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社会与思品试卷说明事项:1.全卷共6页,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00分。2.考试采取闭卷考试,请各位同学认真审题,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小明同学到广州某地参观时,看到了以下场景和图片,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发动南昌起义B.北伐推翻清政府C.第一次国共合作D.第二次国共合作2、他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他被尊称为“国父”。下列表述与“他”无关的是()A.1905年,创立中国同盟会B.领导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C.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辩论会,以下是同学们辩论的部分内容,正确的是()①主阵地是《新青年》②代表人物有李大钊、李鸿章、鲁迅、张之洞等③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④内容包括: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4、九十五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在参加一次国际会议时发出这样的愤慨:“偌大一个省份(山东)竟夺于他国,这难道是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报酬吗?”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次会议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国内的一场运动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5、某班级准备开展庆祝“七一”活动,如果让你为他们选择主题词,下列最准确的一项是()A.青春火炬,热血救国B.开天辟地,党的诞生C.民主科学,思想解放D.辛亥革命,废除帝制6.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7.《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是()A.李大钊B.陈独秀C.鲁迅D.胡适8.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言课本一律废止。大力倡导白话文的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共产党的成立9.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中共成立C.五四运动D.开国大典10.每年五四青年节,青年们激情飞扬,用青春的活力、蓬勃的朝气来纪念五四运动。关于这场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它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②它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③青年学生是这场运动的主力④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1.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战争是()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辛亥革命12.某旅行社设计了“北京—上海—武昌—井冈山”这样一条旅游线路,重温中国革命历史。下列旅游项目与革命城市不相符的是()A.北京——弘扬五四运动的伟大精神B上海——参观中共“一大”会址C..武昌——走访“八一”起义旧址D.井冈山—访问中国农村革命老区13、右边漫画反映了()①当前社会存在住房、就医、读书难等问题 ②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还未解决④走小康之路必定要背上沉重的包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4.下列哪一事件,最能充分表现中国共产党善于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A.发动南昌起义B.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发动秋收起义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5.百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材料描述的战争是A.英法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苏德战争D.第二次世界大战16.“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这谣中提及的重大史实有①北伐战争②南昌起义③抗日战争④重庆谈判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7.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最终引爆了“火药桶”的“火星”是() A.三国同盟建立B.三国协约建立C.萨拉热窝事件D.凡尔登战役18.与中共一大比较,中共二大最主要的贡献是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B.提出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C.出现民主集中制原则D.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19.图一《东西部各项经济指标占全国比例对比表》,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A.生产力水平落后 B.地区发展不平衡C.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D.具体制度还不完善20.从国家旅游局获悉,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比1998年增长10.8倍,有50多个国家对中国公民免签证。这体现了我国①改革开放取得更多成绩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③国际地位获得显著提高④我国已经跨越不发达阶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21、(14分)2015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奋斗的一生: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奋斗的一生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1)结合年代尺,梳理孙中山奋斗的一生,请对年代尺上的三个时间,继续补充孙中山的事迹(3分)材料二:凤凰网:“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材料三: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次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后,不少报纸命名中都含有“民主”“民权”“民国”字样,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报纸发表的意见,连普通百姓也受其宣传。(2)依据材料三,说明材料二中人们认为武汉和南京可以代表辛亥革命的理由。(4分)材料四:伟大的理想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在东京举行的《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3)材料四是孙中山对辛亥革命思想的阐述,由此可见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材料五:震撼的影响: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上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4)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个方面,分析为什么辛亥革命“它是一条分界线”?(5分)22、(10分)李克强总理表示,建设好民生政府,需要特别注重“补短板,兜底线”。所谓“短板”是指社会保障中需加强的内容。2016年党和政府全力补上民生“短板”。民生短板政府行动就业难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066万个。住房难全国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620万套。看病难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已在23个省份的94个统筹地区开始试点,覆盖城乡居民2.1亿。我国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反映了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4分)(2)要解决民生“短板”问题的主要途径什么?(4分)(3)综合材料说明我国现阶段最基本国情是什么(2分)23.(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这是小李同学的一张尚未完成的《历史与社会》读书摘记卡,请你帮助她完成。24.(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党的诞生]“上海的小楼到南湖起航,引领着革命的正确方向;南昌的枪声到巍巍井岗,壮大这人民的武装力量。宝塔山的晨曦洗掉风尘,中国大地迸发星火闪亮……”(1)写出材料一中所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几个重大事件(至少2则),并选择其中一个分析其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分)材料二:[党的探索]道路探索是革命成败的关键。俄国十月革命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游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北伐风云到合作破裂,……经过艰难探索,中华民族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最终选择了新的“中国式”革命发展道路。(2)材料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这条“中国式”革命道路的内容是什么?举一例说明毛泽东对这条革命道路的实践?(5分)材料三:[党的合作]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就是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3)请结合“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的一则实例加以论证。(3分)25、(14分)【回眸历史】某校选修活动小组自制了一个年代尺示意图,现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问题。(1)在图中A、B、C所示的三个时间点,世界发生了三次剧烈的震荡,它们是A:(2分);B: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C:第二次世界大战三次剧烈的动荡给人留下了沧桑烙印,重温这段历史,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2分)(2)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材料一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登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等图片。(2)上述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3分)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民主和科学,当时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治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胡适(3)材料二中开始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这次运动指的是;(3分)历史事件的发生本身是有许多相关联的,你知道②事件的发生与①事件有何关联?(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CCCBBBBBCC11121314151617181920ACABBACDBA二、非选择题21、14分(1)1905年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国民党一大召开)(3分)(2)武汉:辛亥革命爆发地(武昌起义)(2分)南京: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2分)(3)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2分)(4)政治: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2分)思想: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探索了道路。(2分)因此,在中国的制度和思想方面,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打开了新的探索之门。(1分)(有总结即可得1分)22、10分(1)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分)(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4分)(3)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2分)23.(8分)(1)导火线: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分)。(2)性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2分)(3)意义: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2分)(4)启示: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2分)24.(14分)(1)中共一大;南昌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延安革命根据地等(写出1个给2分,共4分)。选择其中一个并说明影响,2分。如选择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5分)(3)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1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取得了北伐战争的初步胜利或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2分)。25、(12分)(1)A: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给人类带来灾难和伤痛,我们应该珍爱和平,反对战争。(4分)(2)辛亥革命;(3分)新文化运动;(3分)(3)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民主共和观念没有深入人心);或者辛亥革命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作了思想铺垫)。(4分)(图一东西部各项经济指标占全国比例对比表)1894年创办兴中会1924年1911年1925年逝世1866年出生于广东1905年书目:《历史与社会社会》九年级上册历史事件:五四运动导火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主要过程:(1)1919年5月4日,北京爱国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2)6月5日起,运动中心转到了上海,无产阶级成了运动的主力军。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意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我的启示:学习了“五四运动”,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 。(2分)五四运动191419291939AC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