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梳理本册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改进了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的编排方式。首先,在低年级没有单独安排“混合运算”单元,而是结合现实的素材逐步引入混合运算,如一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上册出现的“加减混合”,二年级上册出现的乘加、乘减,二年级下册出现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等等。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三四年级时,再结合解决现实问题,较为系统的介绍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这样的编排通过较丰富的现实素材,使学生逐步体会、理解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逐步形成列综合算式的能力。现在我将主要从说教材、说目标和说教学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单元的教材梳理。一、说教材1.单元编排体例及目的(1)单元编排体例第一单元的教材主要都是从三部分来编排的,分别是主体部分,辅助部分和整理与复习。先来看主体部分,包括课题和例题。其中课题有《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括号》。而例题主要是以主题图、对话框和小精灵三种方式出现。然后是辅助部分包括“做一做”、“练习题”、“你知道吗?”和“数学游戏”。“做一做”一般都可以看做随堂练习,对于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及时的反馈,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练习题”是每部分的内容学完以后,都会有的一个系统的由易到难的练习,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并且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加深和拓展。“你知道吗?”一般一个单元都会出现1到2次,主要讲的都与当堂所学数学知识有关,一般包括数学知识的来源、应用和拓展,使学生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历史,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游戏”则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探究的想法,从而加深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每个单元的最后有一个安排就是复习与整理,问学生“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来回顾本单元所学的所有知识,对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复习和加深,同时培养了学生复习整理知识的行为习惯。(2)第一单元编排的目的:①突出基础知识的教学。②让学生通过回顾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③通过计算实例,引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单元内容结构。(1)单元知识树:第一单元的教学,一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解决问题。(2)第一单元编写意图。①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②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3)第一单元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①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之一。②把解决问题置于数学课程的核心地位。③要把创新和落实基础知识统一起来。3.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因为难度在螺旋上升,所以教材改进了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首先,在低年级结合现实的素材逐步引入混合运算,如一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上册出现的“加减混合”,二年级上册出现的乘加、乘减,二年级下册出现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到在四年级时,即本册的四则运算单元结合解决现实问题,较为系统的介绍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这样的编排既让学生有较长的时间,通过较丰富的现实素材,逐步体会、理解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得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由于有了现实的背景而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四年级出现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并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二、说目标1.《课标》对本单元提出的具体要求:①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②让学生在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2.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3.第一单元教学重难点:①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②教学难点:a.减法、除法的意义。b.合理灵活、正确的计算与解决问题。三、说教学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课时分配:本单元一共分为六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用1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和有关0的运算用2课时分开系统地讲,括号用1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复习整理1课时。(2)整体教学设计思路:①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加、减、乘、除的意义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②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③组织好练习,深化知识,培养能力。整单元设置的三个典型,都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应突出练习的针对性,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应用。(3)单节教学设计思路:①第一节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从三个方面来定a.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是: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互逆关系。b.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是: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c.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要达成的策略包括:教学时用好主题图,展开学习活动,用课件呈现我国地图,展示铁路建设的发展;引导学生对加法的意义进行概括;通过对比突破教学难点,以问题引导学生整理出关系式。②第二节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三维教学目标有,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师想要达成的策略有:首先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经历过程,提升认识,然后突出除法和乘法的联系,概括出意义,接着借助具体实例,化解难点。③第三节括号:教学目标有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熟练的进行运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想达成的策略有:步步深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和提升学生的认识。④第四节租船问题:教学目标有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达成策略包括: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激活经验;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2.单元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①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②在解决问题时,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并说明算式的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③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有关0的运算,知道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2)教学评价建议:①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②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是结合具体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③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3.课程资源开发: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延伸教材资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然而教材毕竟带有普遍性,它不可能兼顾所有的地区、学校及学生。因此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减、调整、置换,使教材发挥更大的效用。②运用生活资源。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运用生活中真实生动的素材,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积极的情感。③捕捉意外资源。教学过程使课程内容开发和创生的过程,是不同层次的思维,不同生活经验的感悟,使课堂教学的再生资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意外信息,并巧妙地加以转化和有效运用,即成为新的教学资源,哪怕是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也可以让错误成为教学资源。④拓展学科资源。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数学资源,提升学生的素质,这样,不仅加强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而且拓展了学科视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⑤汲取文化资源。数学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数学本身,应将数学教育,至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渗透数学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到人类的智慧和文明。通过以上对第一单元的分析,对于教学这一单元有以下几点建议:①充分利用情境图,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能力,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引导学生充分理解题意,明确编者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得出过程。③弄清哪些内容是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哪些问题又是需要学生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例如小精灵提出的问题,课本中想一想中的问题都是需要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的。而像12页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总结以及例6则是需要借助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的问题。在这些方面的教学一定要放手给学生,所有的结论尽量都由学生自己得出,教师则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适时追问并及时进行应用训练。④关于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在课本13页有比较明确的说明,最好能让学生尝试理解一下。可以从5÷0,0÷0的结果入手,然后再根据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原因。⑤在上课前一定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仔细阅读教参,明确每一节课的重难点,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⑥学有余力的同学应该尝试让他们解决一下9页的10题及10题下面的思考题,13页的数学游戏,16页的14题及14题下面的思考题,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优生的培养。结语:综上所述是我对本册书第一单元的解读,还有很多不到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