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0张PPT。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早期国家与社会2、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3、百家争鸣你认识他吗?1、他是谁?你知道他是通过什么方法当上部落首领的?2、禹之后,继承王位的是谁?他当上首领的方法和他父亲一样吗?这种方法有什么意义?大禹鼎夏之后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体现当时已掌握了什么技术?鼎在中国古代象征什么?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高:133cm 重:833kg青铜合金权力与地位考考你鼎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意即尝一块肉而知鼎中食物的味道,比喻可以根据部分而知全体你能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吗?尝鼎一脔人声鼎沸钟鸣鼎食鼎中煮食,水沸扬而且有声响,“鼎沸”用以形容政局动荡不定,或指声音嘈杂鼎虽是炊具,但毕竟是贵族王侯才能使用的,贵族进食,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反映了奢华生活的一个侧面.青铜器欣赏: 甲骨文盛行于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其记录内容真实反映了商代的社会风貌。 我国有文字可考证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前身。请您欣赏东边日出西边雨一鸟不鸣山更幽白下门东春已老近来风雨又维舟合作探究1、为什么要在甲骨上刻字?2、甲骨文字有哪些特点?3、甲骨文的发现有何意义?它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进程,使商朝成为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时期;它推动中国文字的发展和进步;它和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以及字母文字一样,是整个人类的文化瑰宝。会说话的工具这组图说明了商朝社会的什么现象?殉葬奴隶的骨架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如果你是周王,你会怎样来管辖广大的被征服地区?角色扮演分封制考古印证1954年出土于江苏丹徒烟墩山。高15.7厘米,口径22.5厘米。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6字,记载周康王改封矢于宜地为宜侯,同时赏赐祭祀用的香酒、代表征伐权力的弓矢及宅邑、土地和奴隶之事,其中奴隶包括商朝七姓遗民和一些耕作奴隶。宜侯簋1.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有哪些权利?又要承担哪些义务?权利:从国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义务: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西周的分封是怎样实行的?——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庶子分封制度是由其与统治阶层血缘关系的远近决定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学识、能力和才干等;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公民拥有平等的基本权利。看图思考1.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怎么决定的?2.这与现代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异?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形成了西周的等级制度。等级的差异如何来体现?礼乐制度学习思考周王定朝时,曾制九鼎,象征九州。周王可以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彼此不可逾越。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材料反映了礼乐制度在哪些方面的表现?材料分析结合课本说说,礼乐制度还有哪些方面的表现?你认为礼乐制度有什么用处或者害处?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天子 诸侯大夫 文士崩、驾崩卒薨不禄对死的称呼,不同等级的贵族也不一样智力竞技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氏在院子里奏乐舞蹈,他用了八排六十四人的乐舞队伍。孔子知道了,气愤难忍,大发感慨道:“如果这样的事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事不能容忍呢?”原来,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大夫只能用四排三十二人。1.这个典故成为了哪个成语?2.你认为礼乐制度有什么用处或者害处?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材料分析宗法制度 分封制度 礼乐制度 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礼乐文明的确立 课堂小结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⑵“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反映了什么?⑶“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反映了什么?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