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生活中的变化》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有一项的叙述与当时的史实不符合,它是( )A.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B.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C.《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D.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2.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自主修建了第一条铁路,起自河北唐山,止于胥各庄,名为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后,清政府却认为,火车震动了东陵的先王神灵,因而禁止使用机车,只准以骡马拽引车辆,人称“马车铁路“.这一事件反映了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进步B.清王朝拒绝一切西方先进技术C.民众的愚昧和思想落后D.封建专制统治与时代大潮间的巨大落差【版权所有:21教育】3.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以下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世纪中后期,西方发明的火车传入中国B.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C.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禁止缠足等法令D.火车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出行的方式,促进了商品的流通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4. 如图是清末河北邢台火车站人们乘坐蒸汽火车的的场景,当时的报纸写到:“乘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A.图中的交通下具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人们的出行方式B.人们对新的交通下具火车有敌视态度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D.工业文明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彻底的改变5. 1898年,慈禧太后坐了一次汽车之后,就下令不再坐汽车了,因为汽车的司机不跪且坐,而且居然坐在太后的前面.这一现象反映了( )A.慈禧厉行节约 B.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C.汽车售价昂贵 D.中国不需要汽车6. 李兴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他的生活中可能有(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7. 19世纪80年代,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下列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是A.拍电报 B.写封书信 C.上网 D.移动电话【来源:21·世纪·教育·网】8.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你的生活中会有下列哪些现象出现?①用轮船经营航海业②在北京可以坐火车到张家口③用电报和上海的朋友联系④中国有了近代第一支海军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来源:21cnj*y.co*m】9. 79年,唐廷枢提议修建唐胥铁路。……“行车未久,言官(御史)复连奏弹劾,谓机车直驶,震动东陵(清朝皇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在这种情况下,慈禧降旨禁止机车行驶。……小火车被禁驶后,用骡马拉的运煤大车再次行驶于唐胥铁路的轨道上。这一现象说明( )A.封建传统思想是近代化的一大阻力 B.铁路在当时的中国有百害而无一利C.清政府对铁路完全是排斥否定态度 D.火车机车污染严重遭到统治者反对10. 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不可能出现A.张某阅读《申报》,知道了《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悲愤万分B.刘某沿着中国人自己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坐火车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军通过电报传递军情D.1913年的南京街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21*cnjy*com11.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方面的变化( )A.交通 B.通信 C.文化 D.社会习俗12. 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他们可能看到的情况有( )m①坐轮船出国留学 ②陪朋友看电影 ③在家看电视 ④西装革履的男子在吃西餐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3. 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涌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事项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出行可以乘坐火车 B.用电报和亲友联系C.可以看到无声电影 D.可以用上詹天佑研制的纯碱21·cn·jy·com14. 洋务运动期间修筑了当时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这条铁路是( )A.京张铁路 B.唐胥铁路 C.沪杭铁路 D.京九铁路21·世纪*教育网15. 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A.粤汉铁路 B.淞沪铁路 C.滇越铁路 D.平汉铁路www-2-1-cnjy-com二、材料解析题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见图。 材料二经过30年和平发展的自强运动,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30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摘自向锐《西风渐进七十年》 材料三 十九世纪末,当全世界文明国都在广泛运用蒸汽机带来的福利时,东方大国却堂堂登场了在铁轨上奔驰的“铁路马车”,用马匹做动力取代蒸汽机车牵引的闹剧。——宗泽来《清日战争(1894—1895)》 李鸿章记录:“进口新式150马力的轮船,只要十几万两银子,江南制造局制造的旧式50马力轮船,仅工本费和薪金就要30万两银子。” 张之洞调查发现:“江南局积弊,在于换一总办即添用心腹三四十名,陈陈相因,有增无减。”——摘自赵福帅《江南制造总局仿制末路》(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交通运输史上的两个“第一”的史实。(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取得“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的主要原因。【出处:21教育名师】(3)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17.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阅读《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的新变化长袍马褂 中山装、西装等中餐 西餐马车、轿子 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由恋爱、新式婚礼材料二: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摘选自《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至少三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3)19世纪末,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分别写出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和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的出版机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18. 在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小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变迁情有独钟,将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的图片与资料与大家共享。材料一 图1轿子 图2马车 图3汽车 图4火车材料二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技术的传播……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21教育网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1)小明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什么有效的方法?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2)观察材料一,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3)根据材料二,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生活中的变化》试卷答案1.D 2.D 3.D 4.C 5.B 6.D 7.A 8.B 9.A 10.B 11.A 12.B 13.D 14.B 15.B 16. (1)史实1: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史实2:第一台蒸汽机车。(2)主要原因:开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3)影响: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的较快发展;但是,统治者思想上保守愚昧,洋务企业所需成本高,管理制度(或政治)腐败。因此,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1-c-n-j-y17. (1)服饰、饮食、交通、婚姻礼俗等。(2)特点:中西合壁,相得益彰;既保存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外部因素:受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3)报纸:《申报》;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4)积极影响: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传播知识,开启民智;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和近代化进程等。 2·1·c·n·j·y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