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之2017快乐暑假第12天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高二生物人教版 (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每日一题之2017快乐暑假第12天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高二生物人教版 (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12天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C.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要比在突触间传递的速度快
【参考答案】C
兴奋传导方向的实验探究
(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测量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2.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b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引起e处反应
B.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
C.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递要两次通过突触
D.I处释放的神经递质将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
3.如图为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B.刺激图中1、2、3、4四处,均能引起肌肉收缩
C.刺激3处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
D.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4.下列关于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某人大脑皮层H区受损,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
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C.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D.学习和记忆中枢位于下丘脑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
1.【答案】B
2.【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Ⅰ表示突触前神经元,Ⅱ表示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只能从突触前神经元传向突触后神经元,故在b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不能引起e处反应,A错误;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或化学信号的方式单向传递,B错误;据图分析,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形成两个突触结构,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递要两次通过突触,C正确;Ⅰ处释放的神经递质将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A正确;刺激图中1、2、3处,均符合兴奋产生与传递的调节,能引起肌肉收缩,但刺激4处不能,B错误;刺激3处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为外负内正,C错误;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方式单向传递,D错误。故选A。
【考点定位】
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与传递,意在强化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据图分析:1表示轴突,2表示突触小体,3表示轴突,4表示轴突。图中共有4个突触结构。突触的类型有: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4.【答案】D
【解析】大脑皮层H区与听懂说话有关,受损后,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学习和记忆都属大脑的高级功能,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记忆的过程是一个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分为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本题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