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7张PPT。第二单元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材料一: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贫民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族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豪族之间互相争战,自立为强,并且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进调赋税时,首先满足自己,然后再向朝廷进调。材料二:607年,日本政府决定派遣隋使,恢复与中国断绝一个多世纪的国交。前后共派遣隋使4次,派遣唐使19次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大化改新前的日本:(内因:各种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皇权旁落。皇室与改革派强烈渴望改变落后面貌。)(外因:大唐王朝高度繁荣,制度先进)遣唐使航海路线图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古代日本形势图6世纪,日本出现统治危机奈良 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3世纪中叶,日本中部兴起一个叫大和的古代国家。 5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1世纪5世纪前3世纪前21世纪夏朝建立大和统一日本秦朝统一中国日本出现早期国家落后于中国大化改新前的日本:大化改新1.原因:2.时间:3.推行者: 4.内容:5.作用:国内出现统治危机公元646年善于模仿的民族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圣德太子1、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2、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3、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公民;4、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大化改新的内容比较1: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比较,你获得什么信息? 646年(大化二年),日本统治者进行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的模仿将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隋唐政策仔细比较,你能有什么发现?比较:2贵族势力遭受打击,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得繁荣奠定了基础。大化改新后的日本:日本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被称为“唐风时代”,为什么?(请用史实说明)这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和唐朝的钱币,有什么相同之处?大化改新 日本的和服与妇女的发式都与唐朝相似。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唐代仕女图日本仕女图日本的茶道源于……日本京都与唐都长安唐都长安唐僧东渡 传播文化九世纪日本僧人空海的书法作品“汉倭奴国王”印 日本寺庙中的观音像 日本文字是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改造出来的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618年)(710年)当时形成了以唐朝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包括日本、新罗(今朝鲜)、安南(今越南)等在内的东亚各国为发展本国,都努力学习唐朝的法律、艺术、学问、制度、思想、文学、技术、文字等,呈现了以唐为中心的共同文化圈。 ——日本著名学者江上波夫日本有过两次文明开化,一次是“大化改新”,谓之“唐化”;一次是“明治维新”,谓之“欧化”。“唐化”,即中国唐朝文化所化;“欧化”,即西方文化所化。材料一: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材料二:日本在7-8世纪利用汉字创造了本国的字母假名思考:1.当时文化落后的日本对吸收先进的中国文化抱什么态度和方法? 2.对正在发展中的中国,你认为可以从日本身上学到哪些东西?以史鉴今:我们向日本学习什么? 日本是我们永远潜在的对手,永远对我们构成巨大威胁。之所以这样说,一是因为日本半岛的特殊自然条件,决定了日本永远具有向外扩张,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强烈欲望。二是因为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地理位置,和中国大陆良好的自然条件,使得中国大陆始终是日本向外扩张的重要目标。三是,日本民族的特殊性格,他们的团队精神、忧患意识,始终存在着把自身的扩张欲望变为现实的可能。 主动向外学习的海盗民族在被美国舰队打开大门以后,日本幕府末年曾流行一个口号,叫做是“师夷之长技以制”。 这一口号,很可能先是由近代中国人提出来,后来才为日本人所借用。可以说,就其口号本身,日本人也是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启示: 1、 我们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发展自己 2、适时改革,大胆创新。 3、作为青少年要树立忧患意识,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强大的责任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