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萧山区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CCBCBACDBABBD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DBACCDBDB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26.(10分)27.(10分)(1)A喜马拉雅山脉B祁连山脉C青藏铁路D黄河(每空1分)(2)青海省西藏自治区西宁市拉萨市(每空1分)(3)A(2分)28.(10分)(1)A东北平原B太行山脉C内蒙古高原D华北(黄淮海)平原(每空1分)(2)C(2分)(3)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2分)原因: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雨水和河流冲刷强烈)。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植被遭破坏。(自然角度和人文角度各1分)29.(10分)(1)电视、广播、书籍、报纸、互联网、手机等。(每个1分,写出三个给3分,只要是文化传播的手段或载体均可)(2)不赞成。(1分)因为每种传媒都有其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1分);人们在利用大众传媒时,往往要根据媒体的特点及自己的需求做出具体的选择(1分,或答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学习方式(2分,写出生活方式给1分,只写工作方式不给分,满分不超过2分)(4)迷恋网络游戏(1分)和网络聊天(1分)。30.(10分)写出河流(湖泊)名称(1分)(1)根据材料“活动要求”的提示确定主题(1分)。主题可以是黑臭河(湖)现状、经过治理已见成效的示范河(湖)、河流(湖泊)水质的检测报告、河流(湖泊)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人文调查等,其他涉及到与河流(湖泊)相关的主题也可。(2)能从气候(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地形(地形类型、地形地势特征)等角度介绍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任一角度得1分,总分2分。(3)能从水质、河道维护、周边居民使用情况等任一角度用文字流畅地表达,即可得2分,如不能成文不得分。(4)能从自然(气候、地形、水文等)和人为(人类活动、社会发展等)角度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即可得2分,自然、人为角度各1分。(5)能有理有据地向相关部门提两点合理化建议即可得2分。意见建议1点1分,满分2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年降水量高于800毫米河流少,水量小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河流冬季不易结冰喜欢吃面食室内一般没有取暖设备房屋注意防寒,墙壁、窗户严密公路、铁路、水路发达房屋注重通风、防雨萧山区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答题前请注意1.本科目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3.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016年12月,我国东西向最长高铁——沪昆(上海一昆明)高铁全线通车。读图,回答第1—3小题1.图中昆明位于上海的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c哭2.下列省会城市与所在省简称对应正确的是①贵阳市一黔②杭州市一赣③南昌市一沪④长沙市一湘A.①②B(第1-3题图)C.①④D.②④3.从上海出发一路到昆明,沿途可以看到的景象有①成片的水稻②广袤的草原③成群的牛羊④人字顶的房屋A.①②B.②C.①④D.②④读黑龙江省主要民族分布示意图,完成第□+能香影4-5小题。4.图中四地中,位于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上的是A.哈尔滨B.黑河46NC.伊春D.漠河5.关于图示信息,描述正确的是①汉族分布最广、人口最多②赫哲族分布于该省的西北部江省主要民③分布上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第4-5题图)④该省主要有满族朝鲜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分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OPPOR9S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第1页(共6页阅读材料,回答第6-8小题。又区区南海诸岛(第6-8题图一)(第6-8题图二)6.图一中A为A.太行山脉B.大兴安岭C.巴颜喀拉山脉D.阴山7.图一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示意图,其中这里的“季风”特指A.夏季风B.冬季风C.春季风D.秋季风8.图二所示季风具有的特点是A.寒冷湿润B.温暖干燥C.温暖湿润D.寒冷干燥长江水量丰富,支流众多,滋润着全国近20%的国土,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河。阅读材料,回答第9—-10小题。(第9-10题图)9.长江沿途接纳众多支流,其中在武汉附近汇入的支流是A.岷江嘉陵江C.乌江D.汉江10.有些年份,长江流域会出现特大洪水。下列关于长江洪灾发生的自然原因描述,正确的是①流域内普降暴雨②不合理地占用河道③地势低洼,河道弯曲④围湖造田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历史.doc 七下历史与社会.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