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讲中国的自然资源精讲精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年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讲中国的自然资源精讲精析

资源简介

考点1 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它们的区别在于该自然资源是否在较短的时间内可更新、再生或循环使用。
  3.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考点2 土地资源
1.土地利用类型
  根据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差异,我国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2.基本国情
  (1)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2)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一少一多一不足”——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
  3.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南方耕地以水田_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
(2)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牧业。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
  4.土地资源的利用
  (1)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耕地_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尤为突出。
  (2)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考点3
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我国水资源短缺。
 (2)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空间分布看,南丰北缺,东多西少;从时间分配来看,夏秋多,_冬春少。
 2.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措施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之一是兴建水库或水利枢纽工程。
 (2)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目前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工程主要有引滦入津、引黄入晋、南水北调等。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考点精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我国山地多平地少,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利用中优质耕地面积减少最为严重,要保有18亿亩耕地形式严峻.以下耕地减少的原因中最能说明严峻形式的是(  )
①修建高尔夫等运动场地
②城镇化、工业化
③自然灾害
④生态退耕.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考点】N5:耕地的分布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分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18亿亩﹣﹣这既是中国耕地面积的底线,也是不能突破的政策“红线”.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8
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8
年12
月31
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
亿亩,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与1996
年的19.51
亿亩相比,12
年间,中国的耕地面积净减少了1.25
亿亩.显然,中国的耕地保有量离“红线”越来越近,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解答】解:中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修建高尔夫等运动场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因此,一方面必须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高产田高产稳产;另一方面要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的总量.
故选:C.
 
2.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18亿亩﹣﹣这既是中国耕地面积的底线,也是不能突破的政策“红线”.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耕地的是(  )
A.大规模开垦荒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提高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
C.用工业污水灌溉农田
D.发展城镇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考点】N5:耕地的分布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分析】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解答】解: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因此,一方面必须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高产田更高产;另一方面要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的总量.
故选:B.
 
3.读图,分析南、北方耕地和水资源的对比匹配,得出的结论,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考点】N5:耕地的分布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分析】读图可得,我国的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我国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我国的南北方水土资源配合不合理,我国的南方地区人口多,耕地资源少,我国的南方地区人地矛盾最突出.
【解答】解:我国的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我国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我国的南北方水土资源配合不合理,我国的南方地区人口多,耕地资源少,我国的南方地区人地矛盾最突出,选项AB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我国地形对其它地理要素影响很大,如图两幅图可以说明(  )
A.海上湿润气流不便于深入我国内陆
B.我国西部地区降水多于东部地区
C.我国耕地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D.我国大江大河多数流向是自东向西
【考点】N5:耕地的分布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该地势对我国气候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对河流的影响是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在阶梯与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解答】解:从图中看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该地势对我国气候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使我国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多于西部地区,因而耕地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故选:C.
 
5.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土地资源
B.煤炭资源
C.水稻
D.钢铁
【考点】N8: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
【分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解答】解: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森林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故选:A.
 
6.下列能源产业的发展最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是(  )
A.煤炭的开采与加工
B.石油的开采与加工
C.天然气的开采与加工
D.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
【考点】N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分析】能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既是世界能源资源大国,也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加速发展能源工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目前能源供应不足与浪费并存,必须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
【解答】解: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的特点.利用新能源对于节约传统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故选:D.
 
7.我国宣布对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又名天然气水合物,大量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冻土中,据研究,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开采难度大,与传统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其特点具有(  )
A.污染大
B.能量巨大
C.储量小
D.开采技术低
【考点】NJ: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
【分析】据初步评估,中国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20多种矿产在世界上具有优势地位.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资源总量大、配套程度较高的资源大国之一.但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从这方面看,中国又是一个矿产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解答】解:读材料可知,与传统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可燃冰的特点能量巨大.
故选:B.
 
二.填空题(共4小题)
8.读我国某地区局部图,回答
(1)A省有丰富的 煤炭 
资源.
(2)A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水土流失 ,产生该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土质疏松,夏季降雨集中,多暴雨 .
(3)B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 水资源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修建了图中所示的 南水北调 
工程.
【考点】NG: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SH: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分析】认真读图,据图中字母和序号的位置解答即可.
【解答】解:(1)A省即山西省,该省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2)A地区即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产生该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土质疏松,夏季降雨集中,多暴雨;
(3)B地区即华北平原,该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水资源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修建了图中所示的南水北调工程.
故答案为:
(1)煤炭;
(2)水土流失;土质疏松,夏季降雨集中,多暴雨;
(3)水资源不足;南水北调.
 
9.南方地区耕地多为 水田 ,主要粮食作物是 水稻 .
【考点】N5:耕地的分布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分析】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解答】解: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故答案为:水田;水稻.
 
10.1960年,我国投入开发建设了最大的油田是 大庆 油田.
【考点】NG: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分析】石油是中国第二大能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华北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等,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中国西北和近海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已相继取得了重大突破.
【解答】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发现并开发了一系列大、中型油田.1960年,我国投入开发建设了最大的油田是大庆油田,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
故答案为:大庆.
 
11.黄土高原地区特大型煤矿很多,请你写出两个① 大同 ;② 阳泉 .
【考点】NG: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分析】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山西省是我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省区,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水能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解答】解:黄土高原地区具有优势的能源矿产是煤炭,如大同,阳泉、西山、平朔等煤矿.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大同;阳泉.
 
三.解答题(共6小题)
12.能源前景无限
厉害了,我的国!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积极开拓能源进口途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新能源的开采.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陆上石油进口四通道﹣﹣2006年,中哈通道开始投入使用;2011年,中俄通道投入使用;2017年3月27日,中缅通道也开始为中国西南地区输送原油;中巴通道正在修建中.
资料二:5月18日,我国成为世界可燃冰首次成功开采国.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其燃烧后产生少量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极小;它还是能源界的能量棒,100升天然气能让汽车跑300公里,同体积可燃冰能行5万公里.
(1)中国四条陆上石油进口通道均采用的运输方式是 管道 ,中哈和中巴两条输油线均在中国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省区)卸油.中缅运油线与传统海上运输相比有何优点? 距离短 .
(2)根据图1所示信息分析,中巴石油运输线路建设中将会遇到哪些困难? 穿越崇山峻岭,水资源短缺 .
(3)根据图2所示信息可知,此次可燃冰的开采地位于我国的 南海 海域,这里与我国 珠江三角洲 (工业基地)相隔最近.
(4)由材料二可知可燃冰是 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与传统能源相比优势显著,它的开采及利用对我国有哪些重要意义? 缓解我国能源紧张,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可改善环境质量;证明中国的科技实力,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 .
【考点】N1: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N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Q2:各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
【分析】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是指在短时间内能够更新和再生的资源,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阳光、水、土地、森林等;非可再生资源在短时间内不能更新和再生,用一点少一点,如石油、煤等矿产资源.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中国四条陆上石油进口通道均采用的运输方式是管道,中哈和中巴两条输油线均在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卸油.中缅运油线与传统海上运输相比的优点是距离短.
(2)根据图1所示信息分析,中巴石油运输线路经过青藏高原地区,建设中将会遇到的困难有:穿越崇山峻岭,水资源短缺等.
(3)根据图2所示信息可知,此次可燃冰的开采地位于我国的南海海域,这里与我国珠江三角洲相隔最近.
(4)由材料二可知可燃冰是非可再生资源,与传统能源相比优势显著,它的开采及利用对我国的重要意义是: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其燃烧后产生少量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极小.
故答案为:
(1)管道;距离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穿越崇山峻岭,水资源短缺;
(3)南海;珠江三角洲;
(4)缓解我国能源紧张,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可改善环境质量;证明中国的科技实力,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13个最贫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与国际上一般承认的标准相比,属于用水紧张的国家.水资源短缺将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材料二:我国的节水标志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水资源短缺 .
(2)我国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的主要特征是 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是 南丰北缺 .
(3)我国的节水标志,你能说出其中的寓意吗?(答出一点即可) 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
(4)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是怎样节约用水的?(答出一点即可) 一水多用 .
【考点】N9: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NA: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影响及对策.
【分析】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进青岛市,以解决青岛市供水不足的问题.目前规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解答】解:(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
(2)我国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南丰北缺.
(3)我国的节水标志的寓意是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4)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节水措施有用洗衣水冲洗厕所、发现学校自来水管破裂,及时报告老师、及时更换漏水的龙头、防止水管阀门滴漏、一水多用、合理使用洗涤剂等.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水资源短缺;(2)夏秋多冬春少;
南丰北缺;(3)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4)一水多用.
 
14.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土地类型多种多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乙﹣“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材料二: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我国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表
自然资源
土地
矿产
耕地
径流量
森林
总量在世界上的名次
3
3
4
6
6
我国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材料三:《中国环境报》有一篇报道,吃烧烤等于“吞森林”,该报呼吁不能“为嘴伤林”.报道中介绍了两名中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算了一笔账,于是向社会公众呼吁:“口下留情救树林.”
(1)阅读材料一,甲图中③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在我国的 东北、西南 地区;④土地类型与图乙中 半干旱地区 (干湿地区)分布相吻合.
(2)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由于开垦荒地,造成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应采取什么措施重现当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退耕还林、禁止不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 
(3)阅读材料二,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看,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总量丰富 ,
(4)阅读材料三,请你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提出建议.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参加义务植树劳动 .
【考点】N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52: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58: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N4: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分析】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解答】解:(1)从图一中看出,③为大小兴安岭和横断山脉,该区域为林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南地区;土地类型④为草地,该类型与图二中的半干旱地区分布较吻合;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是人为的经营管理粗放、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等造成的草场退化,沙化和沙漠面积不断扩大.所以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通过退耕还林、禁止不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
(3)根据材料二,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看,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资源丰富或总量丰富;从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看,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均不足或人均占有量小;
(4)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提出建议是: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参加义务植树劳动.
故答案为:
(1)东北、西南;半干旱地区;
(2)退耕还林、禁止不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
(3)总量丰富;
(4)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参加义务植树劳动.
 
15.读图,完成相关问题.
(1)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不均匀,主要表现为 夏秋季节大,冬春季节小 .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实施调水工程 ;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修建水库 .
(2)在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方面,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做到 合理用水、节约用水、注意污水的处理排放,加强宣传等 .
(3)下列不属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的是 C (单选)
A.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B.山地多、平地少
C.可开垦土地丰富
D.后备耕地资源匮乏
(4)我国的土地国策是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
(5)请根据所学,对以下各句话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 
②石油是“工业的粮食” × 
③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 .
【考点】N9: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N8: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NA: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影响及对策.
【分析】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地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的比例是不同的,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面积较大,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不均匀,主要表现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实施调水工程,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问题的主要措施是修建水库.
(2)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在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方面,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做到合理用水、节约用水、注意污水的处理排放,加强宣传等.
(3)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的比例是不同的,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面积较大,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4)我国的土地国策是“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5)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煤是“工业的粮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故答案为:(1)夏秋季节大,冬春季节小;实施调水工程;修建水库;(2)合理用水、节约用水、注意污水的处理排放,加强宣传等;(3)C;(4)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5)√;×;√.
 
16.读东北城市和矿产分布(图1)及年降水量分布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油田A是 大庆 ,分布在 东北 平原.
(2)城市B是 长春 (省会).
(3)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右图中阴影M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 位于长白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
(4)简述图示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 矿产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工业基础良好 .
【考点】NG: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IB: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L4: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PB: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分析】东北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该地区的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油田,东北地区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
【解答】解:(1)油田A是大庆油田,分布在东北平原上.
(2)城市B是吉林省的行政中心长春,是我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3)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图中M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是位于长白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4)辽中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工业基础良好等.
故答案为:
(1)大庆油田;东北;
(2)长春;
(3)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位于长白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4)矿产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工业基础良好.
 
17.读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纬300中国行》从浙江舟山群岛出发,自东向西一直拍摄到西藏的阿里地区,沿途穿越9个省市自治区,节目展现了北纬300沿线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社会发展在内的全景式图画.
(1)A地区耕地类型为 水田 ,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水稻 .
(2)B地区自然特征是 高寒 ,该区的主要畜种是被称为“高原之舟”的 牦牛 .该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 河谷 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是 青稞 .
(3)C省区的简称是 赣 ,该省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鄱阳湖 ,对长江洪水起着重要的天然调节作用.
(4)A、B两地分别于4月和7月盛开美丽的油菜花.B地油菜开花时间较A地迟的原因主要是 B地海拔高、气温低 .
(5)图为我国沿北纬300的地形剖面图.图中所示的地形区自东向西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甲处的
 四川盆地 (紫色盆地)、横断山区和乙处的 青藏 高原,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特点是 西高东低 .
【考点】N5:耕地的分布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K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O3: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T9: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答】解:读图可知,(1)A地区位于南方地区,主要耕地类型为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2)B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其自然特征是高寒,该区的主要畜种是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如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特色粮食作物是青稞.
(3)读图可知,C是江西省,简称赣;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4)从纬度看,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青藏高原位于相同的纬度,但油菜花开花时间不同,原因在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5)图中我国沿北纬30°的地形剖面图中所示的地形区自东向西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甲处的四川盆地、横断山区和乙处的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故答案为:
(1)水田;水稻;
(2)高寒;牦牛;河谷;青稞;
(3)赣;鄱阳湖;
(4)B地海拔高、气温低;
(5)四川盆地;青藏;西高东低.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