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017年海南卷,23)下列关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始终等于DNA的数目B.有丝分裂有利于保持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间遗传性状的稳定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对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D.生物体中,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决定【答案】B2.(2017年海南卷,24)DNA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后一比值不同B.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D.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1【答案】D【解析】由于双链DNA碱基A数目等于T数目,G数目等于C数目,故(A+C)/(G+T)为恒值1,A错。A和T碱基对含2格氢键,C和G含3个氢键,故(A+T)/(G+C)中,(G+C)数目越多,氢键数越多,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B错。(A+T)/(G+C)与(A+C)/(G+T)两个比值相等,这个DNA分子可能是双链,也可能是单链,C错。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是双链DNA,(A+C)/(G+T)=1,D正确。3.(2016年上海卷,8)在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观察实验中,对图3中相关结构的正确描述是( ) A.图3表示一条染色体的显微结构B.箭头所指处由一个DNA分子构成C.染色体上一条横纹代表一个基因D.根据染色体上横纹的数目和位置可区分不同种的果蝇【答案】D4.(2016年上海卷,28)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A.58B.78C.82D.88【答案】C【解析】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需要2个订书钉,20个个脱氧核苷酸总共需要40个;一条DNA单链需要9个订书钉连接,两条链共需要18个;双链间的氢键数共有20×2+4=44,总共需要订书,40+18+44=82个。5.(2015年新课标Ⅰ卷,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答案】D【解析】D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ATP的元素组成是C、H、O、N、P;A叙述正确。反密码子是tRNA上能与mRNA上的密码子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的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的,一个密码子(除终止密码子)编码一个氨基酸,而一个tRNA一次只能转运一个氨基酸,由此可推知一个tRNA上只有一个反密码子;B叙述正确。T2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构成DNA的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C叙述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无线粒体;D叙述错误。6.(2015年江苏卷,33)荧光原位杂交可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上对应的DNA片段结合,从而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请回答下列问题:(1)DNA荧光探针的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DNA酶随机切开了核苷酸之间的_____键,从而产生切口,随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荧光标记的____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2)图2表示探针与待测基因结合的原理。先将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使DNA双链中____键断裂,形成单链。随后在降温复性过程中,探针的碱基按照________原则,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序列形成较稳定的杂交分子。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最多可有____条荧光标记的DNA片段。(3)A、B、C分别代表不同来源的一个染色体组,已知AA和BB中各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被荧光探针标记。若植物甲(AABB)与植物乙(AACC)杂交,则其F1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可观察到____个荧光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分别可观察到____个荧光点。【答案】(1)磷酸二酯键 脱氧核苷酸(2)氢碱基互补配对4(3)62和4【2018年高考考点定位】考纲内容考纲解读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2.DNA分子的复制(Ⅱ);3.基因的概念(Ⅱ)。1.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复制过程及能够进行相关计算。2.理解基因与DNA、染色体、遗传信息、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关系。【命题预测】纵观近三年高考题,本专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复制过程及相关计算,在上海卷较为常考。预测2018年高考将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DNA结构和复制相关碱基的计算。【要点讲解】一、DNA的分子结构1.DNA分子的化学组成(1)基本组成元素:C、H、O、N、P。(2)基本单位2.DNA分子的结构(1)主要特点①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盘旋而成。②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例如:A=T或T=A、G≡C或C≡G,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3.DNA分子的特性(1)相对稳定性: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的方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2)多样性:不同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目不同,排列顺序多种多样。若某DNA分子中有n个碱基对,则排列顺序有4n种。二、DNA分子的复制与基因的概念1.DNA分子的复制(1)概念: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时间: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3)过程:①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需要解旋酶的作用;最终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②合成子链:模板――解开后的两条母链;原料――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酶――DNA聚合酶等;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③重新螺旋:每一条新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4)特点:边解旋边复制。(5)方式:半保留复制。(6)结果: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7)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2.染色体、DNA与基因的关系(1)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条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含有许多个基因。(3)基因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4)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考点透析】考点1 DNA的结构与复制【典型例题】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单链结构B.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C.DNA分子两条链之间总是嘌呤与嘧啶形成碱基对D.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相连【答案】C【解析】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双链结构,A错误;DNA分子中的绝大多数磷酸连接着两个脱氧核糖,且磷酸不与碱基直接相连,B错误;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D错误。【名师点睛】“三看法”判断DNA分子结构的正误(1)一看:外侧链成键位置是否正确,正确的成键位置为一分子脱氧核糖的5号碳原子上的磷酸基团与相邻脱氧核糖的3号碳原子之间。(2)二看:外侧链是否反向平行。(3)三看:内侧链碱基配对是否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有无“同配”、“错配”现象。【变式训练】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可能是( )A.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00%B.复制过程中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40个C.含15N的链占1/8D.子代DNA中嘌呤与嘧啶之比是2∶3【答案】A考点2 DNA与基因的关系【典型例题】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答案】A【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不一定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基因不一定位于染色体上,故A错误;多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故B正确;不同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基因具有多样性,而每一个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是特定的,因此基因又具有特异性,故C正确;没有复制的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含有1个DNA分子,故D正确。【名师点睛】染色体、DNA与基因的关系【变式训练】如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R基因中的全部脱氧核苷酸序列都能编码蛋白质B.R、S、N、O互为非等位基因C.果蝇的每个基因都是由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D.每个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答案】B【知识网络】1.(福建省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一般不同的是( )A.相邻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B.碱基种类C.(A+G)/(T+C)的比值D.碱基序列【答案】D2.(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NA溶解温度(Tm)是使DNA双螺旋结构解开一半时所需要的温度吗,不同种类DNA的Tm值不同。如图表示DNA分子中G+C含量(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与Tm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般地说,DNA分子的Tm值与G+C含量呈正相关B.Tm值相同的DNA分子中G+C的数量有可能不同C.生物体内解旋酶也能使DNA双螺旋结构的氢键断裂而解开螺旋D.DNA分子中G与C之间的氢键总数比A与T之间多【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DNA熔解温度(Tm)是使DNA双螺旋结构解开一半时所需要的温度,图示表示的DNA分子中G+C含量(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与Tm的关系,Tm值越大,C+G含量越高,即DNA分子的Tm值与C+G含量呈正相关,A正确;两DNA分子若Tm值相同,则它们所含G+C比例相同,但C+G的数量不一定相同,B正确;每条链上的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可见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有氢键和磷酸二酯键,C正确;G-C碱基对之间有3个氢键,A-T碱基对之间有2个氢键,但整个DNA分子中G与C之间的氢键数量不一定比A与T之间多,D错误。3.(河北省唐山市、保定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统考理科综合试题生物试题)BrdU能替代T与A配对而渗入新合成的DNA链,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到第一、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条染色体形成2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也完成了复制B.1个DNA复制2次所产生的DNA分别位于4条染色单体上C.第一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的2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BrdUD.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的1条脱氧核苷酸链含BrdU【答案】C4.(河北省邢台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下图是关于双链DNA分子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B.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两个脱氧核糖C.DNA复制时,解旋酶断裂的是③处的化学键D.该片段中碱基C和G的比例越大,该DNA热稳定性越高【答案】D【解析】①是由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胸腺嘧啶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团的构成,不能表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A错误;位于每条链首端的磷酸只连接着一个脱氧核糖,B错误;DNA复制时,解旋酶断裂的是②处的氢键,C错误;含有的氢键数量越多的双链DNA分子的热稳定性越高,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对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A与T间有两个氢键,因此在图示的片段中,碱基C和G的比例越大,该DNA热稳定性越高,D正确。5.(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2017届高三5月模拟理综生物试题)下图中DNA分子片段中一条链由15N构成,另一条链由14N构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都可作用于形成①处的化学键,解旋酶作用于③处B.②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C.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无法确定整个DNA分子中T的含量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答案】C6.(陕西省西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下列有关DNA与基因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是碱基对随机排列而成的DNA片段B.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就代表基因D.组成不同的基因的碱基数量一定不同【答案】B【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错误。一个DNA上可以有许多个基因,B正确。DNA中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中碱基排列顺序才是基因,C错误。组成不同的基因的碱基数量可能相同,D错误。7.(2017年贵州省贵阳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下列关于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转录的产物就是mRNAB.导致性状改变的基因突变不一定能遗传给子代C.某碱基在DNA单链中所占比例与在双链中所占比例相同D.某个含100个碱基对的特定基因其碱基对的排列方式有4100种【答案】B8.(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某生物细胞内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如图所示(a与a′、b与b′为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点分裂后成为子染色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子染色体a可与b′组合进入一个子细胞,也可与b组合进入一个子细胞,两种可能性在概率上是相等的)。若选取1000个该生物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用15N标记这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再放入不含15N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细胞分裂同步),则完成1次分裂、2次分裂、3次分裂所得子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细胞个数分别约为( )A.2000、3000、5000B.1000、2000、4000C.2000、3000、3500D.2000、3000、4500【答案】C【解析】因为DNA分子2条链均被15N标记,经过1次复制后,DNA分子为15N/14N,所以完成1次分裂所得2000个子细胞都含15N标记;第2次分裂时,细胞中DNA分子(15N/14N)复制后一半为14N/14N,一半为15N/14N,约有一半(1000个)细胞为一种分裂方式,含15N的子染色体进入1个子细胞,只含14N的子染色体进入另1个子细胞;约有一半(1000个)细胞为另一种分裂方式,含15N的子染色体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产生的2000个子细胞中都含有15N,所以4000个子细胞中共有3000个含15N标记;第3次分裂时,只含14N的细胞(1000个)经有丝分裂产生的2000个细胞均不含15N标记;含两条15N标记的染色体的细胞(1000个)经有丝分裂产生15N标记的细胞个数(1500个)的情况分析同第2次分裂时;含一条15N标记的染色体的细胞(2000个)经有丝分裂产生2000个细胞含15N标记,2000个细胞不含15N标记,故第3次分裂所得子细胞中含15N标记的细胞个数共为3500个。9.(安徽省宣城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生物试题)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示可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B.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且需要消耗ATPC.图中引物与相应DNA片段结合符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DNA在复制过程中,先全部解旋,后复制【答案】D10.(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请回答下列与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有关的问题:(1)DNA分子复制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碱基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接。(2)在DNA分子模型搭建实验中,如果用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A和G,用另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C和T,那么由此搭建而成的DNA双螺旋的整条模型粗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_____________。(4)7 乙基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某DNA分子中腺嘌呤(A)占碱基总数的30%,其中的鸟嘌呤(G)全部被7 乙基化,该DNA分子正常复制产生两个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中胸腺嘧啶(T)占碱基总数的45%,另一个DNA分子中鸟嘌呤(G)所占比例为________。(5)请你在下面框图中画出某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模式图。【答案】(1)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2)相同 嘌呤必定与嘧啶互补配对 (3)胞嘧啶或鸟嘌呤(4)20%(5)如图1.下列关于DNA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G与C这一碱基对含量相对较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大B.DNA分子碱基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原核生物的DNA上不存在密码子,密码子只存在于mRNA上D.DN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碱基互补配对形成了氢键【答案】B2.下图表示DNA复制的过程,结合图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复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B.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生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C.从图示可知,DNA分子具有多起点复制的特点,缩短了复制所需的时间D.DNA分子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答案】C【解析】虽然DNA具有多起点复制的特点,但图中所示每条链只沿一个起点在复制。3.将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液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的时期是分裂前期B.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都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C.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D.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每个子细胞中含3H标记的染色体数目相同【答案】C【解析】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复制的原料,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是由于DNA分子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A错误;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一条是原来的母链,一条是新合成的子链,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所有的染色体都被标记,但其所含的每个DNA只有一条链被标记,B错误;第二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染色体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只有一条有放射性,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C正确;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含3H标记的染色体与不含3H标记的染色体随机向两极移动,每个子细胞中含3H标记的染色体数目不一定相同,D错误。4.具有p个碱基对的1个双链DNA分子片段,含有q个腺嘌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片段即为一个基因B.该分子片段中,碱基的比例总是(A+T)/(C+G)=1C.该DNA分子控制合成的多肽最多含有的氨基酸个数为p/3D.该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2n(p-q)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答案】C5.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2n=20)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1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为40条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为40条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4个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2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4个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答案】D【解析】若进行有丝分裂,经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有标记;当细胞处于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时,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为20条,随机进入2个细胞,所以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含32P标记染色体的子细胞有2个或3个或4个,A、C错误;若进行减数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已分离,着丝点分裂,所以1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为20条,B错误;若进行减数分裂,DNA只复制一次,细胞经过连续两次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D正确。6.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A.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B.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7个碱基对C.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D.能搭建出一个4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答案】D7.某长度为1000个碱基对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其中含腺嘌呤300个,该DNA分子复制时,1链首先被断开形成3′、5′端口,接着5′端与2链发生分离,随后DNA分子以2链为模板,通过滚动从1链的3′端开始延伸子链,同时还以分离出来的5′端单链为模板合成另一条子链,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是从两个起点同时进行的,1链中的碱基数目多于2链B.若该DNA连续复制3次,则第三次共需要鸟嘌呤4900个C.复制过程中两条链分别作模板,边解旋边复制D.该环状DNA通常存在于细菌、酵母菌等原核细胞中【答案】C【解析】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是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的,所以1链和2链均含1000个碱基,两者碱基数目相同,A项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DNA分子含腺嘌呤300个,所以胸腺嘧啶也为300个,则胞嘧啶和鸟嘌呤均为700个,在第三次复制过程中,DNA分子数由4个增加到8个,即第三次新合成4个DNA分子,故共需鸟嘌呤700×4=2800(个),B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复制过程中两条链分别作模板,边解旋边复制,C项正确。酵母菌是真核细胞,D项错误。8.7 乙基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某DNA分子中腺嘌呤(A)占碱基总数的30%,其中的鸟嘌呤(G)全部被7 乙基化,该DNA分子正常复制产生两个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中胸腺嘧啶(T)占碱基总数的45%,另一个DNA分子中鸟嘌呤(G)所占比例为( )A.10%B.20%C.30%D.45%【答案】B9.下图1是用DNA测序仪测出的某生物的一个DNA分子片段上被标记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TGCGTATTGG),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1推测,此DNA片段上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________个。(2)根据图1脱氧核苷酸链碱基排序,图2显示的脱氧核苷酸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从上往下序列)。(3)图1所测定的DNA片段与图2所显示的DNA片段中的(A+G)/(T+C)总是为________,由此证明DNA分子碱基数量关系是________。图1中的DNA片段与图2中的DNA片段中A/G比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了DNA分子的特异性。(4)若用35S标记某噬菌体,让其在不含35S的细菌中繁殖5代,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答案】(1)5 (2)CCAGTGCGCC(3)1 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1/1 2/8(4)0【解析】(1)图1所示的一条链上有4个G、1个C,故另一条链上有1个G、4个C,所以此DNA片段上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5个。(2)由图1确定从左到右的四种碱基依次是A、C、G、T,故图2中从上往下的脱氧核苷酸链碱基序列为CCAGTGCGCC。(3)因是双链DNA,A=T、C=G,故其中(A+G)/(T+C)总是为1。(4)因亲代噬菌体外壳留在细菌外面,DNA进入细菌内部,故子代噬菌体中都不含35S标记。10.蚕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12,科学家用3H标记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可以在染色体水平上研究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方式。实验的基本过程如下:Ⅰ.将蚕豆幼苗培养在含有3H的胸腺嘧啶核苷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Ⅱ.当DNA分子双链都被3H标记后,再将根移到含有秋水仙素的非放射性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1)蚕豆根尖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秋水仙素能使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2)Ⅰ中,在根尖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上带有放射性的染色体单体有________条,每个DNA分子中,有________条链带有放射性。Ⅱ中,若观察到一个细胞具有24条染色体,且二分之一的染色体单体具有放射性,则表明该细胞的染色体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上复制________次,该细胞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3)上述实验表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答案】(1)有丝分裂 抑制纺锤体形成 (2)2 1 2 4 (3)半保留复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