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之2017快乐暑假第06天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二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 (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每日一题之2017快乐暑假第06天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二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 (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06天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下列对探究遗传物质经典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并未失活
B.艾佛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
C.格里菲思和艾弗里都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D.艾佛里的转化实验及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都设置了对照实验
【参考答案】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设计思路相同,都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但分离方法不同
B.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格里菲思对S型细菌进行加热处理,使蛋白质变性,而DNA仍然保持生物活性,仍具有遗传效应
D.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让其侵染大肠杆菌后搅拌并离心,由于上清液中有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或者由于培养时间过长,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故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
2.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
B.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均不死亡
C.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D.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技术相同
3.甲图所示是将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情况,乙图所示是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ab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型细菌的抗体
B.甲图中的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来的
C.乙图中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所以沉淀物中完全没有放射性
D.乙图中如果噬菌体和细菌混合后不经过搅拌,在上清液中放射性要减弱
4.人们对遗传物质和基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下列关于遗传物质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家利用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
烟草花叶病毒
C.科学家根据同位素示踪实验的结果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生物体通过DNA的复制实现了遗传信息的表达
D.根据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分子模型,每个磷酸基团上连接1个脱氧核糖
5.如图为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和结果,请据图回答:
(1)T2噬菌体的化学成分是______,用放射性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______。
(2)要获得32P标记的噬菌体,必须用含32P的大肠杆菌培养,而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离心后放射性较高的是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
(4)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1.【答案】B
2.【答案】B
【解析】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所以子代噬菌体中不含35S,A错误;R型活细菌没有毒性,将其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存活,加热会导致S型细菌的蛋白质变性,使其失去侵染能力,再将其注射进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B正确;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并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所以沉淀物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C错误;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示踪技术,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到了该技术,D错误。
3.【答案】C
【解析】甲图中ab段由于细菌刚进入小鼠体内,小鼠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R型细菌会增多,该实验中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从理论上讲,乙图中的放射性只会出现在上清液中,但在实际操作中沉淀物中也会出现部分放射性。乙图中的实验如果没经过搅拌过程,则很多噬菌体会附着在细菌表面,经过离心后会进入沉淀物中,使得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强。
4.【答案】B
【解析】以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进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只能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可以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但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车前草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可证明RNA也可作为遗传物质,B正确;同位素示踪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生物体通过DNA的复制实现了遗传信息从亲代到子代的传递,而遗传信息的表达是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C错误;根据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分子模型,每个磷酸基团上连接2个脱氧核糖(DNA分子两端的2个磷酸基团连接1个脱氧核糖),D错误。
5.【答案】(1)蛋白质和DNA
(只答其一不给分,答错其他也不给分)
DNA
(2)噬菌体是细菌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活细胞中
(3)使细菌表面的T2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
沉淀物
(4)培养时间过长,增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解析】(1)T2噬菌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DNA,用放射性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DNA。(2)噬菌体是细菌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活细胞中,因此要获得32P标记的噬菌体,必须用含32P的大肠杆菌培养,而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3)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表面的T2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离心后放射性较高的是沉淀物,原因是32P元素存在于噬菌体DNA中,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体内,所以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4)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过长,增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