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3 日本的大化改新 课件 (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3 日本的大化改新 课件 (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课件23张PPT。日本的大化改新沈一初 任齐静【学习目标】
一、了解日本的古代发展历史,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识记大化改新的内容(时间、在位天皇、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知道日本庄园的出现和武士阶层的形成。
二、了解中日两国古代交流的史实,在大化改新的内容的学习上,通过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对比,知道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析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培养学生树立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观点。日本的大化改新今日日本古代日本国名:
被称的国名:
民族:
元首:
国花:
国旗:
国徽:国服:
大和民族倭国、东瀛、东洋樱花日出之国圆形,绘有16瓣
黄色的菊花瓣图案1世纪前后大和国5世纪统一日本本土日本国和服你了解多少?天皇早起国家的出现:
统一:
重大历史事件:大王大和国日本国大化改新过程内容影响演变背景5世纪统一日本本土大化改新后正式改名宫廷政变天皇颁诏政治经济
文化繁荣形成庄园
武士阶层64564610世纪古代日本——大和民族史 日本民族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具有善于学习、坚忍服从等特点。探究感悟 以古鉴今  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经济大国,从今天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为我们实现“中国梦”你有何启示?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历史的启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
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
不说谎,不弄虚作假,只错就改。
谢谢大家! 部民是大和国的奴隶、主要生产者,他们被强制集体居住在奴隶主的庄园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
部民有家庭,无人身自由,除负担繁重的劳役和贡赋外,还要受到奴隶主贵族的凌辱,其中,尤以女部民的遭遇更为悲惨。奴隶主贵族经常强迫女部民“脱衣裙而着犊鼻”,在露天地里相扑;或将部民悬吊树上,用弓箭射杀;或剖孕妇之腹以观其胎;或强迫奴婢趴于流水之中,用三刃矛射杀为快”。
——《日本书纪》卷16
畿内地区曾发生多起叛乱。“战争不已”,生产破坏,社会不安。——《日本书纪》卷25奴隶主贵族与部民奴隶主贵族与天皇国内:社会矛盾十分尖锐阅读史料 归纳背景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背景国内背景: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国际背景:中国唐朝的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
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渴望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行改革。日本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
楷模,实行变革。为什么要学我们中国的呢?一衣带水古代中日交流史 源远流长1世纪5世纪前3世纪前21世纪夏朝建立大和统一日本秦朝统一中国日本出现
早期国家位于日本佐贺县诸富町井津的金立神社的石碑上写有徐福上陆地,在大堂内立有徐福像。 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公元1~2世纪时,日本列岛上已有100多个小国,同中国交往的就有30余国。公元57年(东汉初),九州北部的倭奴国曾谴使向东汉进贡,汉光武帝赐给其“汉倭奴国王”金印。 据《隋书倭国传》载,600年推古朝首次遣使通隋,又据《日本书纪》记载,607年圣德太子遣小野妹子使隋。 这便是日本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的开端。从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其中任命后因故中止者三次,实际成行的十六次。7世纪落后于中国善于学习中国 公元645年6月12日,日本太极殿。这一天日本 朝廷正在接见“三韩”(新罗、百济、高句丽 )的使者,举行“受贡”仪式。随着“嘎吱吱”的一阵响声,宫门全部关闭,中大兄皇子突然拔剑刺杀了大贵族苏我氏,在场的许多贵族大惊失色。原来这是中大兄皇子联合改革派为改革而发动的政变。 为什么会出现这场宫廷巨变? 7世纪中叶,苏我氏贵族是日本豪强贵族的代表。他们独揽朝政,专权跋扈,成为改革的主要绊脚石。于是中大兄皇子联合改革派发动这场政变。为改革扫清障碍。角色扮演 体验变革2、假如你是当时受剥削压迫的部民,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你希望政府怎么做? 1、假如你是当时皇权旁落的天皇,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你会怎么做?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1)政治:(2)经济: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
作为治国的基础。仿照隋唐制度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B、法律:宫廷政变后,孝德天皇继位,建年号为“大化”A、官制A、公地?B、公民通过中国隋唐与大化改新时的日本比较,你获得什么信息?租庸调制:丁男每年向国家缴纳粟二石,称作租;缴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作调;每丁每年服徭役20天,如不服徭役,每天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作庸。内 容经济公地公民制租庸调制班田收授法政治官制中央官制:
二官八省制地方官制:
国、郡、县制制定律令租庸调制均田制三省六部制州县制制定唐律 隋唐制度天皇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参照1.积极性:2.局限性:大化改新的影响:1)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2)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3)政治、经济、文化迅速繁荣。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618年)(710年) 史料一:“奈良至平安时期,吾国王朝时代之法律无论形式与精神上,
皆依据唐律。” ——日本学者桑原藏
史料二: “倭国,武皇后改曰日本。” ——张守节《史记正义》
史料三:元正天皇下诏,天下百姓衣服一律仿唐模样,改为右襟。
大同二年,平城天皇下诏:“朝会之礼,常服之制,一准唐仪”。
史料四:儒学自6世纪初传到日本,直至20世纪的千余年间,一直影响着日本人的思想和行为。
史料五:日本文学家公认:“现代的日本文学和其他方面一样,以极其丰富的泉源吸收其力量,如中国古典的影响。” ——日本外务省编《今日的日本》
史料六:“奈良时代以后,圣武天皇的天平年间,日本的家庭中和奈良的 佛寺中,中国音乐是有最大势力的。” ——日本学者田边尚雄
史料七:中国古代货币几乎遍布日本各地,唐、宋、元、明时代的铜钱是日本通用的货币。
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总结7—10世纪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的影响之后,有一段值得引人深思的论述:
唐朝三百年间,由于学生、学问僧学来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因此,日本的文化一刻也没有停滞,不断吸收中国的优点,经过整理提炼,咀嚼融化,终于在平安朝中期以后,在各个方面都逐渐摆脱了唐风,产生了优美、典雅的日本文化。
神道教简称神道,原本是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神道教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一直到公元5至8世纪,佛教经朝鲜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了“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神道与外国传入的佛法。“天皇”一词之由来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尊称,是由最高统治者 “大王”改称而来。日本史书记载第一任日本天皇是被神化的神武天皇,传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明治维新之后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天皇是真正的最高统
治者 ,在当今日本,天皇依然是象征性的国家
元首。
日本的原始宗教 庄园和武士阶层的出现 大化改新时推行的由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很多豪强贵族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庄园。庄园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争相蓄养武士,使武士阶层形成,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12世纪末开始,武士集团的首领将军开始控制中央政权,天皇成为傀儡。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武士道精神是武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绝对服从主君,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曾被日本军国主义宣传利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