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百家争鸣》试卷1、选择题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话符合下列哪家思想( )A.儒家 B.法家 C.道教 D.佛教21·cn·jy·com2.如图郑板桥的这首诗反映了(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2-1-c-n-j-y3.战国时期,有一学派认为:明主像天,因为他依法行事,公正无私。明主有权威、权力以加强其命令的力量。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21*cnjy*com4. 为了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孔子( )A.提出了“仁”的学说 B.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C.创办了私学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的观点21cnjy.com5. 习近平曾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勤政为民的重要性。下列政治家的思想与其相一致的是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来源:21cnj*y.co*m】6. 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的专题片《齐鲁青未了》中,提到两位影响巨大的思想家,一位提倡“仁者爱人”,另一位主张“民贵君轻”。这两位思想家分别是( )A.老子、孟子 B.孟子、墨子 C.孔子、孟子 D.孔子、墨子【出处:21教育名师】7.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度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版权所有:21教育】8. 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下列主张属于“孔子的智慧”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C.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www-2-1-cnjy-com9.“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克己’修养,认识‘道’,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调整自己的言行活动,进而推己及人,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材料中的“他”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10.春秋时期,一位思想家鼓励他的弟子以较高的道德规范要求自我,强调对人要和善、仁慈,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21*cnjy*com11.今年4月22日,“书香益阳 润泽心灵--好书互换”2017年益阳阅读推广活动隆重启动。在启动仪式上,益阳学子高声吟诵了《道德经》.《道德经》反映了( )A.老子的思想 B.孔子的学说 C.墨子的主张 D.韩非的理论12.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中的第75位名人的评语是“孔子之前对人类思想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第75 位名人是(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13.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二、材料解析题14. 材料一 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3000人。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 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材料二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和行动? (2)材料二人物有怎样的政治主张?他与孔子的治国思想有什么不同? (3)以上人物不同思想主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大放异彩的局面。材料二: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体著作。“泛爱众,而亲(接近)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意蕴深刻。回答:(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大放异彩”的局面被称为什么?(2)根据材料一,指出这种局面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3)概括材料二中孔子的思想主张。16.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 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材料一:——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材料二: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摘自钱穆《国史大纲》(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核心内容的具体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21教育网《百家争鸣》试卷答案1.A 2.B 3.C 4.C 5.B 6.C 7.C 8.B 9.B 10.B 11.A 12.A 13.B 14. 【解析】(1)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由材料中“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3000人。”反映了孔子在教育上的行动是 创办私学;由材料中“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3)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在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大变革是 以上人物不同思想主张产生的根本原因。 www.21-cn-jy.com【答案】(1)创办私学,因材施教 (2) 主张法治、提倡改革,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 、 2·1·c·n·j·y(3)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大变革 15. 【解析】(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百家争鸣。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词“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可以得出“百家争鸣”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派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词“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可以得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是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再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词“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可以得出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同时考查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词“泛爱众,而亲(接近)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可以概括出孔子的思想主张是哲学思想:仁,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词“有教无类”, 可以概括出孔子的教学方法是有教无类。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词“温故而知新“,可以概括出孔子的主张的学习方法是温故而知新。 【来源:21·世纪·教育·网】【答案】(1)百家争鸣。(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互相辩论;如何治理国家。(3)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治国;有教无类等言之有理即可。16.【解析】(1)本题考查孔子在政治思想方面的贡献。材料一表明了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德来感化人民.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提出“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答案】(1)以德治国。“仁”的学说。(2)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启发诱导,因材施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