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教案

资源简介

1.3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了解动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条件。
(2)举例说出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的
行为。
2.科学探究
(1)通过实验,观察鼠妇是否喜欢阴暗的环境。
(2)收集资料,了解常见动物的迁徙行为。
3.科学态度
培养搜集证据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指引
1.活动安排思路
活动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
活动1
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吗
通过对照实验探究鼠妇是否喜欢阴暗的环境
实验、观察和分析
活动2
动物的迁徒
阅读资料并交流,了解动物的迁徒行为
收集、整理资料,交流
2.活动指引
生活情境:四个小朋友在草坪上玩耍,波波无意间揭开一块潮湿的石头,发现藏在石头下的鼠妇。
产生问题: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鼠妇(潮虫),但是很少人思考为什么总是在阴暗的角落见到它们。它们的这种生活习性与什么有关呢
本节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关注鼠妇适于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活动1
鼠妇喜欢阴暗环境吗
鼠妇是常见的小动物,不少学生都在生活中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它们,但不一定留意过它们生活的地方。教科书对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进行提示,启发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对照实验,对比鼠妇在有光和背光环境中的活动情况,从而判断鼠妇是否喜欢阴暗的环境。
鼠妇又叫潮虫,是一种常见的小动物,我们常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在花园、庭院的砖缝、石头或花盆下面看到它们。鼠妇是否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
用纸鞋盒做一个简易观察箱,在盒底铺上一层薄
( http: / / www.21cnjy.com )薄的潮湿细土。用小刀将盒盖的盖面从中间划开,去掉其中半边盖面,形成一个大的开口。取20只鼠妇,将它们随机放到盒子里,并盖好盒盖,在开口上放一块透明的塑料片。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鼠妇停留的位置,并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本活动是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验常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搜集证据,分析并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几个过程。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鼠妇生活的环境,做出初步的猜想。然后,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将鼠妇放入半边明半边暗的纸盒里,一段时间后,观察鼠妇的活动区域和状态。在这个对照实验中,应注意一些问题。教师可要求学生先在盒子里铺上一层潮湿的细沙,并保持盒子里各处的温度、湿度条件都一样,只有
“光”的条件不一样。然后让学生猜测实验结果,并观察、记录现象。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信度,本实验应该重复三次。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其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
在这个实验中,鼠妇在纸盒的阴暗一侧分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多,活动较明显。在小组观察的过程中,由于好奇心理,学生们往往心急地想翻动纸盒,这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教师应及时引导,在实验前提醒学生耐心观察,在实验中巡视、指导各个小组。
本活动准备的材料比较多:纸盒(半边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半边暗)、潮湿的细沙、每组10到20只鼠妇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寻找、收集鼠妇,一方面大大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减轻教师准备材料的负担。
观察用的纸盒可由鞋盒改制而成。将盒盖面挖去一半,再用透明的盒盖作上盖,形成一个带观察窗的封闭观察盒。
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解释“搬开石块,鼠妇会爬走”这一现象的原因:鼠妇适应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不适应具有明亮光线的生活环境。
活动2
动物的迁徙
在前一个活动中,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察和研究了“鼠妇是否喜欢阴暗环境”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相互交流,了解更多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在自然界中,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气温、降水、食物等发生变化)时,动物会以某些适应性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迁徙、洄游、冬眠、夏眠等。
教科书呈现了几种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实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物行为背后的原因。
(图片说明:角马迁徙、大马哈鱼的生殖洄游、大雁迁徙、蝴蝶迁徙)
角马迁徙发生在热带草原。在非洲的热带稀树草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湿季时,风调雨顺,植物繁茂;而干季时,缺水少雨,植物大量枯萎,难以维持植食性动物的生存。所以,奔跑能力强的野生动物在干季时迁徙到水草肥美的地方继续生存,湿季时再迁徙回来。
大马哈鱼的生殖洄游也是动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典型行为。大马哈鱼生活在海洋中。在性成熟以后,它们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河流来供产卵繁殖,而海洋不具备这种条件。每到此时,大马哈鱼就聚集成群,进行迁徙,从河流的入海口逆流而上,游到上游温度适宜、食物丰富、环境安全的地方产卵、孵化,让幼体成长。
大雁是一种典型的候鸟。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冬季寒冷,缺少食物,大雁会迁徙到南方过冬。到了春夏季,北方气候变暖,日照时间变长,食物逐渐丰富后,大雁会再次迁徙,飞回北方繁殖。
蝴蝶的迁飞比较少人留意。在世界上,大约有200多种蝴蝶有迁飞的习性,在冬天来临之际迁往温暖的地方过冬。
数科书还安排了一个“语文”栏目,介绍了“劳燕飞分”这个成语的伯劳等)在冬季时会飞往温暖的南方过冬,寻找食物并繁殖后代。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不单体现在迁徙中,还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冬眠、夏眠等行为。以海参夏眠为例,海参生活在海藻茂密的海底岩石缝和浅海底部泥沙里,是一种全身长满肉刺的动物。海参以小生物为主食,然而海底的小生物对于海水冷热变化十分敏感。白天海面水暖,它们就会上浮;夜晚水冷,它们就退回海底。入夏以后,因为太阳光强烈照射,上层海水温度较高,这时海底的小生物都浮在海面,进行一年一度的大量求食和繁殖活动。而留在海底里的海参,却迫于夏季食物中断,只好进入夏眠。
六年级的学生对冬眠、夏眠的生物并不陌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讨论空间,也可以在课前找好相关资料,在课堂上供学生参考。通过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意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感受生物界的奇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