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43张PPT。早期国家与社会(1)时间、人物:(2)地位:一夏朝的兴衰1、夏朝的建立与统治约公元前2070年 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死后,启继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3)统治措施三字经中说“夏传子,家天下”,你是如何理解的? (4)都城概貌 发掘确认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10.8万平方米。宫殿区内已发掘的大型建筑基址达9座。二里头遗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遗迹。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宫城和排列有序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夏朝筑有城堡和大型宫殿,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些都城由哪些部分组成?城墙、宫殿、 神庙、公共设施、街市、作坊这些设施是怎么布局的?内部:以神庙和宫殿等大型建筑为中心周围:街道散布着许多农业村落和一些铸铜、制陶作坊外层:城墙和河流二里头宫殿复原图2、夏朝的灭亡夏朝历经400多年,最后一个国君是桀。桀残暴无度,激起了平民和奴隶反抗。商汤联合周边各部起兵,在公元前1600年灭夏商。 关于夏桀的昏暴行为,古书记载很多,如刘向《列女传》说他:“昏乱失道,骄奢自恣,为酒池可以运舟……醉而溺死者,笑之以为乐。”还说他“自比于日”,自夸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因此,百姓们才骂他:“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史记·殷本纪》与《尚书·汤誓》)后一句译成白话意为:“什么时候你这个太阳灭亡啊,我们愿意与你同亡!” 二、商朝时期社会的发展1、商朝的建立:公元前1600年前后(1)时间:(2)人物:汤(1)商朝的青铜文明2、商朝的文明成就 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当时国家在物质、技术及组织等各方面所具备的强大实力。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A、青铜铸造业概况: 青铜文明B、青铜铸造业的作用: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器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 生产工具等。使社会生产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C、青铜生产的特点: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分布范围广。司母戊大方鼎重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 四羊方尊(我国青铜器中的精品) 容酒器 高 58.3厘米口长 52.4厘米 重 34.5千克 食器酒器兵器乐器农具铜镜盛水器铲斧凿(2)商朝的甲骨文 1899年秋天,清代国子监祭酒(国子监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就是这个机构的最高主管者)王懿荣犯疟疾,请太医诊治,太医给他开了一张处方,其中一味药是“龙骨”。药拿回家后,王懿荣无意间发现上面刻有非常古朴的文字,王懿荣对金石学颇有造诣,经过认真研究,他初步断定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商代的文字。 举世闻名的甲骨文就因这一纯属偶然的机会重见天日,王懿荣也因此被誉为“甲骨文之父”。A、甲骨文形成背景:B、甲骨文的概念C、甲骨文的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象形文字)。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时代,需要占卜。为什么要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甲骨文字有哪些特点?甲骨文的发现有何意义?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时代,王室贵族遇事需要占卜确定吉凶,将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比较成熟;甲骨文奠定了后来汉字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早期历史进程,使商朝成为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真实的反应了商朝的社会风貌,推动中华文明进步。光日 夏商周建立起强大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戈弓射兵伐军队刑罚甲骨文中的历史3、商朝的灭亡商国王纣奢侈残暴,失去民心。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其他小国,讨伐纣王,与商军展开牧野之战,灭商建立西周,定都镐。(今西安)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了很多不愿再服从商朝统治的部落进攻商,纣王临时凑集人马,在牧野(今河南汲县)与周激战。结果,因为商朝的百姓都痛恨纣王的残暴,所以他们一与周军相遇,就掉转矛头引导周军杀向纣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阵前倒戈”的故事。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在他存放财宝的地方——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三、西周的建立与统治1、西周的建立(1)时间:(2)人物:(3)都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镐周朝开国君主周武王? 其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 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 其能够重用贤臣,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 机一举取胜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2、统治措施(1)建立强大的军队和严酷的刑法这些文字都与什么有关?这说明了什么? 军队和武器均已出现,军事战争频繁。 刑法的严酷性和非人性化色彩。(2)实行分封制目的:受封对象:受封诸侯的权利:受封诸侯的义务: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周王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从周王处获得土地和民众。服从周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西周《诗经 小雅 北山》 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天 子诸 侯卿大夫士平 民奴 隶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分封制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怎么决定的?这与强调平等和奋斗竞争的现代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异?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即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等级制度决定的西周强调社会等级,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和奋斗精神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1)依据材料一回答,分封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2)依据材料二回答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何特点?主要是同姓子弟。史料分析目的:内容: 礼乐制度,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周王的统治。有利于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3)实行严格的礼乐制度礼——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贵族的”死”(避讳)天子—驾崩 诸侯—薨hōng大夫—卒 士—不禄平民—去世天子用鼎诸侯用鼎士大夫用鼎 据史料载:周王定朝时,曾制九鼎,象征九州。周王可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彼此不可逾越。曾侯乙编钟祀天神“奏黄钟、歌大吕、舞《大夏》”;祭地示“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 王公贵族各等级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公四面悬挂,诸侯三面悬挂,卿大夫两面悬挂,士单面悬挂。”乐是周宗法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3、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1年 周幽王骊山烽火台遗址 相传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地方 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 史称东周课堂小结1.我国奴隶制文明时代开始于( )A.黄帝时期 B.禹时期 C.启时期 D.汤时期 3.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 )产生的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练习Bc2.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的?(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C 材料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 材料三:王公贵族各等层次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面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哪个布衣百姓若是挂起四面(宫悬)编钟,会招致杀身之祸的。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以上材料体现了西周的哪些制度?礼乐制度分封制分封制史料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