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6.1线段、射线、直线开放型教学实验课例—线段大小的比较素材(新版)苏科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数学上册6.1线段、射线、直线开放型教学实验课例—线段大小的比较素材(新版)苏科版

资源简介

开放型教学实验课例——线段大小的比较
课题 线段大小的比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用科学的方法比较几何图形大小的必要性.
2.使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3.会用几何符号语言表示两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会表示线段的和差.
4.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两间点的距离”.
5.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1.观察
如图1,指出线段AB、CD的长短关系;如图2指出圆1、2的大小关系.
2.课件演示图1、2的变化过程,让学生重新比较.
思考1 以上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 学生肉眼观察图1中的两条线段AB和CD不一样长,图2中的两圆1和2不一样大,其原因是人的视觉受到了位置或其他图形的干扰通过动画的演示,学生可发现图1中的两条线段AB和CD可重合到一起,当图2中圆、和圆2周围的小圆和大圆依次飞走以后,学生们又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圆1和圆2一样大.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用科学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几何图形大小的必要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如何比较两线段的大小,先让学生思考身边一些物体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待举例回答后,再反复演示图1,让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www.21-cn-jy.com
思考2 两线段AB、CD在比较大小时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如何表示.
实习:①比身高.①比数学课本与语文课本的宽.
说明 图1中运用动画设计反复让线段AB和CD重合,再运用几何画板的测量功能,分别用计算机测出线段AB和CD的长,旨在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线段比较的两种基本方法——叠合法和测量法.思考2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概括出两线段比较大小时会出现的三种不同的结果,即;从而认识线段大小的几何符号语言.实习作业的安排,无非是达到即学即用的目的,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也达到了巩固的目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双基巩固
如图3,C点在线段AB上靠近B点的一侧,用几何符号语言表示:
①三条线段中每两条线段的大小关系;
②三条线段的关系.
说明 此练习的安排,一则培养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能力,复习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尤其是第二个问题的设计,较巧妙地让学生理解线段和差的意义和表示法.21教育网
5.思考
如图4,A、B两点分别代表家和学校,在家、校之间共有四条路(线段AB,折线ACB,折线ADEFB,弧线AQB)可行,使行走时间最短,你选择走哪条路?21cnjy.com
思考 在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哪条线最短?
实验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指出:连结两点所得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说明 此问题目的在于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升到一个高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来自生活.
6.处理实际问题
①在一个长方形绿化带的中间,出现了一条小路,用几何原理加以说明.
②飞机的时速是600千米每小时,从安庆到合肥要飞30分钟.火车的时速是120千米每小时,从安庆到合肥要行210分钟.飞机的速度是火车速度的5倍,为什么火车行驶的时间是飞机飞行时间的7倍,而不是5倍?21·cn·jy·com
说明 这两个实际问题都体现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原因、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能力上得到了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另外,问题2是一个全开放型问题,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学生的答案合理,都应该给予肯定,从而使本节课更具开放性.2·1·c·n·j·y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