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9运动的快与慢教案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4、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科学知识:1、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3、学会尊重科学实验中的有关数据。二、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教学难点: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知道什么是“变量”、怎样“控制变量”。教学准备:小车、带钩的绳线、钩码(每小组4个)、计时器。五、教学过程:(一)以问题开始,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小车)生:小车。师:小车大家都玩过吧?如何让这两辆小车自己运动起来呢?生1:可以用手推的。生2:可以用手拉。生3:还可以用嘴巴吹气,把小车吹动。生4:也可以用橡皮筋弹。……【设计意图:采用交谈的方式,引入课题,较快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强化感性认识,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师:现在瞧一瞧,老师是如何让车子动起来的。(师演示:在两辆小车车厢内方别加入不同的钩码,使各辆小车出现不同的载重量,不让学生知道。在两辆车子前方都用带钩码的绳子勾住,拉着小车运动,出现一辆快一辆慢的现象。)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1:两辆车子都动起来了。生2:两辆车子运动的速度不一样,一辆走得快,一辆走得慢。师:是啊,小车运动起来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运动的快与慢。(板书课题)师:那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1:为什么一辆车子走得快,一辆走得慢?生2:小车的运动为什么有的快,有的慢?(二)以活动展开,获取新知1、提出假设师:你的问题也就是“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师板书问题)师:同学们,就这个问题,提出你们的假设,小车的运动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生1:可能与车轮的大小有关系。生2:可能与车子的自身的重量。生3:可能与拉力的大小有关系。)师: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生进一步猜测。)2、确定本课探究的任务师:如果这些假设都要现在证明的话,可能时间来不及,怎么办?(引导学生分组分工选择探究任务)师:那实验该怎样做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的方法。明确“控制变量”实验的方法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应保持不变。】师:(先分发实验记录表)现在各小组自己讨论,确定本小组研究的问题,制定填写实验方案。3、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明确各方案注意事项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研究的问题。要证明你们的假设,该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呢?在实验中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方案。①改变拉力的实验:保持不变的是小车的起点与终点、小车的载重两个钩码;改变的条件是钩码的数量;需要注意的是小车的终点的确定可以以钩码着地时小车所到的位置为准,钩码的数量应该从基本能拉动小车开始逐个增加,会准确地运用秒表或手表计时可以试练几次。②改变载重大小的实验: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小车的起点与终点;改变的条件是载重的大小;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钩码每个就五十克,所以学生最好是一个一个的增加。)4、师提出要求:①实验过程中是否只改变一个条件;②要真实记录。【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在在合作中让学生学会他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照顾到了差异。】(三)学生活动、记录数据小组分工合作、实验,记录数据。教师巡视,作好适时地指导。【“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本环节中,将科学探究的权力交给学生,给足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验中形成科学的实验能力。】 (四)交流汇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学生完成实验,把实验记录展示给大家,并用适当的语言阐释一下。2、实验数据的分析:最后的结果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可以是求平均数、或取中间数、或选择出现次数多的数)从这些数据中我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3、得出结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拉力越小,走得越慢。(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的大小有关。载重越重,走得越慢,载重越轻,走得越快。)【设计意图:由于前两个环节已将本课的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进行初步的分析,因此在本环节中学生分析数据时难度就降低了。在此,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进一步巩固分析问题的方法。】(五)课堂小结师:通过对小车运动的研究后有什么体会、收获。(学生谈收获。)师:小车行使速度的快慢,可能还跟其他因素有关,今天我们只研究了其中两个因素,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研究其他的因素,研究方法和我们今天实验的方法是一样的。【设计意图:通过对这节课的小结,一方面是让学生梳理一下整个课堂探究的过程,另一方面体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组织者与协助者的课改理念。】 附表《运动的快与慢》实验记录表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 有什么样的关系?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实验记录:钩码数量小车运动的时间(秒)平均值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1 2 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