仍命令清军:“先定守局,再图进取”。 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仅学习技术不能从制度上进行根本性变革,制度腐朽落后军事思想落后,缺乏军事战略思想消极防御的避战自保方针朕与百官诸侯相誓 意欲继承列祖伟业 不问一身艰难??
亲营四方?? 安抚汝等亿兆 开拓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御笔信》 19世纪70年代,首相山县有朋说:“日本……永远难免国防之危机,故在大陆获得领土实属必要……如此则不能不首先染指中国与朝鲜。”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材料四:侵华蓄谋已久,制度先进材料二:日军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动进攻后,李鸿章命告清军统帅:“日兵来牙窥探,可置之不理……切勿自我先挑衅” 。丰岛战役后,清军失利退至平壤。李鸿章仍命令:“先定守局,再图进取”。
材料三: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材料一:“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材料四:清军的枪炮大都购自英德美法等国,有的炮弹没有炸药,只有沙土,根本不能使用。军舰的炮弹虽然“实储火药,然配储不多,且药线铁管仅实煤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因此,北洋舰队在海战中吃亏很大。 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军防务松弛
官兵临阵脱逃
武器装备落后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内 因外 因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李鸿章推行避战求和 政策原因、表现、影响原因:李鸿章
1.感到清政府财政空虚,实力不足,没有取胜信心。
2.把北洋舰队视为自己私人财产,为保存自己实力,故力主“避战求和”。
3.慈禧:一心筹办60岁的“万寿庆典”,希望对日本和平了结。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VS慈禧:哪管国家兴亡 , 生日非过不可。“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中国为何败?内因: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根);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未能充分动员民众;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武器装备落后外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战争的结果殖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知识梳理③势力范围:1.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等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①时间:19世纪末。②方式: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④影响: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势力范围,又强租旅顺、大连 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围” 英国的“势力范围”是长江流域,云南、广东。1842年 《南京条约》割占1860年 《北京条约》割占1898年 英国租借地 新界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福建作为他的“势力范围”势力范围: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实力所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在这片领土上,该国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他国染指。租借地:资本主义国家用强迫定期租借的方式占有的他国领土。租期有长有短,长的高达99年,期满归还。甲午战争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屠龙大会人人有份“相互协商” 甲午战后,日本把中国的巨额赔款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同时,日本从中国获得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倾销商品,日本经济迅速进入高速增长期。甲午战后建立的八幡制铁所是当时日本最大的钢铁厂,它的产量占日本全国钢铁产量一半以上,它所用的矿石全部来自中国。日本八幡制铁所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侵略思考下列问题:
1.甲午战争后,列强以哪种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列强还以哪些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对中国会带来什么危害?  这标志着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已由商品输出为主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新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开设工厂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等方式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开设的银行 《时局图》是1898年谢缵[zuǎn]泰先生创制的一幅反映当时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漫画。原图上有黄遵宪的题诗。现在原件藏于美国华盛顿国立档案馆。图中虎代表英国,熊代表俄国,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 对照时局图,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19世纪末俄国、法国、英国、日本几个国家在中国的大致势力范围。时局图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瓜分中国北极熊,代表俄国,整个长城以北和新疆;虎,代表英国,长江流域;德国,象一条毒蛇把山东紧紧缠住;狂蹦乱跳的青蛙,代表法国,伸向我两广、云南;小太阳,日本,我国的福建。一只秃鹰正向中国飞来,代表美国。从此,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1.为什么美国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为了弥补因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而失去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机会。2.“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以及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机会。3.“门户开放”政策为什么被各国接受?由于列强在华争夺激烈,谁也无力独占中国。美国实力上升,并承认其他列强在华特权。4.“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有何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门户开放想一想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