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8认识液体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知道固体和液体都有确定的体积。(2)知道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2.科学探究(1)比较固体和液体物质的形状异同,尝试归纳液体的特征。(2)培养学生用文字描述现象的能力。3.科学态度(1)认识细致观察、比较的重要性。(2)体验探究水的乐趣。二、教学指引1.活动安排思路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1它们是什么形状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发现水、食用油等物体是不能画出具体的形状的,发现水的形状是不确定的观察、比较、画图。活动2给水变个样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发现液体的形状是可以改变的,并且占据一定的空间,具有确定的体积观察、比较、描述2.活动指引生活情境:四位小朋友走进厨房,发现厨房的桌上放着几样物品,有固体——花生仁、大米等,也有液体——水。产生问题: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不同的固体有不同的形状。如花生仁是椭圆形的,大米是细长的,水是什么形状的呢?驱动任务: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对这些物体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很少学生会留意它们的异同,也很少去把它们归类。通过“水是什么形状的”,驱动学生聚焦到水的形状上,引发他们思考,到底水和食用油是什么形状的?通过这个问题,驱使学生展开探究学习活动。活动1它们是什么形状本活动是在建立了固体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具体( http: / / www.21cnjy.com )观察、比较学习活动,认识液体的特征,并建立液体的概念。花生仁是椭圆形的,大米是细长的。水是什么形状的?教科书中的物品从左到右分别是食用油、水、花生仁、大米和冰糖。学生已熟悉这些学习材料,继续学习活动任务,有利于从多方面认识物体。本活动仍然利用前面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材料,继( http: / / www.21cnjy.com )续活动任务、学习方法,在熟悉的学习情境、材料中,对熟悉的物体(如水)重新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水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体,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水是什么形状的?这个问题就会让孩子陷入深思,产生认知矛盾。为了能使学生更关注物体的形状,本活动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画物体的形状:利用教科书中的表格,引导学(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理解什么是形状。通过观察、画图、对比,让学生发现固体的形状是确定的,可以很容易地画下来,而有些物体——像水、食用油等的形状却不能画出来,只能画出盛着它们的容器的形状来,进而达到认识液体没有确定形状的目的。通过本活动的观察比较,进一步加深对水是什么形状的思考,为下一个活动做好铺垫。在本学习活动中学生画水或食用油的形状,(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果画出盛有水或食用油的容器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改变盛有水或食用油的容器形状,能画出什物体花生仁大米冰糖水食用油形状观察记录么形状?该形状是容器的形状还是水或食用油的形状?逐渐达成认识液体特征的目标。活动2给水变个样玩水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通过玩水( http: / / www.21cnjy.com )、倒水来认识水的性质,知道水是可以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在活动中培养孩子动手做、用心观察、仔细思考的良好习惯。本活动设计了两个环节:玩水球、向不同形状的容器倒水。这两个环节是层层递进和深入的。“能把水球变成不同的形状吗?”教科书中给了三幅图片,示意学生用气球来装水,并改变水球的形状。学生经过给水球装水、改变水球的形状后,在玩的过程中体会水是什么样子的。小组活动后,学生汇报总结:“水是流动的,水球没有确定的形状”即可。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水的形状有没有变化。教科书中插图所给的容器有烧杯、量杯( http: / / www.21cnjy.com )、锥形瓶等不同形状的容器。教师让学生观察,把水倒进烧杯里,水是什么形状的?把水倒进锥形瓶里,水是什么形状的?把水倒进 这个观察活动也可以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来完成。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会发现,水倒进什么形状的容器里,水就会变成什么形状,帮助学生建立水是没有确定形状的概念。同时,当倾斜盛有水的容器时,会发现无论什么形状的容器,水的液面始终保持水平。最后,教科书中给出的描述水的关键词,目的是强调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把水球变成不同的形状”活动中,学生可以分( http: / / www.21cnjy.com )小组进行,在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要求:装水球时不要装过多的水,要把口扎紧;玩水球时不要用力过大,以免把水球弄破;边玩边体会水是什么样子的。小组活动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是流动的,没有确定形状。在“把水倒进不同形状的容器”活动中,如果没有足够的烧杯等器皿,可根据实际使用如矿泉水瓶、一次性塑料杯、小饮料瓶等不同形状的替代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