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花盆补水器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3 花盆补水器 教案

资源简介

2.13
花盆补水器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性不同。
(2)认识到材料的性能与用途的联系。
(3)知道身边很多的生活用品都必须经过设计和制造这个环节。
2、科学探究
(1)能用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
(2)能利用材料的性能设计和制作实用的物品。
3、科学态度
乐于尝试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完成设计与制作。
二、教学指引
1、活动安排思路
课程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
活动1
用哪种材料搭“水桥”
探究使用哪种材料制作花盆补水器的“水桥”最合适,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性不同
观察、实验、比较、记录
活动2
制作花盆补水器
设计并制作花盆补水器,应用已有知识设计和制作产品
设计、制作
2、活动指引
生活情境:三个小朋友在阳台观赏植物。琪琪在浇花,妍妍提出可以用花盆补水器代替人工浇花。
产生问题:妍妍提出自己做花盆补水器,这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然会涉及材料的选择问题,因此提出了“用什么材料做花盆补水器?”“怎样把瓶子里的水引到花盆?”的问题。
驱动任务:关于装水的容器选择什么材料这一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学生基于生活经验是可以解决的,所以这里的任务主要指向探究用什么材料把水引到花盆。家里没有人时可以做个花盆补水器。用什么材料做呢?
活动1
用哪种材料搭“水桥”
(图片说明:除了试管和试管架之外,从左到右分别是铜线(金属)、纸巾(纸)、棉线(天然纤维)和尼龙绳(合成纤维)。)
教科书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究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的吸水性。首先围绕驱动任务,通过贝贝的话指明了花盆补水器的构造,把探究问题聚焦在“水桥”材料的选择上,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金属、纸、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四种不同材料的吸水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材料的吸水能力会有感性认识,但是很少把材料的性能与用途联系起来,更不会把几种材料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教科书试图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用实验获取的证据支持自己对材料吸水性的解释。研究棉线、尼龙绳、铜线和纸等几种材料的吸水性,
比较哪种材料最适合做“
水桥”。
哪种材料吸水最好呢?做花盆补水器时,怎样把瓶子里的水引到花盆呢?搭个“水桥”吧。
(图片说明:从左到右的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别是:棉线、纸卷、铜线、尼龙绳。①、③、⑤、⑦是空试管,②、④、⑥、⑧试管装有同样多的水。各种材料一端插入水中,一端插入空试管中。)
由于这一活动是本套教科书首次出现采取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所以教科书通过图片和主题人物的对话指引学生如何做实验。先把四种材料捻成粗细长短基本相同的长条形,四支相同的试管装有同样高度的水,并在水位处做好标记,测量水位的高度。然后同时把四种材料放进试管里,尽量保持浸入水中的长度一致,材料的另一端搭入空试管。十分钟后再次测量四支试管水位的高度,通过分析数据说明哪种材料的吸水性最好。教科书
设计的讨论问题“哪种材料最适合做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盆补水器的‘水桥’”,是希望引导学生在已知四种材料的吸水性能强弱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材料性能与用途的关系。四种材料的吸水性从强到弱分别是:纸>棉线>尼龙绳>铜线。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提示学生除了考虑材料的吸水性外,还要考虑实用性。例如,虽然纸的吸水性最强,但吸水之后容易断开,所以选择棉线做“水桥”比选择纸更合适。
教科书中提供的实验方法只是一种更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于模仿“水桥”的范例而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其他的方法研究材料的吸水性。由于学生第实验记录材料要同时放进水里。各种材料的粗细和长度尽量保持相同。10分钟后观察比较四支试管的水位线下降情况,并记录。
一次做对比实验,教师在实验前的指导应该要细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些,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次对比实验的过程,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如何利用实验中获取的数据解释自己的想法。在活动后的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材料做“水桥”的优劣,综合考虑选择哪种材料,并能说明选择的理由。
活动2
制作花盆补水器
通过前面的活动,学生已经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了该选择哪些材料制作花盆补水器,所以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探究结果与制作产品的需求联系起来。教科书提供了一个设计图的样例,提示学生在制作产品前,先要做好构思,把想法呈现出来,同时通过贝贝的话“制作完成后要测试花盆补水器的浇花效果”提醒学生作品完成后要不断进行测试和改良,渗透工程学的理念。
教学活动建议:
(1)教师以样例讲解如何设计图纸。
(2)向学生提出任务“设计花盆补水器”,讲解评价标准(科学性、实用性、美观性)。
(3)学生分组设计花盆补水器。
(4)组织全班交流各组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计,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与修正。选择适当的物品和材料,设计并制作花盆补水器。制作完成后要测试花盆补水器的浇花效果。
(5)学生分组修改设计图纸。
由于活动1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上要完成产品的制作是很困
难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完成设计部分即可,制作产品则留到课外进行,通过上交作品评价的方式促使学生完成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