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头脑中的变化》试卷一、选择题1.随着中国近代化的推进,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下列在历史上不可能发生的是( )A.甲午战争时,清军用电报传递军情B.《申报》刊载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C.1862年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D.20世纪30年代的一天,上海居民坐汽车到电影院看电影www-2-1-cnjy-com2.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以下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世纪中后期,西方发明的火车传入中国B.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C.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禁止缠足等法令D.火车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出行的方式,促进了商品的流通2-1-c-n-j-y3.2017年2月11日,上海市举办了 “起步一中国现代出版”专题展,以纪念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创办120周年。下列图片中,适合展示的是( )A. 土地改革房产证 B. 商务印书馆褒奖状 21*cnjy*comC. 小岗村“生死文书” D. 中共七大代表证4.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A.旗袍四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B.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C.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D.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5.报纸、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进行舆论宜传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刊B.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C.陈独秀等以《新育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D.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来源:21cnj*y.co*m】6.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子、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版权所有:21教育】7.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断发易服 B.移风易俗 C.实业救国 D.践行民权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8. 某班举行“中国社会生活变迁”讨论会,主持人出示了一组图片,请你判断其属于哪一时期 轮船招商局 《定军山》剧照 剪辫子A.近代化探索时期 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C.新中国成立初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21*cnjy*com9.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饰亦效洋服,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A.作者对辛亥革命不认同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彻底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0. 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新事物和新思想在中国社会不断涌现。下表反映的是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礼节 叩头 鞠躬、握手称呼 大人、老爷 先生、君、同志A.大众传媒的发展 B.社会习俗的变化C.教育观念的更新 D.娱乐方式的丰富11. 在一部历史小说中,主人公出生于1850年,60岁去世 他的经历中不可能有的是( )A.在商务印书馆任职B.在申报上看到《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C.被强令剪掉辫子,并穿上了中山装D.乘京张铁路火车赴京12. “学界开通到女流,金丝眼镜自由头。皮鞋黑袜天然足,笑彼金莲最可羞。”根据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判断此情景最有可能开始于A.洋务运动后 B.新文化运动后 C.五四运动后 D.北伐战争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13. 晚清时期,各大中城市出现了西式的“番菜馆”“面包房”和“咖啡馆”,不少中国餐馆也开始经营西餐。天津《大公报》也说,“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这些现象说明这一时期A.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西洋化 B.中国人崇尚外洋衣食C.物质生活丰富奢侈 D.东西方物质文化交相混杂14.2017年5月5日,中国成功试飞C919国产大飞机,实现了民用飞机100多项关键技术的集群式突破,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的水平和中国“智造”的能力,为几代中国人“实业救国”梦想增光添彩。近代中国提出并努力践行“实业救国”口号的是( )A.严复 B.魏源 C.詹天佑 D.张謇15.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l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明显的历史错误有几处?(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A.两处 B.三处 C.四处 D.五处二、材料解析题16.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动,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都呈现出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摘自中学历史教参材料二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材料三 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1)举一实例说明张謇是一位“状元实业家”。你认为他的企业在哪个时期发展最红火?张謇办企业,体现了他怎样的救国主张?(2)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表现。(不得照抄材料)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1903) 材料二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1909年 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1918年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1919年 5月15日,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1924年 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每日见报。 1946年 《申报》将股权51%让与国民政府,成为官商合办,并改组公司董事会。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材料三 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1)材料一中,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2)根据材料二,《申报》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的进步现象提供了哪些视角?(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民主”出现频率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18. 材料论述革命者们“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在1911年10月10日,他们发动了武昌起义,建立了湖北军政府,诸省纷纷响应。随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清帝退位。民主共和制代替了君主专制,共和制首次在中国成为一个鲜活的事实。临时政府发布“剪辫通令”,强行剪去男子头上的辫子;革除缠足等陋习,推动妇女解放运动,使广大妇女摆脱封建枷锁,大胆走出家门,参与社会事务。21cnjy.com ——摘自《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是谁?(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有关社会变革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出处:21教育名师】《头脑中的变化》试卷答案1.C 2.D 3.B 4.B 5.A 6.C 7.B 8.A 9.A 10.B 11.C 12.B 13.D 14.D 15.B 17. (1)信息:表达民意,启蒙民众,挽救民族危机。特征:西方启蒙思潮传入,民权思想盛行;爱国思潮。21教育网(2)视角: 视角一:近代政治。 视角二:近代新闻业。 视角三:近代民族工业。视角四:近代教育。18. (1)孙中山。 (2)示例一:观点:变革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移风易俗,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可见,变革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示例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历史性巨变。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蓄辫、缠足等陋习得到改变。广大妇女摆脱封建枷锁,参与社会活动。可见,辛亥革命是一次历史性巨变。示例三:观点:辛亥革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论述: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广大男子剪了发辫,妇女不再缠足,还参与社会事务。与此同时,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等各种思想广泛兴起。可见,辛亥革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