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冷战的开始授课时间课型新授二次修改意见课时一课时授课人科目历史主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1.知识与能力: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情报局;经互会;华约;柏林危机。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冷战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对峙并存。教材分析重难点1.重点:冷战双方的措施。2.难点:冷战的原因和评价。教学设想教法读书,独立完成预习案,注意记忆基本知识;注意与必修之间的关系,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与同组同学讨论疑难问题,及时吸取他人正确意见。学法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堂设计目标展示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1.知识与能力: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情报局;经互会;华约;柏林危机。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3.情感态度价值观。冷战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对峙并存。【重难点】1.重点:冷战双方的措施。2.难点:冷战的原因和评价。二、预习检测1、二战后美苏盟友关系破裂的原因有哪些?2、美国发动冷战的措施的措施有哪些?3、苏联对抗美国冷战的措施有哪些?三、质疑探究探究:什么是冷战?冷战是怎样形成的 含义:是指二战后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过程:1、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四、精讲点拨怎样评价冷战?1】概念。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进行的除直接战争以外的全面对抗。2】消极。推行霸权主义;进行核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造成国际紧张局势和世界动荡不安;人为割断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交流,阻碍了全球化。3】客观积极。没有发生世界大战;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促进科技发展。五、当堂检测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有哪些 目的:A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B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C遏制苏联六、作业布置冷战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美国和苏联的冷战政策各是什么?板书设计第二课冷战的开始冷战形成的原因?冷战形成的过程?怎样评价冷战政策?教学反思课题两极格局的结束授课时间课型新授二次修改意见课时一课时授课人科目历史主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里根政府的新“遏制”政策;战略防御计划;美国对苏加强宣传攻势;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中导条约”;布什政府的对苏策略;戈尔巴乔夫的对内改革;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2、理解:冷战思维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影响;冷战结束后潜在的和平威胁。3、运用: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同时也认识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过程中的紧张与缓和极大影响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探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从中再探究出争霸中的美苏与中国的内在关系。2、归纳比较: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同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3、论从史出: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二战后持续近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下美苏的对峙与争夺,既是对和平的最大威胁,又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世界范围的稳定局势,并且在政治、思想等方面深深影响着两极格局解体之后的国际社会,特别为当今人类的发展、国际政治的走向提供了值得研究的经验和教训。2、通过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加深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材分析重难点重点: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如何认识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影响之一──对人类和平的巨大威胁。难点:探究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影响及美苏关系发展历程的启示。教学设想教法读书,独立完成预习案,注意记忆基本知识;注意与必修之间的关系,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与同组同学讨论疑难问题,及时吸取他人正确意见。学法问题探究、归纳比较、论从史出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堂设计目标展示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1.知识与能力:里根主义;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3.情感态度价值观。两极格局具有威胁世界和平和遏制世界大战的双重性。预习检测1、在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双方的争霸态势怎样?、2、美国为什么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其内容是什么?3、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4、美苏关系发展变化给人类带来哪些启示?质疑探究探究:80年代美苏竞争态势的转变以及美苏双方的对策?总体态势:美攻苏守,美对苏采取强硬措施,苏被迫由全面进攻转为收缩。具体表现:苏联由全面进攻转向收缩;美国在步步进逼的同时,以“缓和”促苏联内部发生变化。1、里根政府的新“遏制”政策:、“以实力求和平”、“星球大战计划”:星球大战计划是里根政府“以实力求和平”策略的一块基石。2、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3、美苏的“缓和”:签订“中导条约”(1987年)精讲点拨美苏关系发展变化给人类带来哪些启示?1、美苏争霸对人类安全与世界和平造成巨大威胁。2、美苏对亚洲、非洲的争夺与控制。造成这些地区局势的动荡与紧张。3、美苏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4、美苏关系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意义。5、冷战虽然结束,但冷战思维继续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战争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当堂检测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1】斯大林模式长期僵化难改。2】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3】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改革。4】西方的和平演变。5】东欧剧变的影响。六、作业布置简述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的特点。板书设计两极格局的结束“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2、苏联的“新思维”二、冷战的结束三、美苏争霸的历史思考或启示教学反思课题美苏争霸授课时间课型新授二次修改意见课时一课时授课人科目历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美苏争霸战略;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争霸战略调整。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美苏争霸是冷战的表现之一。教材分析重难点1.重点:60-70年代争霸事件。2.难点:各时期争霸特点及其成因。教学设想教法.读书,独立完成预习案,注意记忆基本知识;注意与必修之间的关系,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与同组同学讨论疑难问题,及时吸取他人正确意见。学法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堂设计目标展示课标: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1.知识与能力:美苏争霸战略;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争霸战略调整。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3.情感态度价值观。美苏争霸是冷战的表现之一预习检测1、美苏争霸的原因有哪些?2、概括美苏争霸的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3、概括美苏争霸各阶段的重大事件。4、美苏争霸有哪些影响?质疑探究探究:美苏争霸的原因有哪些?产生哪些影响?原因: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直接原因:1、美国继续推行战后的霸权政策2、赫鲁晓夫改变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战略影响:1.带来动荡不安和局部战争.2.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3.美苏两败俱伤,彼此削弱,冲击了战后二极格局,使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四、精讲点拨五、当堂检测1、促使美苏争霸斗争的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中国关系的好坏决定 B.第三世界的兴起 C.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D.本国的经济军事等实力2、下列哪项不能表明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 A.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 B.美苏在欧洲都集结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状态 C.德国和西柏林问题随时成为导火线 D.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立作业布置分析各时期美苏争霸特点及其成因。板书设计美苏争霸一、美苏争霸的原因:美苏争霸的阶段及特点:美苏争霸的影响::教学反思4.1《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教学重难点重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和二战后美国、苏联及西欧力量的变化。难点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雅尔塔体系1.建立的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协议内容:(1)铲除日本、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国分区占领管制;(2)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日本在中国的一些权益也交给苏联;(3)创建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4)对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也做出相应的规定。3、雅尔塔体系的概念:二战后期盟国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所达成的协议,明确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突出了美苏两个大国的作用,为战后国际关系领域逐渐形成以美苏两强为首,东西方政治、军事集团对峙,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截然对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后来,人民习惯上把这种国际关系体系称为“雅尔塔体系”。4、评价:(1)积极性: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消极性: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主要是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这为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这种格局下出现的冷战提供了条件,它的建立,意味着近三百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已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二、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落1、美国的强大:(1)政治:早在1943年4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授意他人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了《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提出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1945年12月继任的杜鲁门总统又在致国会的咨文中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2)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已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实力进一步上升。(3)军事:战后美国一跃而为头号军事强国,它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还率先掌握了原子弹、氢弹,战后初期,美国在56个国家派有驻军,在国外建立了484个军事基地。2、西欧的衰落:(1)英国:战争使英国元气大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海外贸易濒于停顿,黄金储备几乎用竭,战争结束时英国债台高筑,甚至欠下自治领和殖民地的债务,战后,英国的工业生产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也日益降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从根本上动摇了这一老牌殖民帝国的基础。(2)法国:战争也造成了法国经济的严重倒退,法国的海外殖民地也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问题探究】阅读下面材料:英国虽然获得了胜利,却损失兵力120万,黄金枯竭,海外投资大部分被变卖,债台高筑。丘吉尔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已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曾这样描绘:“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请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答案:(1)问题: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2原因:①西欧各国普遍衰落②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③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苏联的强大:二战使苏联军事力量却得到增强。战争结束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战争期间,苏联领土也有所扩大。2、东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战后初期,在苏联帮助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和德国东部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3、苏联发展与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关系:为了抗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苏联积极发展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东欧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进行了根本改革,仿效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苏联开始用“社会主义阵营”来强调苏联与欧洲8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民主反帝力量的团结一致。4、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战后亚洲相继诞生了越南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它们得到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承认和支持。5、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950年2月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反映出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什么趋势 答案:社会主义制度由一国发展到多国。小结:二战后期,以美、苏、英为主的同盟国通过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就结束战争、处置战败国和战后安排等问题达成协议,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它是美、苏、英互相让步、妥协的产物,起到了将二战所造成的力量对比的既成事实固定下来的作用。雅尔塔体系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二战使西欧各国的力量普遍削弱,而美国却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战争尽管使苏联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军事力量却得到了加强;战争还使社会主义得到发展壮大。在雅尔塔体系下,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相抗衡的两极世界。课后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习题1.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包括①铲除德国、日本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②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③对日本进行分区占领④划分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④2.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A.美苏大国根据自己的战略意图对世界格局的划分B.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局面C.维护世界和平、民主及安全D.美苏等大国斗争与妥协的产物3.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B.联合国的成立C.关贸总协定成立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是A.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争夺霸权B.美国极力遏制苏联,苏联与美国抗衡C.美苏在处置法西斯问题上态度一致D.苏联要争当霸主,但战后重建依靠美国援助5.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国际性会议的召开B.国际性组织的建立C.世界各种力量的对比变化D.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6.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B.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7.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格局的特点有A.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并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欧、亚、非、大洋洲等地B.英国有效地加强了殖民地的统治,使其帝国的基础更加稳固C.苏联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相抗衡的经济军事大国D.战后,亚、非、欧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8.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欧洲8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B.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建立C.亚洲4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板书两极格局的形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3课美苏争霸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课冷战的开始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