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59张PPT。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第1课时 夏、商、周时期,史称“上古三代”,是中华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时期。—— 《三字经》早期国家与社会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夏商西周 约公元前2070年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时期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和亡国君主分别是谁?夏商周“夏传子,家天下。” ——《三字经》 “夏传子,家天下”是指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 夏朝筑有城堡和大型宫殿,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商朝的都城占地30平方千米,人口14万,城中设有市场,商业繁荣。 西周全国人口超300万,的城市、道路交通和邮驿系统更为发达。生产技术创新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朝宫殿遗址复原图二里头遗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遗迹。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 桀曾说:“人民跟我的关系,就是太阳和月亮的关系。月亮没有灭亡,太阳会灭亡吗?” 夏民指着太阳恶毒地咒骂桀:“若太阳什么时候会灭亡,我这个月亮愿意跟你同归于尽!(时日曷丧,予及如亡!)” 。治大国若烹小鲜妺喜你看到的青铜器有哪些种类?青铜铸造业概况: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器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工具等。使社会生产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青铜文明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是商王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出土于河南安阳,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重832.84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享誉“镇国之宝”的美誉。商朝青铜铸造业发达有研究者指出,商代熔化铜液的坩埚,最大的一次只能熔化12.7 千克铜。因此,要浇铸司母戊鼎,需要八十多个坩埚同时作业。如果加上制模、翻范和修饰,再连同运输和配料,所需要的人手和专门技能就更多了。 思考: 制造精美的青铜器,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生产出如此精美的青铜器,说明了什么? 四羊方尊(我国青铜器中的精品)青铜器的意义 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当时国家在物质、技术及组织等各方面所具备的强大实力。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甲骨文 奠定了汉字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车光日兔文字创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十二生肖甲骨文文字(十二生肖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鸡猴虎牛鼠兔猪羊蛇马龙狗十二生肖甲骨文文字(十二生肖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夏商周建立起强大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戈弓射兵伐军队刑罚甲骨文中的历史试叙周武王诛纣建周的简单经过。“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我来说说与周朝八百载历史有关的制度有哪些?——《三字经》利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内底有铭4行33字,记周武王征商,日在甲子,清晨岁星当头。这与《尚书》、《淮南子》等文献合。经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确定公元前1046年为武王克商之年。论从史出武王伐纣原因:条件:经过:都城:奢侈残暴,修豪华宫苑,施炮烙之刑,失去民心。陕西渭水流域的周国强大公元前1046年 牧野之战 商亡周建镐京酒池肉林姜尚周文王炮烙之刑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了很多不愿再服从商朝统治的部落进攻商,纣王临时凑集人马,在牧野(今河南汲县)与周激战。结果,因为商朝的百姓都痛恨纣王的残暴,所以他们一与周军相遇,就掉转矛头引导周军杀向纣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阵前倒戈”的故事。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在他存放财宝的地方——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假如你是统治者,面对广袤的疆域,在“家天下”的社会,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广阔的疆土?建立强大的军队,制定严酷的刑法。社会制度创新分封制 分封制,除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外,周王将其他地区先后赐给自己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分封制分封制的对象是哪些人? 《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天 子诸 侯卿大夫士平 民奴 隶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分封制分封制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有哪些权利?又要承担哪些义务?权利: 土地和民众。义务: 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 作用: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商朝和西周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西周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怎么决定的? 这与强调平等和奋斗竞争的现代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异?由其与统治阶层血缘关系的远近决定的。 与现代社会的根本差异在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学识、能力和才干等;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公民拥有平等的基本权利。西周分封制依据:血缘亲疏关系嫡长子继承制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1)依据材料一回答,分封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2)依据材料二回答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何特点?主要是同姓子弟。史料分析礼乐制 古代礼乐制度,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曾侯乙编钟举行祭祀、宴饮等活动中使用的主要礼乐器。不同等级贵族使用的礼器,其组合各不相同。是中国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乐制度“礼”是“乐”的内容,“乐”是“礼”的表现 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体现社会的等级差异,以便有效地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礼——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例如: 贵族的”死”(避讳)天子—驾崩 诸侯—薨hōng大夫—卒 士—不禄平民—去世天子用鼎诸侯用鼎士大夫用鼎 据史料载:周王定朝时,曾制九鼎,象征九州。周王可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彼此不可逾越。典章制度行为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 礼制乐制礼乐制度音乐舞蹈礼乐制度的内容礼乐制度反映社会现象:周朝通过礼乐制度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目的: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周王的统治。作用:有利于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 材料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 材料三:王公贵族各等层次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面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哪个布衣百姓若是挂起四面(宫悬)编钟,会招致杀身之祸的。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1.以上材料体现了西周的哪些制度?礼乐制度分封制分封制史料分析 2.材料二反映天子、诸侯是依据什么来确定土地、财产和权位的分配和继承的? 材料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 材料三:王公贵族各等层次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面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哪个布衣百姓若是挂起四面(宫悬)编钟,会招致杀身之祸的。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史料分析 3.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的制度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材料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 材料三:王公贵族各等层次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面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哪个布衣百姓若是挂起四面(宫悬)编钟,会招致杀身之祸的。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史料分析 4.材料一的制度对后来产生了什么不良后果? 材料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 材料三:王公贵族各等层次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面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哪个布衣百姓若是挂起四面(宫悬)编钟,会招致杀身之祸的。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史料分析 请同学们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可以列表比较夏、商、西周三代历史的基本状况。(提示:可从建国时间、开国君主、亡国君主、文化成就、在中华早期文明史上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比较。)课堂小结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商朝建立夏朝建立西周建立西周灭亡周幽王褒姒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建立者:禹(公元前2070年)启继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末代国王:桀文明代表:二里头宫殿遗址建立者:汤(公元前1600年)末代国王:纣文明代表:青铜铸造业:司母戊鼎甲骨文特征:可在龟甲兽骨上,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建立者: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分封制礼乐制度政治制度知识构建早期国家与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