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保护生物共同的家园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8 保护生物共同的家园 教案

资源简介

1.8
保护生物共同的家园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人类的行为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2.科学探究
运用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等方法,了解人为破坏环境的行为。
3.科学态度
认识到人类与动植物之间、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指引
1.活动安排思路
活动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
活动1
消失了的鱼虾
以水域污染为例,认识人类行为对水域环境中生物的影响
观察、分析
活动2
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保护环境的措施方法,树立环保意识
实地调查、收集资料
2.活动指引
生活情境:波波带几个小伙伴去郊外的小河沟里看鱼虾,因为他听说爸爸小时候经常来这里看鱼。但他们到了小河沟之后却发现河沟里并没有鱼。
产生问题:以前的小河沟是有鱼虾的,为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在看不到了呢?学生可能知道是环境发生了变化,但不一定知晓其中的原因。这个问题,可引起学生关注环境的变化与生物生存的关系。
活动1
消失了的鱼虾
本活动介绍了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水域污染:由于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生活和工业污水的随意排放,使土地和水域受到污染。
知道了环境污染的可能原因后,教师可在确保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的前提之下,指导学生对自身生活区域周边的环境进行调查,了解生物生存的情况,思考并分析环境现状与生物生存之间的关系。
本活动以现实的案例“消失了的鱼虾”出发,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认识水域污染背后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调查自己生活地区的周边环境,找找是否也有环境改变影响生物生存情况的例子。
活动2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在活动1,学生知道了一些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原因会污染水域,破坏鱼虾的生存环境。本活动则从现实中更多的案例出发,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许多行为已经破坏了动物的栖息地,甚至导致物种灭绝。
本活动的任务是:通过收集资料,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人为破坏动物栖息地的现象或典型实例,使学生意识到必须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教科书给出了四幅图片,第一幅图是砍伐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并种植单一种类的经济树种。种植单一的树种会破坏当地的植被,可能会破坏土质,影响水体的保持和平衡。第二幅图是围海造地,将可能严重危害海洋生物,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同时也可能污染水域。第三幅图是张网捕鸟,破坏生态平衡。第四幅图是推山建房,破坏了动物的栖息地,威胁到它们的生存。这四幅图片都是人类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环境的典型事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时,应该让他们思考分析这将会对动物的生存造成怎样的影响,是否会影响到人类自身。还可以请一些同学说说还有哪些人为原因导致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的例子。当学生知道破坏动物的栖息地会造成那么多的危害时,他们已经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教师可以介绍现实中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减轻环境破坏对动物栖息环境的影响,比如开展野外观察、自然环境保育活等,让学生知道每一个人都能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