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第2课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第2课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课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九年级上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影响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将会产生严重后果,使学生认识理性表达个人正当诉求的基本理念。(2)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性后果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等相关史实。
重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
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学法 通过地图、图片、材料等的分析,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教法 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素材来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你读过世界文学名著《好兵帅克》吗?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他的亲身经历,描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厮杀的场面,展现了战争空前残酷的情景。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那段历史去了解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通过提问,让学生结合自己已知提出自己求知的方面与内容。 开门见山,能直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课的教学中,利于之后的教学环节的开展
讲授新课 一、促使一战爆发的因素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竞争: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相互敌对和竞争,频频引发国际危机。军国主义:欧洲列强相信,战争是解决问题的最后办法,军国主义的论调在一些国家盛行。极端民族主义:欧洲列强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向民众灌输所谓的“爱国”。列强之前的争夺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让欧洲陷入战争的狂热中。一战经过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大战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迅即卷入战争,一战全面爆发。(2)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协约国集团一战经过(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等战役致使德国速决战的计划破产。(2)第二阶段(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战役,使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3)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中国、巴西参战,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1918年,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1.交战双方无力继续战争;2.各国出现反战浪潮:战争的惨烈击碎了人们参站的狂热,各国纷纷出现反战浪潮。3.协约国实力增强:一直采取中立政策的美国对德宣战,中国、巴西等国家也对德宣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4.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退出一战;5.同盟国瓦解:1918年,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德国国内发生起义。美国参战的影响?美国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从经济、军事、政治方面大大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实力,加速了协约国的胜利。一战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如何理解一战是非正义的战争,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从战争的起因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发动的;从战争的过程看: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看:战后,战败国的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战败国接受了由战胜国商讨制定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成为战胜国的分赃会议,形成了由英法主导的凡尔赛体系。说说一战的特点?特点:范围广、历时较长、规模大、损失重、武器新等特点 自主阅读书本P5内容,并分析材料,概括一战爆发的原因。阅读材料和书本,找出一战的经过和主要战役。 阅读材料和书本,找出一战的经过和主要战役。阅读材料和书本,找出一战的经过和主要战役。学生通过讨论总结问题答案,老师给予指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问题答案,老师给予指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问题答案,老师给予指导。阅读老师提供的资料,了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参战的目的,从中概括出一战的性质。 分析材料,提高解读材料的能力,提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前因,才能继续之后的学习。通过地图、表格、文字说明等,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概况,明白一战的残酷性,做好价值观的引导。关于一战的性质,书本直接就有呈现,但这里应补充相应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战的性质是非正义的。
一战影响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影响1:给交战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造成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影响2:改变了国际格局,催生了新世界,引发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一战中大量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弹、远程大炮等均运用于战争,给双方及整个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人类应该如何更好的运用科学技术?我们应该运用科技推动社会进步,造福于人类! 阅读图片、材料、表格,谈对一战的认识。 通过列表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课堂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惨痛、恐怖的悲剧已经过去,但是往事并不如烟。因为这些往事中间,蕴含着人类的盲动、狭隘、自私。也是在这曾经的恐怖面前,唤起了人类的理性。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大国应该担当恰当的责任,个人应该选择理性的行为。只有同心协力,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才能持久。 学生结合板书形成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并试图迁移到后续学习中。 本环节注重对知识框架的归纳梳理,激发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5张PPT)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课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教新目标版《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你读过世界文学名著《好兵帅克》吗?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他的亲身经历,描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厮杀的场面,展现了战争空前残酷的情景。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那段历史去了解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相互敌对和竞争,频频引发国际危机。
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竞争:
一、促使一战爆发的因素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欧洲列强相信,战争是解决问题的最后办法,军国主义的论调在一些国家盛行。
军国主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欧洲列强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向民众灌输所谓的“爱国”。列强之前的争夺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让欧洲陷入战争的狂热中。
极端民族主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促使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项 目




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4
2
3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
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一粒火星又指什么?
火药桶指什么?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列强争夺的焦点
巴尔干半岛
思考:巴尔干半岛为什么会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会处,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
1.地理位置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民族关系、宗教信仰复杂:历史上阿拉伯人、罗马人、土耳其人都曾征服过那里,形成了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族杂居的现象,矛盾重重。
3.大国争夺:19世纪以后,列强插手、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小规模战争不断,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最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巴尔干的扩张,激起赛尔维亚族的极力反抗,赛尔维亚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被奥匈占领的波斯尼亚和黑赛哥维亚要求摆脱奥匈控制,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冲突成为两大军事集团斗争的焦点,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战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其他原因: 抢占殖民地;极端民族主义; 军国主义; 争夺世界霸权等。
归纳导致一战爆发原因: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这种说法错误。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样不可避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任何一桩偶发事件都有可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战争。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促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爆发。这种说法正确吗?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德皇威廉二世
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想一想,德国统治者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
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德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萨拉热窝事件提供了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所以德国趁机鼓动奥匈帝国发动战争,以通过战争方式获得更多的殖民地。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战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迅即卷入战争,一战全面爆发。
(1)大战爆发:
(2)交战双方:
同盟国集团:德、奥匈、意 、奥斯曼土耳其
协约国集团:英、法、俄、 塞、比、日、美、中等国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意大利看风使舵,从自身利益出发,后来加入协约国一方。说明什么?
“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不变的国家利益。”
反映实质:
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西线:
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英法VS 德
东线:
波罗的海南岸至
罗马尼亚
俄 VS 德、奥匈
南线:
巴尔干
塞尔维亚 奥匈
西线和东线是战争
的主要战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战经过(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等战役致使德国速决战的计划破产。
马恩河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凡尔登
(2)第二阶段(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战役,使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双方出动飞机进行空战和轰炸对方的机场与补给线。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
凡尔登战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新式武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3)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中国、巴西参战,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1918年,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
1.交战双方无力继续战争;
2.各国出现反战浪潮:战争的惨烈击碎了人们参站的狂热,各国纷纷出现反战浪潮。
3.协约国实力增强:一直采取中立政策的美国对德宣战,中国、巴西等国家也对德宣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4.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退出一战;
5.同盟国瓦解:1918年,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德国国内发生起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917年美国为什么这个时候参战?
1.美国在大战前期利用”中立”地位大发战争横财,1917年一战已进入尾声,为抢夺战利品及在战后夺取世界霸权,美国参战;
2.美国与德国在争夺拉丁美洲的过程中矛盾尖锐;
3.美国与协约国经济利益紧密相连。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美国参战的影响?
美国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从经济、军事、政治方面大大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实力,加速了协约国的胜利。
美 国 的“中 立”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战争的结果:1918.11.11 同盟国集团失败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代表在法国福煦元帅的列车厢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塞尔维亚打仗是为了保家卫国,它所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吗?
在参战的30多个国家中,塞尔维亚的正义斗争只是局部性的。而交战双方的主要角色——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是为了争夺霸权而战的,所以从全局上看,其性质应当属于帝国主义战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战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如何理解一战是非正义的战争,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1.从战争的起因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发动的。
2.从战争的过程看
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3.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看
战后,战败国的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战败国接受了由战胜国商讨制定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成为战胜国的分赃会议,形成了由英法主导的凡尔赛体系。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1918/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一战的概况和特点
特点:范围广、历时较长、规模大、损失重、武器新等特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战影响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持续时间长
涉及国家多
造成危害大
影响1:给交战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造成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动摇了欧洲中心地位,而美日利用战争机遇崛起,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被削弱,人类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同时,人类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影响2:改变了国际格局,催生了新世界,引发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战中问世的新式武器有:坦克、飞机、毒气弹等
影响3:客观上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战中大量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弹、远程大炮等均运用于战争,给双方及整个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人类应该如何更好的运用科学技术?
我们应该运用科技推动社会进步,造福于人类!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4 1 8是一战,
萨拉热窝成导火,
同盟协约大交战,
凡尓绞肉伤亡重,
世界大战是灾难,
铸剑为犁爱和平。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
1.爆发原因
2.起止时间
3.导 火 线:
4.特 点:
5.一战性质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萨拉热窝事件
1914.7——1918.11
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使用新式武器、十分残酷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1. 1914年6月,一个偶发事件点燃了一场燃遍全球的战火,这个偶发事件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国会纵火案
D.德国突袭波兰
A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2.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刺杀奥匈帝国的王储费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很快,这事件就成为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借口,普林西波维护民族独立的美好愿望也随之破灭。1914年,俄、德、英、法等国纷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从萨拉热窝事件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 )
A.战争是维护民族独立的唯一手段
B.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C.列强的争夺中,民族独立无法实现
D.个人意愿与民族利益无法调和
B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3.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A.拿破仑执政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希特勒上台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4. 一百多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消失了。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下列战役发生于这场战争中的是(  )
A.索姆河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凡尔登战役
D.诺曼底登陆中
C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5. “范围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之一。下列充分体现“范围广”这一特点 的选项是( )
A.一战从1914年到1918年,历时4年多时间
B.一战中双方阵亡人数达840万,经济损失达2084亿美元
C.一战中出现飞机、坦克、毒气弹等新式武器
D.一战共有30多年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火燃遍欧、
亚、非三大洲
D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次世界大战》试卷
一、选择题
1. 1914年6月,一个偶发事件点燃了一场燃遍全球的战火,这个偶发事件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国会纵火案 D.德国突袭波兰
2.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
A.美国参战 B.索姆河事件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3.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刺杀奥匈帝国的王储费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很快,这事件就成为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借口,普林西波维护民族独立的美好愿望也随之破灭。1914年,俄、德、英、法等国纷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从萨拉热窝事件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A.战争是维护民族独立的唯一手段 B.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C.列强的争夺中,民族独立无法实现 D.个人意愿与民族利益无法调和
4.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A.拿破仑执政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希特勒上台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5.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 )
A.因列强争夺殖民地而引发 B.交战双方都蒙受巨大损失
C.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D.波及欧、亚、非及太平洋广大地区
6.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21·cn·jy·com
A.1916年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B.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C.一战中,英国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D.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7.1915年初,俄国军医活沃伊洛夫斯基在写给亲人的信中说:“战争使我们不断地贬低人的身份和尊严,只留下动物的本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士兵对战争漠不关心 B.士兵不惧怕死亡
C.战争使士兵丧失了人格和尊严 D.战争使士兵斗志昂扬
8.100年前凡尔登战役,造成法、德交战双方七十多万人的惨重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和“屠场”,结果使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当时,德国所在的军事集团是( )
A.反法同盟 B.协约国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C.同盟国 D.法西斯同盟
9.法国作家巴比斯的《战火》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该场面应发生在100年前的(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2-1-c-n-j-y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战
10.一百多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消失了。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下列战役发生于这场战争中的是(  )
A.中途岛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莫斯科保卫战
1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21教育网
A.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 B.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
C.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 D.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12.英军第一次使用了坦克……陆地的远程大炮、空中的飞机、海上的战舰展开了全面和立体的厮杀。这种场景最先发生在(  )21·世纪*教育网
A.拿破仑对外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科索沃战争
13.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后,某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D.一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14. 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课上,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学则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总的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应该是( )【来源:21cnj*y.co*m】
A.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 B.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
C.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战争 D.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15. 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三四年,将有800万至1000万士兵相互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战争结果给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创造了条件。”恩格斯的预言首先得到应验的是( )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科索沃战争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德国和美国作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该材料揭示了(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过程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性质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后果
二、非选择题
17.【珍惜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次大战、一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2·1·c·n·j·y
图说历史
图1 图2
(1)图1反映的是一战前德军向英国水兵挑衅的历史漫画,为什么德国敢向英国挑衅?
(2)列强对抗的结果形成了图2的对峙形势图。图2中外圆代表的集团名称叫什么?它是什么性质的集团? 21*cnjy*com
【追根溯源】了解一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1913年英、法、美、德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表
起止时间 主要国家 争夺地区 局部冲突
1905年-1911年 德、法等 大西洋与地中海地区之间的咽喉要地 摩洛哥危机(北非)
1908年-1909年 俄、奥匈、德等 巴尔干半岛 波斯尼亚事件(巴尔干半岛)
1912年-1913年 俄、奥匈等 巴尔干半岛 巴尔干战争(两次)
(3)分析材料,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列强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什么?由此推断一战的性质是什么?
【期盼和平】
战争,对人类来说是一场醒不了的噩梦。脚下的白骨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墓碑里的灵魂告诉我们:战争的代价是沉痛的。面对战争,我们有无限的感慨……
(6)当今世界,美日韩军事同盟正在中国周边制造“亚洲的火药桶”,并在中国周围军演不断,请你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宣传语,呼吁世界和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8.战争教育了人们,人类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探索着和平之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05年至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战略地区引发的局部冲突表
起止时间 主要国家 争夺地区 局部冲突
1905年-1911年 德、法等 大西洋与地中海地区之间的咽喉要地 摩洛哥危机
(北非)
1908年-1909年 俄、奥匈、德等 巴尔干半岛 波斯尼亚事件
(巴尔干半岛)
1912年-1913年 俄、奥匈等 巴尔干半岛 巴尔干战争
(两次)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选自《图说欧洲史》
材料二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前往萨拉热窝巡视,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射杀身亡。普林西普被捕审讯时,大胆地陈述了他的信念和动机:“我毫不后悔,因为我坚信我消灭了一个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以这起突发事件为由向塞尔维亚宣战。8月1日、3日,德国先后对俄国、法国宣战。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国宣战。日本在8月23日向德国宣战。土耳其加入同盟国一方作战。世界性战争爆发。 ——选自《全球通史》
材料三 战后,德法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英国一直在国际事务中寻机打压法国;意大利身为战胜国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但因战争损失惨重,为强权的独裁统治奠定了基础;志在远东、急于扩张的日本与在这一地区有重大利益的美国矛盾加剧等。这种种现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播下“火种”。 ——选自《图说欧洲史》
材料四 2000年,联合国举行了“千年首脑会议”,15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关系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会议发表的宣言提出了和平、安全与裁军,以及发展与消除贫穷等目标,体现了人类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21cnjy.com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版权所有——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中历史(选修)www.21-cn-jy.com
(1)依据材料一回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哪一战略地区争夺最为激烈?(1分)
(2)结合材料二简要谈谈你对这起“突发事件”的看法。(2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此次世界性战争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回答,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什么?(2分)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A 2.C 3.B 4.B 5.A 6.D 7.C 8.C 9.A 10.A 11.B 12.B 13.D 14.C 15.B 16.A
二、材料分析题
17.(1)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的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
(2)协约国;军事侵略集团。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德国后来居上,英国法国相对落伍。原因:美国德国重视人才培养,鼓励科技发明和技术创新,因此发展迅速。www-2-1-cnjy-com
(4)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8..(1)巴尔干半岛。
(2)突发事件引发战争,威胁世界和平。
(3)战争加剧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4)和平与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