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件

资源简介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标解读】:
课标:
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3-9
讲述近代人们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能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教材简析】:
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应用抗争。本课围绕“侵略”与“反侵略”这两条主线。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叙述了甲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相继而起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概况;了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情景,激起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分析,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语言概括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刻理解落后不就要挨打,闭关则衰、开放则兴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难点: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设问: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面临着怎样的相同困局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和日本为了挽救民族危亡,
各自做了什么努力
新授:
一、甲午战争
环节一:多媒体出示四则材料,分析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原因
材料1:
大陆政策
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第五步侵占亚洲,征服全世界。
材料2:
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清的战争列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材料2反映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持什么态度

材料3: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又败;俄国割占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中法战争,中国虽胜亦败。
材料4: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材料4日本所需的“中日冲突”是什么?)
归纳:(1)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根本原因)
(2)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有利的国际环境)
(3)清政府:腐败懦弱
(4)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提供契机)
环节二:多媒体出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结合教材内容,了解相关史实: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
环节三:多媒体出示四则材料,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材料一: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之廉,购而用之。”李鸿章曾言:“练兵,办海军,都是纸糊的老虎。”
材料二:清朝虽在1885年成立了海军衙
( http: / / www.21cnjy.com )门,但该衙门的五大臣无一人为海军衙门专官。而海军大臣中无一人出身海军或受过海军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实在难以制定正确的战略,也难以与陆军协同作战。
材料三:丰岛战役后,清军失利退至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壤。李鸿章仍命令清军:“先定守局,再图进取”。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四:朕与百官诸侯相誓
意欲继
( http: / / www.21cnjy.com )承列祖伟业
不问一身艰难
亲营四方 安抚汝等亿兆
开拓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御笔信》
归纳:1)仅学习技术不能从制度上进行根本性变革,制度腐朽落后
2)军事思想落后,缺乏军事战略思想
3)消极防御的避战自保方针
4)侵华蓄谋已久
环节四:出示慈禧太后与明治天皇的相关材料,比较两人对于战争准备的态度
慈禧太后:哪管国家兴亡,生日非过不可。“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
环节五:阅读教材,完成表格——《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主要内容
危害
割地
赔款
通商
设厂
环节六: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环节七:知识拓展——1)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2)三国干涉还辽
二、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环节一:出示三幅漫画,给漫画命名
环节二:出示图8—12,完成思考,甲午战争后,列强以哪些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中国会带来什么危害?
环节三:出示图8—13,找一找,哪些国家在中国有势力范围?它们的势力范围分别在哪里?
归纳:(出示表格)
国别
租借地
势力范围

胶州湾
山东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和新疆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威海卫、香港新界(1898)
长江流域云南广东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拓展:1)租借地——资本主义国家用强迫定期租借的方式占有的他国领土。租期有长有短,长的高达99年,期满归还。
2)势力范围: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实力所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在这片领土上,该国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他国染指。
环节四:门户开放政策,自主阅读正文,完成问题。
1.为什么美国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为了弥补因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而失去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机会。
2.“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以及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机会。
3.“门户开放”政策为什么被各国接受?
由于列强在华争夺激烈,谁也无力独占中国。美国实力上升,并承认其他列强在华特权。
4.“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有何影响?
从此,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
思考: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
趣味探索:出示《时局图》放大版部分,英国是虎还是犬?虾代表的是谁?德国是香肠还是蛇?
板书:(共18张PPT)
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面临着怎样的外忧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和日本为了挽救民族危亡,
各自做了什么努力
清政府      
洋务运动
清政府      
明治维新
北洋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日本联合舰队实力实际已经超过北洋海军,位居东亚第一
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
第三步:侵占中国东北和蒙古
第四步:征服全中国
第五步:侵占亚洲,征服全世界
材料1:大陆政策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背景:
(1)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材料2: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
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材料2反映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持什么态度
(2)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3)清政府:腐败懦弱
(4)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材料3: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又败;
俄国割占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事件。
材料4: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材料4日本所需的“中日冲突”是什么?
根本原因
(有利的国际环境)
(提供契机)
黄海大战
(1894.9)
威海卫战役
辽东失陷
过程(1894—1895)
邓世昌
旅顺大屠杀
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材料一: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认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之廉,购而用之。”李鸿章曾言:“练兵,办海军,都是纸糊的老虎。”
材料二:清朝虽在18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但该衙门的五大臣无一人为海军衙门专官。而海军大臣中无一人出身海军或受过海军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实在难以制定正确的战略,也难以与陆军协同作战。
仅学习技术不能从制度上进行根本性变革,制度腐朽落后
军事思想落后,缺乏军事战略思想
消极防御的避战自保方针
材料三:丰岛战役后,清军失利退至平壤。李鸿章仍命令清军:“先定守局,再图进取”。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四:
朕与百官诸侯相誓
意欲继承列祖伟业
不问一身艰难
亲营四方
安抚汝等亿兆
开拓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御笔信》
侵华蓄谋已久
慈禧:哪管国家兴亡,生日非过不可。“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
主要内容


割地
赔款
通商
设厂
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危害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二亿两
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
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进一步破坏了领土主权完整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加剧人民负担 
清政府举债赔款
便利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
使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资本输出,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经济侵略加剧;
⑤受控制程度加深。
①割地面积增加;
②赔款数额倍增;
③侵略深入内地;
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银2100万元;
③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定关税。
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③增开口岸(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④在华设厂。
对比下列两个条约,你有何看法?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加深
1、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三国干涉还辽   
①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利益。
②实质: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之争。
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有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
甲午战争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屠龙大会
人人有份
“相互协商”
日本八幡制铁所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侵略
思考下列问题:
1.甲午战争后,列强以哪些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对中国会带来什么危害?
  这标志着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已由商品输出为主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新时期
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等方式
国别
租借地
势力范围

胶州湾
山东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和新疆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威海卫、香港新界(1898)
长江流域云南广东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势力范围: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实力所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在这片领土上,该国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他国染指。
租借地:资本主义国家用强迫定期租借的方式占有的他国领土。租期有长有短,长的高达99年,期满归还。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瓜分中国
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从此,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
1.为什么美国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为了弥补因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而失去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机会。
2.“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以及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机会。
3.“门户开放”政策为什么被各国接受?
由于列强在华争夺激烈,谁也无力独占中国。美国实力上升,并承认其他列强在华特权。
4.“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有何影响?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门户开放
“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美国政府企图用“机会均等”的手段,缓和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让美国有机会插足别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之内,保证中国市场对美国资本和商品的自由开放。
甲午战争
1894—1895
民族危机加深
爆发背景
过程
结果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黄海海战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影响
《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经济侵略加剧
瓜分狂潮
“门户开放”政策
资本输出
租借地
势力范围
落后必然挨打
saus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