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影响。难点:从利、弊两方面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影响下,尽管还有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等复杂矛盾和冲突。但是各国的人民都向往和平、追求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于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教授新课】经济全球化趋势原因:1、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发展经济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各国都在寻求国际合作。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4、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生产力提高,生产社会化迅速发展。(根本原因)如今经济全球化已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教师总结)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1、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3、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呼啸而来,并逐渐发展壮大,那么它的到来,对全球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教师总结: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利: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 弊: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步加大。三,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来讲,利大于弊;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那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教师总结:1、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国顺应全球化表现在;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和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播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视频)2、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4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布置作业】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相关作业【课堂小结】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以及中国应对的措施。2、教师再做适当的补充,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阅读教材95-96页,分析并回答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举例说出身边的全球化具体表现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学生讨论“假使你是总理身边的智囊团,你怎样帮助温总理应对经济全球化 ”教学小结【板书设计】16、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趋势原因表现跨国公司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双刃剑我国的应对方式【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培养了他们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