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七上第四章气候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教学目标】1.能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说出最高(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重点)2.能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气温的年变化特点。(重点)3.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导入,5道关于天气的习题。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共同回答复习题。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个或几个代表发言。复习巩固,夯实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记录教师边巡视,边引导学生从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几方面来思考。(大屏幕显示)衣:气温高穿T恤,气温低穿棉袄食:气温高吃冰激凌,气温低吃火锅住:气温高的沙漠地区,住的墙后窗小的房子行:气温高汽车发动快,气温低汽车发动慢培养学生活跃思维、多方面的思考能力。衔接过渡大家说的都很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上的几个问题。观察发现(大屏幕显示)气温的概念。气温的表示方式。测量气温的工具。怎样观测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时候?如何计算日平均气温?气温的日较差的概念。1.大气的冷热程度。2.常用摄氏度(°C)3.温度计4.将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距离地面1.5米。5.最高在14时,最低在日出前后。6.四次测得的温度相加除以4.7.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和团结协作能力。衔接过渡气温是变化的,在一天中,气温是不同的。一年中,气温也是不同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下气温的年变化。追问探索(大屏幕显示)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在几月份?海洋呢?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在几月份?海洋呢?气温的年较差。如何判断气温的年较差是大还是小?如何绘制气温曲线图?有几个步骤?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7月;最低气温:1月。海洋最高气温:8月;最低气温:2月。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1月;最低气温:7月。海洋最高气温:2月;最低气温:8月。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海洋比陆地推迟一个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气温的年较差大小和图中曲线的弯曲程度有关,曲线越弯曲,年较差越大。培养学生自己总结的能力构建梳理气温曲线图能直观的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这节课我们都收获了什么?通过总结与归纳,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又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构建学习方法体系,提升地理思维品质。【当堂达标】1.“早穿皮袄,午穿纱”反映的是()A.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B.某地的气温月较差大C.某地的气温年较差大D.某地的气温年际变化大2.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A.中午12时B.上午10时C.午后2时D.午后4时3.读某地各月气温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10.5、10.713.418.222.125.528.828.226.021.717.513.1(1)、该地气温年较差是__________。(2)、该地位于_______半球(南、北),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教学反思】本节课根据教学重难点,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以气温日变化、年变化情况及规律,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日较差、年较差等的概念为重点,采用了各种联系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问题的思考和运算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