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它们会生热吗、教材分析:冬天,穿上棉衣、盖上棉被就会感觉暖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但是穿棉衣、盖棉被为什么暖和,其中的秘密又是什么呢?却很少有学生去关注它。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感知其中的奥秘,从而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事物,关注生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解释问题的能力。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本课从学生身边最为常见但又不为重视的现象入手,围绕“会生热还是会保温”这两个矛盾的焦点,展开科学探究,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知道各种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并通过研究引发学生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三、教学目标:1、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棉被、棉衣是否生热,并用科学的观点加以解释。2、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他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穿凿条件改善生活。3、了解保温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某些材料保温、散热的原因。四、教学重点: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知道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一样的。五、教学难点: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他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创造条件、改善生活。六、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七、教学准备:1、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准备:棉花、毛皮、热水袋、围巾、外套、棉手套、帽子等冬天使用的物品。2、教师准备:纸杯、玻璃杯、塑料杯、金属杯、冰块、实验记录单、温度计、皮筋、热水、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1、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棉手套戴上,我们听一段音乐。(出示下雪穿棉衣的图片,放音乐《给小桃树穿棉衣》)2、交流:小桃树和人们在冬天为什么要穿棉衣?除了穿棉衣,你还穿什么?现在你们的手有什么感觉?(请同学们摘下手套吧。)3、师:这些热量是从哪里来的呢?猜猜这可能是什么原因?4、师:穿棉衣、戴棉手套、盖棉被为什么会暖和?其中的秘密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它们会生热吗》,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一:它们会生热吗?(课件ppt)1、谈话: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猜测,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要通过实验来研究。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请一位同学说一下都有哪些材料?实验该怎样进行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制定方案。写到事前准备的实验方案纸上。(出示ppt,小组长领表格。)2、交流方案:(利用多媒体,展示方案)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一步完善。3、实验探究。(1)师: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你认为这个实验要注意哪些方面?老师给同学们几点提示,(课件ppt出示实验注意事项)(2)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这些材料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汇报交流,得出结论。(1)同学们,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到了,你们兴奋吗?好,各小组将自己的实验记录拿上来,我们一起来见证。(多媒体出示学生的实验记录)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谁告诉我从你们组的数据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2)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说棉衣棉被会生热吗?那我们为什么会感觉热呢?师生小结:棉衣棉被不会生热,但是能保温。(板书:不会生热保温)(三)探究活动二:它们的保温性能一样吗?(课件ppt出示)1、师:那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一样吗?我们来继续研究。(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谈看法。)2、师:看我给大家准备了什么?(展示塑料杯、纸杯、玻璃杯、金属杯等)请组长到前面来领取你们的实验材料,3、小组讨论实验,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及注意事项。4、听取学生汇报。5、师: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开展实验活动吧!6、回报总结:材料不同、保温性能就不同。师随机板书。(四)拓展延伸:师:在生活中还需要散热,观察人们是怎么做的,请看图片。(课件ppt出示)师问:想一想为什么做成这种样子?(五)课下研究我继续请按照自己的喜好任选一题进行设计:(课件ppt出示)1、有些同学家里养着一些小宠物和盆栽的植物,利用课下时间观察实践,为它们设计一个保温的方案。2、给爸爸妈妈设计既轻便又保暖的冬衣。板书设计:20它们会热吗棉衣棉被手套……材料不同保温性能就不同不会生热保温它们会生热吗?教学目标:1.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用科学的观点解释问题,在比较、归纳中得出结论。2.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创造条件改善生活。3.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知道各种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教学重难点: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知道各种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准备:温度计、皮筋、棉花、毛皮、实验记录单、冰袋、热水袋。(学生自备围巾、外套、手套、帽子等冬天使用的物品)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出探究主题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同学们我们身上都穿着什么衣服?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感觉怎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描述说明,感到很暖和。)师:为什么我们穿上棉衣就会感到比较暖和呢?二、探究它们会生热吗?(一)、猜想假设让学生大胆猜测我们穿上棉衣就会感到比较暖和的原因。生可能围绕棉衣能生热和保温两方面进行猜测。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生热、和保温?(二)设计方案棉衣能生热还是能保温呢?刚才只是我们的猜想,真正的答案还需要自己来探究,需要哪些实验仪器,该怎样进行实验呢?(学生交流实验材料及方法。)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方法,师指导并强调注意事项。师指导并示范用各种材料包温度计方法,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三)实施探究师出示温馨提示:1、各小组注意分工合作。2、不能用手触碰温度计的液泡.不能反复揉捏包裹物。3要及时观察并读数,及时填写实验记录。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四)展示交流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从而获得“我们所穿的衣服材料本身不生热,但能保温。”三、探究它们的保温性能一样吗?(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师:那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一样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谈看法。)师:该怎样证明你们的观点呢?(板书:不同材料保温性能)(二)设计方案小组讨论实验,完成进行设计交流,交流过程中完善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1)、准备三杯等量、等温的热水,分别用不同的材料包住。(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变化。要及时观察并读数,及时填写实验记录。(三)、实施探究1、出示温馨提示,学生分工合作,开始探究活动,2、完成实验记录二——“它们的保温性能一样吗?”(四)、展示交流师: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实验结果了,让我们交流一下吧!(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完成交流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实验结果从而获得“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相同材料如果包裹的方法、厚薄、等不同,保温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四、评价交流师:在活动过程中,哪个实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你自己又有哪些收获呢?(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交流。)五、拓展研究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保温,有时候更需要散热,观察人们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板书设计:它们会生热吗不同材料保温性能不同20它们会生热吗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知道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一样的。2、过程与方法: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用科学的观点解释问题,在比较、归纳中得到结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他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创造条件、改善生活。教学重点: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知道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一样的。教学难点:了解保温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某些材料保温、散热的原因。教学方法:观察法 实验法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准备:温度计、皮筋、棉花、毛皮、实验记录单、材质不同的四只水杯。(学生自备手套、帽子等冬天使用的物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在冬天你们喜欢玩什么?(学生回答:堆雪人、打雪仗等)外面那么冷你们不怕吗?(学生回答:穿棉衣、戴帽子、手套等)为什么穿上棉衣、戴上手套、帽子就不冷了呢?(学生回答)。学生猜想,教师随机板书。(板书:生热)很好,能够大胆的进行猜想,这种精神很宝贵、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想法?学生继续猜想(板书:保温),这两种想法都能,让我们感觉到热,但到底哪一种想法正确呢?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们能生热吗?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为什么穿棉衣、盖棉被就暖和?2、猜想假设:根据你的经验猜想一下,他们会生热吗?3、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设计:怎样验证他们是否会生热?教室巡视指导(用不同的材料、保温度计的位置、手持温度计的位置)4、学生分组实验探究,验证猜想。(实验步骤:① 记录初始温度计的度数② 分别用毛皮、海绵、棉花包住温度计的液泡,包的时候不要用手触摸温度计的液泡。用皮筋捆好。③ 包捆好的温度计挂起来。④分别在3、6分钟时记录读数。)实验记录表(一)初始1分钟3分钟5分钟棉花毛皮5、汇报实验结果:温度计的读数没有变化,说明他们不会生热,但能保温。6、师生小结:它们不能生热,但是能保温。三、自由活动同学们,现在老师遇到了一个小麻烦,我这儿有两个杯子,一个纸杯,而另一个是金属杯,我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开水的温度降到能喝,我应该选用哪一个杯子呢?哪位同学愿意帮老师解决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下一个探究的主题。1、提出问题:各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一样吗?2、学生猜想3、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塑料杯、纸杯、玻璃杯、金属杯等,把热水分别倒入这些杯子中,过同样的时间后,再记录水温。验证这些物品的保温性能。(课件展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记录表(二)开始时的热水温度3分钟后的热水温度5分钟后的热水温度保温性能(最好、较好、差、最差)塑料杯纸杯玻璃杯金属杯4、交流实验结果。5、回报总结:材料不同、保温性能就不同。师随机板书。6、学以致用:课件展示几幅南极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崇高精神,学习了本节课,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你想为赴南极考察的科学家们设计什么样是防寒衣服呢?达标测评:一、我能行1、许多人认为,棉衣棉被会生热,实验表明它们,盖棉被穿棉衣之所以暖和,是因为它们具有的性能。2、金属、玻璃、纸和毛皮保温性能有较强到较弱的排是二、小法官1、棉和毛皮都不生热,只是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才使人误认为它们生热。()2、材料一样,保温性能也一样。()三、我来选1、人们常说的棉暖不如皮,其意思是()A棉保温不如毛皮B棉生热不如毛皮2、下列保温性能好的材料是()A金属B塑料泡沫教学小结:在今天愉快的科学课堂中,同学们表现的很棒,哪位同学谈谈你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呢?(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拓展研究:同学们,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棉衣棉被不会生热只会保温,可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同样是穿棉衣,在室外和室内感受不一样;同样是室外,穿棉衣和羽绒服的感受也不一样。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保温,有的时候更需要散热,观察人们在这方面是怎样的做的?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探究,相信只要敢想敢做,你们就一定会有收获的。附板书设计:它们会生热吗?保温材料不同厚薄不同时间温度材料时间温度材料它们会生热吗教学目标:1.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围巾、帽子、手套等是否生热,并用科学的观点加以解释。2.小组合作,积极参与并拓展实验,通过验证知道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不同。3.了解保温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重难点: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围巾、帽子、手套等是否生热,并用科学的观点加以解释。教具准备:温度计、四种不同材料的杯子、皮筋、热水学具准备:围巾、帽子、手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冬天。师:冬天来了,我们穿的衣服越来越多。看,同学们穿上了棉衣,还有些同学带来了冬天里的围巾、帽子、手套,现在请大家将这些材料戴上,并说说是什么感觉?(暖和)为什么会感觉暖和?(衣服很保暖;闷得慌,产生了热量;生热)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说出了这么多想法。这些热量究竟是从哪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们会生热吗”。(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一)实验一:它们会生热吗实验器材:1支温度计、1个皮筋、1条围巾或一只手套或一顶帽子、实验记录表(一)。师:请各组材料管理员将本实验所需材料放到桌子中间。师:实验之前,老师还想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 1、记录温度计的“开始温度”。 2、用材料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好,然后平放在桌上。 3、分别记录1分钟、3分钟、6分钟时温度计的读数,完成实验记录表(一)。(请一位同学读此温馨提示)师:声音真洪亮,请坐。为了更好地进行试验,除了老师的提示外,你还想提醒大家实验中要要注意哪些方面?生:读数时实现要与温度计内液柱顶端相平。生:手不要碰到玻璃泡。生:要注意安全。生:不要将温度计的液泡弄破。师:说得真详细。实验过程中要学会倾听,老师说“开始”,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说“停”时,要按老师要求进行读数,并做好记录。实验要求都清楚了吗?(清楚了)可以进行实验了?(可以)好,开始实验 【 学生实验,老师分别在1分钟、3分钟、6分钟提示学生,各小组做好数据记录。】 汇报实验记录表(一),有的小组测出的数据是恒定的,有的小组数据可能会上下波动。引导学生分析误差原因。师:请同学动脑筋帮这个小组想一想,他们的数据为什么会出现上升现象,误差在哪?生:可能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最顶端相平。生:实验过程中手可能碰到液泡了。生:他们读数时将温度计拿出来了。师:分析的真到位,你们都快赶上科学家了。同学们,科学家在做科学实验时,一般是在特定的实验室进行的,任何干扰因素都控制好。而今天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温度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产生误差是在所难免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自己多控制几个条件,再测一遍。 通过实验,你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在没有误差时,它们是不会生热的。生:不会生热。生:棉衣不会生热,它们只是保暖。生:它们不会生热,能保温。总结结论:它们不会生热,只是起到保温作用。(板书“保温”)(二)实验二: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一样吗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材料但大小相同的杯子、两支温度计、热水、实验记录表(二)。师:通过刚才实验,这些材料能保温,那么,不同材料,它们的保温性能是不是一样呢?(板书关键词)。老师这有4个不同的杯子:塑料杯、纸杯、玻璃杯、金属杯,你觉得它们的保温性能一样吗?生:一样/不一样。师:好,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究竟是怎样。老师给大家提供两个同样多、相同温度的杯子,好,先看一下温馨提示: 1、热水倒入杯中后,用温度计测出水的“开始温度”,并做好记录。 2、记录5分钟后杯中水的温度。 3、完成实验记录表(二)。 你还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生:温度计液泡放入水面以下。生:温度计液泡不能碰带杯子壁。生:将两支温度计同时插入水中。师:为什么要同时插入?生:要是不同时插入读数会有误差,不能比较了。师:我们这是一个什么实验?生:对比实验。生:对比实验其他条件应该相同,只有两个杯子的材料不同。师:真棒,回答的既详细有准确。 好,第二个实验的要求还有不明确的吗?可以进行实验了?生:可以。师:好,开始实验。 【 学生实验,老师在5分钟时提醒学生读数,并做好记录。 】汇报实验记录表(二)师:通过刚才的汇报交流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生:数据都不一样。师:考虑一下,倒入两个杯子的热水,温度应该怎样?生:相同。师:为什么有的小组测出的热水的开始温度不一样?分析原因在哪生:老师在倒水时,没同时倒入。生:杯子的散热不一样。师:对了,因为有些误差我们难以控制,所以有些数据会不太准确。实验记录表中开始温度后面的不同数据说明了什么?生:它们的保温性能不一样。生:不同的材料,保温性能不一样。生:不一样。总结:不同材料,保温性能不一样。(板书)三、拓展活动:师:科学家利用保温功能,制造了很多发明创造,在我们中普遍应用。请你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见过那些能保温的物品?生:保温杯生:保暖衣生:暖气片、汽车散热器师:这两个例子是保温吗?生:不是。生:那是在散热。师:对了。刚才我们得出了不同材料,保温性能不一样。换句话可以说,散发的热量不同。那么生活中,除了刚才这位同学说的两个散热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生:小太阳生:暖水袋生:电脑散热器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说出了这么多保温和散热的物体,看到你们说的那么积极,老师也想给大家展示几张图片,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四、结课:师:科学就是如此的神奇、奥秘,但是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老师希望大家课下多注意观察,留意身边的小事物,积累科学知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有机会再与大家一起走进课堂,探索科学实验。好,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四年级科学上册它们会生热吗教案1青岛版20170707536.doc 四年级科学上册它们会生热吗教案2青岛版20170707535.doc 四年级科学上册它们会生热吗教案3青岛版20170707534.doc 四年级科学上册它们会生热吗教案4青岛版20170707533.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