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第3课时 古代印度(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第3课时 古代印度(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代印度》试卷
一、选择题
1.“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材料反映的是(  )
A.古埃及奴隶制度 B.汉谟拉比法典
C.古印度种姓制度 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2.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下列与古印度有关的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分封制 D.种姓制度
3.与“普度众生”、“功德无量”这些词汇有关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4.由“《摩诃婆罗多》、恒河、阿拉伯数字”这些词你能联想的国家是(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两河流域
5.“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时自由平等的。”但在古印度,却把社会成员按地位高低划分为四等。请指出属于第二等级的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6.以下四幅图片反映出的共同历史信息是(  )
A.奴隶制度 B.封建制度 C.等级制度 D.资本主义制度
7.阿育王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8.《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唐僧取经”是书中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唐僧取经”的“经”是指(  )
A.佛教学说 B.基督教教义 C.伊斯兰教教义 D.犹太教教义
9.“婆罗门教宣传婆罗门种姓至上,说梵天用口造婆罗门,用手造刹帝利,用双腿造吠舍,用双脚造首陀罗,并为他们规定了社会职业,永世不可改变。”这段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文明古国的状况(  )
A.古希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埃及
10.古代印度、巴比伦、埃及文明共同特征不包括(  )
A.都属于亚洲国家 B.都较早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C.都处于大河流域 D.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11.
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①《汉谟拉比法典》②阿拉伯数字 ③种姓制度 ④佛教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涉及到“种姓制度”时,有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是?(  )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礼殿堂”
二、材料解析题
13.四大文明古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灿烂文化,这些文明不仅向我们昭示着祖先们的聪明才智,更反映了人类不懈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重要标志
名称 泰姬陵
所属国家 古埃及
所在的大河流域 两河流域
(2)人类早期文明为什么都会出现在大河流域?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某法典明确规定,第一九六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第二零零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二零五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材料三:由于雅利安人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达塞人不准参加宗教仪式,也不能拥有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代埃及”诞生于哪一大河流域?有哪些文明成果?
(2)材料二中的“法典”是指哪部法典?如何评价这部法典?
(3)材料三中的现象出现在哪一个古代国家?这个国家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制度,请问指的是什么制度?
(4)材料一、二、三中三个文明的发源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以下是古代某国的法律条文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公牛和1头母牛。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分别是指哪些人?
(2)述材料中地位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哪一阶层?
(3)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南亚哪一国家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
《古代印度》答案
C 2.D 3.D 4.C 5.B 6.C 7.B 8.A 9.C 10.A 11.B 12.A
13.【解析】(1)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泰姬陵是古代印度的古建筑,位于印度河、恒河流域.
(2)人类早期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是人类生活离不开水,水能灌溉,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适合人类生存.
【答案】
(1)金字塔,尼罗河.汉莫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古印度,印度河、恒河.
(2人类生活离不开水,水能灌溉,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适合人类生存.
14.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埃及文明。材料一中的“古代埃及”诞生于尼罗河流域。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大约,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故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它用图形表示事务,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
(2)本题考查的是《汉谟拉比法典》。材料二中的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本题考查的是古印度文明。根据材料三中的雅利安人、种姓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种现象出现在古印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4)本题考查的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的发源地特点。上述材料中的古代埃及诞生于尼罗河流域、古代巴比伦诞生于两河流域、古代印度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它们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适于种植农业等。
【答案】(1)尼罗河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2)《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古印度;种姓制度。
(4)发源于大河文明,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适于种植农业等。
15.【解析】(1)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界限森严.在古代印度,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首陀罗.
(2)由材料“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公牛和1头母牛”可知,最高的是婆罗门,最低的是首陀罗.因为杀害婆罗门处罚最重,杀害首陀罗处罚最轻.
(3)由材料中“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可知,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它实际上是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
【答案】
(1)婆罗门: 雅利安人中的祭司;刹帝利:雅利安人中的军事贵族;吠舍: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2)最高的是婆罗门,最低的是首陀罗.原因:杀害婆罗门处罚最重,杀害首陀罗处罚最轻.
(3)国家:印度.制度:种姓制度.实质: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1张PPT)
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第3课时
古代印度
人教新目标版《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你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
印度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玄奘,在公元7世纪西游印度,并居住多年。他返回唐朝以后写成的《大唐西域记》中就记载了古印度的繁荣。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其实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印度次大陆北部的居民就已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这些古印度居民生活在印度河与恒河流域。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读图并结合七年级所学知识,描述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分析那里的自然条件(气候、河流)。
喜 马 拉 雅 山
地处南亚次大陆,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
印度河、恒河
特点:河流定期泛滥,土壤肥沃为农业发展提供水源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印度河—恒河流域丰饶的平原地区,被人们称做是大自然对印度民族的慷慨赐予,它哺育滋养了悠远的印度文明。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气候特点
温暖湿润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2.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城市国家。其中,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最著名。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哈拉帕谷仓遗址
哈拉帕的内城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3.公元前15世纪后,雅利安人入侵,建立起奴隶制小国。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中其中的分支之一,属于白色人种。
雅利安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公元前3000年,雅利安人还是一个部落联盟,其生产力发展已进入铜器和青铜器时代,游牧部落畜牧业占重要地位。他们畜养牛马、绵羊、山羊、猪等,其社会组织形态尚处于父系氏族部落和军事民主制时期。
为了寻找新的水源和牧场,雅利安人部落开始不断向外迁徙,公元前1000年以前,沿西路进入印度北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古代印度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无忧王”。阿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夺取了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最大规模的扩张是对羯陵伽的远征。被俘虏的羯陵伽人有15万人,被杀的有10万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4.种姓制度的产生
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5.特点:在理论上皆为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6.影响: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印度的种姓分为四类: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其余的则属于绝对不可接触的“贱民”,他们不包括在四个种姓之内,最受鄙视
当时《摩奴法典》规定,他们必须穿死者之衣,用他人丢弃之破碗。白天工作时一定要佩戴国王规定的标识,以便于他人识别其身份。从事的是不洁行业,如屠宰、执行死刑,或搬运没有亲属者的尸体。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7.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猜猜他是那个等级?
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为主
从事宗教事务
从事农、牧、渔、养猪业以及其他职业。
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吠 舍
婆罗门
首陀罗
刹帝利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那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少女。他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耍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低级种姓(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高级种姓(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反映了当时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状况。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你从两幅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特点:不同种姓间权利、地位、生活都有差别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佛教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佛教的产生
产生背景: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
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
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 始 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被称为 “释迦牟尼”。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乔达摩·悉达多降生人间图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相传佛陀就在这棵菩提树下悟道六年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出生在今天尼泊尔的蓝毗尼。想一想,他属于哪一种姓呢?
刹帝利
佛教经典
统称《大藏经》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佛教教义
(1)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
(2)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如何理解佛教教义?
①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这一主张表面上是要反对古印度的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②佛教许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平等,而不是现实世界的平等,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她用来世的幸福安慰今生不幸的人;它要求人们服从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要忍耐顺从,不要反抗。
佛教成了统治阶级奴役和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工具。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佛教的发展与传播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在古代印度兴建了许多佛寺和佛塔……派僧侣到邻国传教。
发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印教经过中亚传入中国,在中国受到统治者的扶持,大量佛教建筑也随之产生。
佛教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南传,另一条北传。
传播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征服古代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国家的是( )
A. 埃及人
B. 苏美尔人
C. 雅利安人
D. 蒙古人
C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由“《摩诃婆罗多》、恒河、阿拉伯数字”这些词你能联想的国家是(  )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两河流域
C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材料反映的是(  )
A. 古埃及奴隶制度
B. 汉谟拉比法典
C. 古印度种姓制度
D.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C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下列与古印度有关的是(  )
A. 金字塔
B. 《汉谟拉比法典》
C. 分封制
D. 种姓制度
D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由“《摩诃婆罗多》、恒河、阿拉伯数字”这些词你能联想的国家是(  )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两河流域
C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时自由平等的。”但在古印度,却把社会成员按地位高低划分为四等。请指出属于第二等级的是(  )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B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古代印度
自然环境
位置
气候
河流
文明成就
城市: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政治:种姓制度
其他:佛教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代印度》教案
课题 《古代印度》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八年级上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尝试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经收集历史资料,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重点 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 体会种姓制度对印度文明的影响。
学法 通过地图、图片、材料等的分析,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教法 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素材来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呈现泰姬陵、印度舞蹈、服装、街上踱步的牛、恒河沐浴的教徒以及印度美丽的风光等。你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 这是印度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谈谈对印度的了解。 激发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讲授新课 其实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印度次大陆北部的居民就已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这些古印度居民生活在印度河与恒河流域。1.读图并结合七年级所学知识,描述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分析那里的自然条件(气候、河流)。地处南亚次大陆,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印度河、恒河特点:河流定期泛滥,土壤肥沃为农业发展提供水源2.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城市国家。其中,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最著名。3.公元前15世纪后,雅利安人入侵,建立起奴隶制小国。4.种姓制度的产生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5.特点:在理论上皆为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6.影响: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阅读教材P7-9中的内容,大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重点部分画线,疑难问题做好标记,观察课本地图,找出古印度文明所在位置和流域阅读课文分析概括古印度文明的等级制度 自主学习约15分中后,小组内交流,如小组内对某一问题有异议的进行提出,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整个过程教师指导、引领。通过本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理解印度的种姓制度,并通过比较不同等级的差异,理解种姓制度的本质。
佛教的产生 产生背景: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 始 人:乔达摩·悉达多佛教教义(1)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2)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佛教的发展与传播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在古代印度兴建了许多佛寺和佛塔……派僧侣到邻国传教。印教经过中亚传入中国,在中国受到统治者的扶持,大量佛教建筑也随之产生。 阅读课文分析材料,了解佛教的诞生与教义了解佛教的诞生与教义了解佛教的发展与传播 通过本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了解印度的早期佛教,并理解佛教的教义及其发展的过程。
课堂小结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这里出现了奴隶制小国。后来,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它人为地把印度社会自上而下分为四等,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不同。在反对种姓制度的斗争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经过本堂课的学习,总结收获 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自己谈收获,了解教学重点、难点的达成度。通过本活动,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