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点1 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1.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2.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_,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考点2 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1.我国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我国降水在季节上的分布规律夏秋多,冬春少;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考点3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1.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我国从北往南可以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个温度带,另加一个青藏高原区。 2.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我国可以划分成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这导致不同地区的植被也就不同,依次对应的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考点4我国的气候特征1.季风气候显著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是_雨热同期_,即高温季节和多雨季节都在夏季,这种气候对我国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2.气候复杂多样 它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3.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 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__季风_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我国西北部分布着_温带大陆性_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考点精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1.长沙小明与哈尔冰小亮、北京小华、西宁小虎在朋友圈分享家乡6月天气情况,你认为正确的是( )A.长沙多阴雨天气B.哈尔滨寒潮频繁C.北京沙尘暴多发D.西宁台风登陆过境【考点】L8: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分析】我国特殊的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之一,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梅雨是在6月份夏初江淮地区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季节,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植被比较稀少,沙质土壤较多,在气候比较干燥的春季,由于大风引起的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解答】解:在我国,6月份为夏季,长沙位于南方地区,此时多阴雨天气;哈尔滨寒潮频繁出现在冬季;北京沙尘暴多发出现在春季;西宁位于青藏高原,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故选:A. 2.王林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寒潮洪涝干旱台风B.台风干旱洪涝寒潮C.寒潮台风洪涝干旱D.干旱寒潮台风洪涝【考点】LC:旱、涝、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分析】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解答】解:甲图例是寒潮,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乙图例为台风,台风主要影响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丙图例为洪涝,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夏季多暴雨,地形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长江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所以洪涝灾害频繁;丁图例为干旱;华北平原人口和耕地密集,城镇和工矿企业众多,但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严重的旱情.黄河水量“入不敷出”,下游干流经常断流.故选:C. 3.寒假期间,玲玲外出旅行,到达目的地时,她的衣着由羽绒服换成衬衫.玲玲的旅游路线最有可能是( )A.从哈尔滨到乌鲁木齐B.从哈尔滨到海口C.从北京到重庆D.从上海到拉萨【考点】L1: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分析】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解答】解: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寒假期间,玲玲外出旅行,到达目的地时,她的衣着由羽绒服换成衬衫,说明玲玲自我国寒冷的北方到温暖的南方旅行.故选:B. 4.川南地区一年中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 )A.7月、1月B.8月、1月C.7月、2月D.8月、2月【考点】L1: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分析】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解答】解:川南地区一年中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7月、1月,故A正确.故选:A. 5.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B.塔里木盆地C.青藏高原D.江南丘陵【考点】L2: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分析】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我国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海南省,最低的地方是漠河.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解答】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寒的气候特点,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故选:C. 6.广安所处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是( )A.中温带半湿润地区B.寒温带干旱地区C.亚热带湿润地区D.亚热带半干旱地区【考点】L3: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L7: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分析】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指标是活动积温,自北向南习惯上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个温度带.科学家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解答】解:广安属于四川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属于亚热带和湿润地区.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7.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规律是( )A.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增B.由东向西递减C.由南向北递减D.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考点】L4: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分析】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从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也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解答】解: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故选:D. 二.填空题(共4小题)8.我国地域辽阔,冬季,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 降低 ,黑夜逐渐 变长 (长短变化).【考点】L1: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分析】冬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黑龙江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30℃到﹣40℃,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荫.【解答】解: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由于阳光直射南半球,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黑夜逐渐变长.故答案为:降低;变长. 9.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0 ℃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 热带 季风气候.【考点】LA:气候复杂多样和主要气候类型.【分析】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解答】解: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北方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答案为:0;热带. 10.南方地区的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 (判断对错)【考点】LA:气候复杂多样和主要气候类型.【分析】中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使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此外,由于地形多样、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中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西部高原山地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解答】解:秦岭﹣淮河线以南的南方地区,主要是我国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广东省的雷州半岛、海南省以及台湾省的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余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答案为:√. 11.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 √ (判断对错)【考点】L2: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分析】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解答】解: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我国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海南省,最低的地方是漠河.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共7小题)12.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我国东部地区气温由南向北逐渐 降低 (降低/升高),主要原因是 纬度 差异造成的.(2)乙地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海拔高 .(3)读图可知,柳州的气温约为 28 ℃以上.柳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容易引发 旱涝 气象灾害.(4)根据图中气温推测,甲、乙、丙、丁四地中,广泛使用凉席的地区是 甲丙丁 .【考点】L2: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LB:天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分析】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如图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青藏地区除外).【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据图分析,我国东部地区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差异造成的,我国南北跨纬度大,气温差异大.(2)乙地为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3)读图可知,柳州的气温约为28℃以上.柳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容易引发旱涝气象灾害.(4)根据图中气温推测,甲、乙、丙、丁四地中,广泛使用凉席的地区是甲丙丁,因为这三地夏季气温都较高.故答案为:(1)降低;纬度;(2)海拔高;(3)28;旱涝;(4)甲丙丁. 13.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区域协同发展三大战略之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该战略的基本思路.根据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我国南方地区及周边地区图(图1)材料二成都、上海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2)(1)图1中虚线表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确定界线A和界线B主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气候 和 地形 .(2)结合材料二,比较成都与上海冬季气温的差异,并从地形影响的角度分析原因.(3)图1中甲(阴影部分)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被誉为我国的“鱼米之乡”,请从自然环境的角度简析该美誉形成的原因.(4)图1中乙(阴影部分)为三江源地区,雪莲和虫草(一种药材)是当地最受欢迎的旅游产品.简要评价采挖雪莲和虫草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从利、弊两方面分析).(5)“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请分别列举长江上游和中下游河段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6)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表现为 B .(选择填空)①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产业可以沿长江向中上游地区转移②西部地区的产品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③长三角地区的矿产资源和能源可以支持中上游地区④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建设可以改善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考点】LA:气候复杂多样和主要气候类型;P9: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R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分界线.【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图1中虚线A表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确定此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界线B是青藏高原边缘线,是青藏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分界线,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2)从图2可以看出,成都与上海冬季气温的差异在于成都冬季气温较上海高.原因在于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大巴山等高大山脉,对来自北方的冬季风、寒潮有阻挡和减弱作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北部没有高大山脉,冬季风和寒潮可以长驱南下.(3)图1中甲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被誉为我国的“鱼米之乡”,其形成的原因在于地形平坦,气候湿热,盛产稻米,河网密布,盛产淡水鱼.(4)图1中乙为三江源地区,雪莲和虫草(一种药材)是当地最受欢迎的旅游产品.采挖雪莲和虫草对该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是:增加经济收入,带动旅游业发展;不利影响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草地退化(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生态环境恶化.(5)“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长江上游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沙化)等;中下游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等.(6)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表现为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产业可以沿长江向中上游地区转移,西部地区的产品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建设可以改善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长三角地区的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故答案为:(1)气候;地形;(2)差异:成都冬季气温较上海高;原因: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大巴山等高大山脉,对来自北方的冬季风、寒潮有阻挡和减弱作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北部没有高大山脉,冬季风和寒潮可以长驱南下;(3)地形平坦,气候湿热,盛产稻米,河网密布,盛产淡水鱼;(4)有利:增加经济收入,带动旅游业发展;不利: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草地退化(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生态环境恶化;(5)上游: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沙化)等;中下游: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等;(6)B. 1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央气象台2016年5月30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今天白天,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黄淮大部、江淮大部、山西中部、宁夏北部、新疆南疆盆地、云南中部、广东中南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1)由图可知,我国东部37℃以上高温区主分布在 华北 平原,此时该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 冬小麦 已经进入收获期.(2)由图可知,我国四大盆地中的 塔里木 盆地也出现了37℃以上高温区,此盆地所在省区是我国最大的 棉花 (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有利于该经济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是 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充足 ;该盆地蕴藏着丰富的 石油、天然气 资源.(3)A是世界上重要的国际经济贸易中心,被誉为“购物天堂”,目前 现代服务 业已成为其主要的支柱产业.【考点】L2: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O3: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分析】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解答】解:(1)由图可知,我国东部37℃以上高温区主分布在华北平原,这里耕地以旱地为主,作物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还可以连种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农作物.(2)由图可知,我国四大盆地中的塔里木盆地也出现了37℃以上高温区.塔里木盆地深居亚欧大陆腹地,高山环绕,海洋水汽不易到达,降水稀少.由于日照时数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长绒棉、甜菜、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新疆是中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收购量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1位,近年棉花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40%以上.新疆也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产地,以纤维长、色泽好、品质高而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青睐.塔里木盆地之中有一个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该盆地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有位科学家曾这样比喻过:塔克拉玛干表面是无边无际的流沙,地下是无穷无尽的油海.(3)图中A香港地处西太平洋地区的枢纽位置,是世界上重要的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凭借背倚祖国内地和面向国际市场的优势,以及合理的政策和良好的管理,香港逐步形成了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金融、房地产、加工制造和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香港回归以来,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被公认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故答案为:(1)华北;冬小麦;(2)塔里木;棉花;夏季炎热干燥,日照时数多,昼夜温差大;石油、天然气;(3)现代服务. 15.读中国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四大地理区域:①②③④中,夏季气温最低的是 ④ 地区(填序号);(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名称:A 塔里木 盆地,B 内蒙古 高原,C 东北 平原,其中C分布在我国的第 三 级阶梯上;(3)①、②两区以 秦岭 (山脉)、 淮河 (河流)为分界线,此分界线也是我国 亚热带 (温度带)和 暖温带 (温度带)的界线,此线以北的耕地以 旱地 为主.【考点】L2: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K1: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L3: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R2:秦岭与淮河的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解答】解:(1)④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寒的气候特点,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2)A是塔里木盆地,B是内蒙古高原,C是东北平原,其中C分布在我国的第三级阶梯上.(3)以秦岭、淮河为界,①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大部分位于暖温带,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②南方多丘陵、山地,但大部分位于亚热带,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故答案为:(1)④;(2)塔里木;内蒙古;东北;三;(3)秦岭;淮河;亚热带;暖温带;旱地. 16.读“中国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和“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 乙 地,雨季较短的是 甲 地.(2)甲、乙两地中,冬季河流可能会结冰的是 甲 地,热量较充足的是 乙 地.(3)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是:一年中,降水集中在 夏 季, 冬 季降水最少.(4)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大兴安 岭﹣阴山﹣ 贺兰 山﹣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 山.甲、乙两地都位于 季风 (季风或非季风)区内.(5)如果甲、乙两地不是上海(31.2°N)就是北京(39.9°N),那么请你判断这两地 甲 是上海, 乙 是北京.【考点】L4: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分析】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指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最为辽阔.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风向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解答】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乙地,雨季较短的是甲地.(2)甲地1月气温低于0°C,所以冬季河流会结冰.而乙地冬季温和,夏季炎热,热量较充足.(3)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年中,甲、乙两地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最少.(4)中国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为界,把中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甲、乙两地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都位于季风区.(5)北京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季风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如图甲,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上海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季风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故答案为:(1)乙;甲;(2)甲;乙;(3)夏;冬;(4)大兴安;贺兰;冈底斯;季风;(5)甲;乙. 17.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图1)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图2),完成下列各题(1)读图1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规律为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递减.(2)图2中,C区域的河流水量大,河流①因航运价值大,被称为“ 黄金水道 ”.B区域中,I地的传统民居是 窑洞 ,该地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水土流失严重 .(3)图2中,D区域虽高寒,但洁净能源丰富,如: 太阳能 、水能和地热等.(4)冬季,坐火车自广州至哈尔滨,你能感觉到的是气温自南向北逐渐 降低 (填升高或降低),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 ;沿途经过的铁路线为 京广 线和京哈线.(5)读图1,我国西北地区跨经度广,自然景观东西差异明显,自甲地到乙地,植被依次为 温带草原(草原) 、荒漠草原和荒漠.【考点】L4: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M4:主要河流的分布;Q6:重要的铁路干线、高铁;R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分析】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我们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西部高山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读图1,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规律为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图2中,C区域的河流水量大,河流①因航运价值大,被称为“黄金水道”.B区域中,I地的传统民居是窑洞,该地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3)图2中,D区域虽高寒,但洁净能源丰富,如:太阳能、水能和地热等.(4)冬季,坐火车自广州至哈尔滨,你能感觉到的是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填升高或降低),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沿途经过的铁路线为京广线和京哈线.(5)读图1,我国西北地区跨经度广,自然景观东西差异明显,自甲地到乙地,植被依次为温带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故答案为:(1)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2)黄金水道;窑洞;水土流失严重;(3)太阳能;(4)降低;我国南北跨纬度广;京广;(5)温带草原(草原). 18.下面三幅图分别代表我国甲、乙、丙三个地区,读图完成有关问题.(1)三个地区中主要位于湿润区的是 乙 .(填代号)(2)甲图中铁路①是 兰新 线.(3)乙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是 位于长江入海口,交通运输便利;经济腹地广阔;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丰富;城市密集,技术力量强,工业基础雄厚 .(4)三个地区中能源供应最紧张的是 乙 ,随着西气东输工程将 甲 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的输入,使其能源紧张的局面得以有效缓解.【考点】L7: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P9: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Q6:重要的铁路干线、高铁.【分析】读图可得,甲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乙是长江三角洲,丙是东北地区.【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长江三角洲位于湿润区,降水丰富.(2)甲图中铁路①是兰新线,是我国的东西铁路干线.(3)乙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优势是:位于长江入海口,交通运输便利;经济腹地广阔;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丰富;城市密集,技术力量强,工业基础雄厚.(4)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最紧张,随着西气东输工程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的输入,其能源紧张的局面得以有效缓解.故答案为:(1)乙;(2)兰新;(3)位于长江入海口,交通运输便利;经济腹地广阔;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丰富;城市密集,技术力量强,工业基础雄厚;(4)乙;甲.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