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48张PPT。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和课本105页,思考:清朝后期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政治:尝试君主立宪制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三课第二节文化教育革新文化教育革新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 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 兴学堂、废科举一.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近代西学的传播,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是思想观念,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广学会1.报纸的起源 各色报纸二 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诞生在17世纪初。直到近代外国人来华办报,中国才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报纸。 近代中国的报纸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报刊进入人们的生活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外文报纸。洋务运动中,中国人自办报纸开始出现。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办报出现高潮。《申报》是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报纸,被喻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2.报纸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在中国近代的许多重大政治活动中,人们都把创办报纸作为最主要的宣传工具;3.《申报》的异军突起 《申报》创刊号时间:1872年地点:上海人物:外国商人作用:它的办报形式都为后来的报纸多继承,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申报》前后刊行78年之久,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地位:“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历史小知识上海申报简介 1872年4月30日,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久的报纸。最初,隔日出版一张,4个月后改为日报。1909年,买办席裕福收买,1919年转让于史量才,张謇、应德闳、赵凤昌均为股东。史自任总经理接办后,成为著名大报。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持反对态度,在史量才授意下,排字工人将袁世凯颁布的“洪宪”年号有意错排成“洪害”。历史小知识上海申报简介 1932年7月,又创办《申报月刊》,1933年起又编印《申报年鉴》。该报立场保守。但对时政偶有批评。“九·一八”、“一·二八”后,态度趋向激烈,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主张实行“宪政”,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要求,发表宋庆龄严厉批评国民党的文章,登载有关人权保障同盟的报导。并出刊《自由谈》副刊,刊载民主自由言论,鲁迅、茅盾、陶行知、巴金等常有文章。1934年11月史量才被蒋介石反动集团杀害后,言论重趋保守。上海沦陷时,曾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接收,成为CC系报纸。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申报》经理史量才《申报》报馆新楼“近代史的百科全书”资料:《申报》创刊词说:“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信任听闻者,糜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1、从上述资料看,《申报》主要刊登哪些方面的内容?2、《申报》在新闻报道上坚持什么原则?其目的是什么?3、《申报》的办报理念在今天是否还有可借鉴之处?说说你的理由。合作探究 阅读P106图8-30及图说和活动资料内容,讨论思考活动问题。1.政治、经济、外交、社会习俗、百姓喜闻乐见的事2.真实性原则,目的是为大众提供真实信息,影响社会生活。3.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报道内容的广泛性、通俗性和贴近民生能让报纸具有可读性、关注度,能影响社会,改变人们的观念,促进社会进步,等等。上海申报报馆 和近代报刊一样,中国近代新式出版业最初也是由外国人创办的。那什么时候,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新式出版机构开始出现并蓬勃发展起来呢?19世纪末时间:1897年人物:夏瑞芳等地点:上海机构:商务印书馆地位:商务印书馆后来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和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与北京大学一起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座”。意义:近代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你还知道哪些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1898年百日维新时创办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三、废科举、兴学堂 京师京师大学堂旧址 北京大学西门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京师大学堂的开办诞生 ——1898年开办,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地位影响——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是全国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他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大办学宗旨: “以人为本” 北京大学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是“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 ???? 在戊戌政变期间,为什么只有京师大学堂没有被取消? 想一想 京师大学堂是开展教育、培养人才的场所,它的存在并不会威胁到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只会对国家有利。因此,它的开办得到了各个派别的认同,才会一直存在。 钦定大学堂章程(1902)京师大学堂组织机构图 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的旧址。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收,规定凡在学术上有高深造诣者,不论其他条件,均可登大学讲台执教;管理上实行教授治校,学生自治,鼓励支持学生成立各种研究会、社团和创办刊物,并首开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尤其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思想,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蔡元培 传统的私塾1901年开始,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改革科举和兴办学堂的谕令和章程。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资料: 《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的划分,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中等教育阶段的科目有:修身、讲经读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育。看看我们现在学校设置的课程,与《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中等教育阶段科目有何异同,说说你的看法。课程安排 说说现在学校设置的课程,哪些是清末课程中有的,哪些是没有的。合作探究 阅读P107图8-32及图说和活动资料内容,讨论思考活动问题。不同点:这一时期课程设置中有讲经读经课程。相同点:都设置了自然科学、历史、体育、外语课程。 这时期课程设置侧重传统文化,依然体现“中体西用”的原则,说明清政府推行的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但已经注意与时代相适应,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1.科举制废除的背景 科举制开始实行的时间 科举制是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科举考试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为什么要废除呢? 以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日益成为禁锢读书人思想才智的桎梏隋朝2.科举制的废除 科举制是怎么被废除的呢?清朝隋朝中国历史上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结束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清政府宣布停止一切科举考试。建立完善发展废除隋朝唐朝明朝清朝(1905年)废科举3.科举制废除的意义 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有力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步伐,促进了一个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这一措施大大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资料1:废除科举后,新式学堂得到蓬勃发展。据统计,1907年,各省共有学堂37888所,学生1024988人;1908年,学堂数达到47995所,学生数1300739人,一年中学堂数增加26.7%;1090年,学生数达到1626720人,比上年增加25.1%。资料2:严复对废科举如此评价:“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1、这一时期新式学堂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你是否认同严复对废除科举的评价?说说你的看法合作探究 阅读P107活动资料1、2内容,讨论思考活动问题。1.科举制度被废除。2.“废封建、开阡陌”,结束了分封制,确立了新兴地主的土地私有制,改变了当时的社会性质;“废科举、兴学堂”,结束了上千年“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学堂中课程内容得到革新,有利于解放思想、人才培养与选拔,大大促进了近代化教育的发展。想一想:为什么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废分封,开阡陌”结束了分封制,确立了新兴地主土地私有制,中国由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科举制的废除:1、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 2、有利于解放思想,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大大促进近代教育发展 3、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推动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要求教育近代化京师大学堂《奏定学堂章程》废科举、兴学堂《申报》的创办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小结教育京师大学堂: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废科举兴学堂第一个文化主力军:洋务派、传教士清末文化教育革新课堂小结练兵营1.我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万木草堂 D.京师大学堂D2.我国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在( )A.1898年 B.1905年 C.1911年 D.1912年B3.关于《奏定学堂章程》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 B.它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C.它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的重大影响。D.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D4.20世纪初,各地逐步建立起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等各级新式学堂,主要原因是( )A.《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B.“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C.科举制度的废除 D.商务印书馆的兴办A5.中国人办报高潮出现在( )A.洋务运动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辛亥革命后 D.新文化运动后6.被人们喻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的是( )A.《民报》 ?B.《晨报》??C.《申报》? D.《京报》BC7.下图中这所学府的创办得益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B课堂练习8.1905年本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年代,但因为一系列大事发生于这一年,使其在近代史上也有了特别的内涵。发生在1905年的事情包括 ( ) ①中国同盟会成立 ②詹天佑被任命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 ③京师大学堂创办 ④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9.小明在互联网上发现了这样一张旧报纸的图片,如果我想了解这一报纸早期创办的历史,我应该去 (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南京B10.下图为1897年成立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的老照片,此照片拍摄的地点是在( ) 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天津A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 举办。 ——《定国是诏》材料二:“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 ——北京大学的办学原则请回答:①是谁在何时正式提出创办京师大学堂的?②材料二中的原则是谁提出来的?③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有何作用?蔡元培 光绪帝,1898年6月在《定国是诏》中正式提出创办京师大学堂 。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成为中国近代传播新思潮的中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