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膨胀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皇权膨胀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7张PPT。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1、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增设内阁制2、地方上:废行中书省,实行三司分权,互相牵制3、设立厂卫特务统治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实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①是秦速亡的原因
②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源(明:胡惟庸专权)
③相权过大,威胁皇权,为了强化皇权(根本)朱元璋为什么要废丞相?三司分权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军政监察和司法 明太祖认为,元灭亡的原因之一,是“君不能躬览庶政”,君主不够专制,导致“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为此,明太祖对国家机构进行了改革,加强君主专制。他分散和削弱臣僚权力,使“权不专于一司”。三司各行其职,互不统辖,都直接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 厂卫特务机构设锦衣卫(明太祖)、东厂(明成祖)、西厂(明宪宗)等特务机构其本质就是一个对官员进行监督的监察机构 清代军机处的设置军机处a.最初名称c.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跪受笔录,承旨遵办b.职能小结:君主专制制度演变发展过程秦 汉 隋唐 宋 元 明清

皇帝制、三公、郡县制内外朝制三省六部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中书省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军机处(雍正)明清时期帝王和大臣之间完全是主奴、主仆关系,中国古代皇权发展到了顶峰。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直接影响 ②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 ③地方官员没有相应的决策权,难以实行有效管理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2、深远影响 ④大臣只是上传下达,从而丧失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以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帝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英)《权利法案》 结合史实说明明清时期(17-18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1、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明代?( )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C6、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C7、 (2008年广东单科,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C2、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C3、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A4、(2005上海)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⑵ 结合材料,如何看待这些改革? 问题: ⑴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政治
制度作了哪些改革?⑶ 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殿 阁 大 学 士 利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但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