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第3课时 百家争鸣(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第3课时 百家争鸣(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2课时 百家争鸣
人教新目标版《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学术思想空前繁荣,空前自由和活跃。各家学派为了让统治阶级接受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观点。因此把这一时期的这些学派称为“诸子百家”。你知道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吗?他们的思想主张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百家”主要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等;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材料1: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为了争霸和生存,各国纷纷变革,招贤纳士,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
(1)在政治上,春秋战国的动荡和变革,为百家争鸣创造了宽松的学术氛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材料2: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
(2)在经济上,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百家争鸣奠定了物质基础;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材料3: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 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3)在文化上,贵族流落民间并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有学识的文士阶层。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总结: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处于大变革时期
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儒家学派
孔子
——春秋晚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 《论语》
孔子思想的核心——“仁”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中文名:孔丘
别名:孔子、仲尼、圣人
国籍:春秋·鲁国
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成就:开创儒家学派
代表作:《论语》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孔子的主要思想
①核心是“仁”,
一是爱人,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
二是“克己复礼”,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②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孔子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孔子不但是一位大思想家,也是一位大教育家,
被古代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孔子讲学图
(2)孔子的教育思想成就
①广开私学,“有教无类”;
②留下许多优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孔府
孔府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西汉以后,历代帝王进行了数十次的重建、扩建,使其成为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孔林—孔子墓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林始于孔子死后第二年,随着孔子地位的越来越高,孔林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形成现在的规模。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孔庙—杏坛
现今的孔庙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其建筑仿皇宫之制,前后九进院落,贯穿于南北中轴线上,是孔子讲学的地方。院内苍松翠柏,殿宇雕梁画栋,碑刻2000余块,是我国大型的碑林之一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孟子
孟子
——战国时期
—— 孟子被尊为“亚圣”
主要思想:
“仁政”
“民贵君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道家学派
老子
——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
代表作:《老子》也称《道德经》
主要思想:
(1)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能互相转化;
(辩证思想)
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主张“无为”,顺应自然,反对侵扰百姓
庄子——道家战国代表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墨家学派
墨子——战国时期创始人
墨子
主要思想:
(1)“兼爱”,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2)“非攻”,反对掠夺战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韩非子
法家学派
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
主要思想:
(1) 提出“法治”,主张用严酷法律统治人们
(2)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兵家学派
春秋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国孙膑
——《孙膑兵法》 “围魏救赵”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孙子兵法》根据战争的客观规律,制定比较系统的战略战术原则。不仅在我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学派 代表人物 时代 主要主张或著作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孙武(孙子)
孙膑
春秋晚期
战国时期
春秋末期、战国
战国前期
战国末期
春秋晚期
战国时期
“仁爱”、“克己复礼” “德”“礼”
“仁政”“贵”
“君轻”
“对立”“无为”
“非攻”即反对战争“兼爱”
“法与时移”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百家争鸣的影响
(1)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2)它们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诸子百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
儒家
孔子的学说被历代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儒家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没有成为主流思想,而倍受统治者的青睐是法家思想为什么?
(1)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权力;
(2)同时为应对战争,统治者向老百姓征收沉重赋税、徭役、兵役等,阶级矛盾激化;
(3)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当时社会形势需要,所以受到青睐。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秦王借法家思想振兴国家,实现统一大业。
百家争鸣为中国走向大一统起到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趣味百家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子
C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B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B
“当仁不让”“随遇而安”“守株待兔”这三个成语分别渗透了下列哪三家学派的精神( )
A.道、儒、墨
B.道、墨、法
C.墨、儒、法
D.儒、道、法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B
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C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时代大变动,百家来争鸣。孟子倡民本,性善施仁政;荀子主性恶,礼法须并用;乱世不用儒,后代成正宗。消极数庄周,弃世出人生;无为转有为,休养人性命。口讷韩非子,法家集大成;发展和集权,法治大一统;墨子最博爱,尚贤与非攻;当时流行广,后代成泡影。百家影响远,中华文明成。”诸子百家的思想如巍巍泰山,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社会动荡和变革
学派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百家争鸣》教案
课题 《百家争鸣》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八年级上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情怀,认识先秦思想的历史影响,增强中华民族归属感、自豪感。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老子朴素的辩证思想;孔子关于“仁”和“礼”的思想及其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和贡献。
重点 孔子生平及思想主张,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难点 “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学法 通过地图、图片、材料等的分析,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教法 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素材来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学术思想空前繁荣,空前自由和活跃。各家学派为了让统治阶级接受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观点。因此把这一时期的这些学派称为“诸子百家”。你知道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吗?他们的思想主张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引起学生兴趣。 读史明智,开卷有益,通过推荐书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习惯,掌握更多学习历史的方法。
讲授新课 叙述:百家争鸣先说到一个人。他是诸子百家第一人,也是影响最大的人。百家争鸣因他而起,由他而终。这个人,就是孔子。 出示孔子名片及孔子生平。出示孔子语录,解读其思想主张,了解其情怀。出示:治国思想大比拼。引导学生思考:1.你最欣赏哪个学派的观点?如果在当时,你会投入谁的门下?为什么?2.战国时的诸侯国会选择哪个学派?为什么?用历史事实加以说明。归纳: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君主专制权力。同时,为应付战争,统治者向老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兵役徭役,阶级矛盾激化。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形势的需要,自然受到青睐。而孟子、老子思想遭到冷落。1.百家指流派众多,主要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等;2.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3.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之间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现象。 讲述与孔子有关的轶事(2~3则)。朗读语录,解读归纳孔子在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的主张,认识到其核心是“仁”“礼”。学生根据表格,结合书本,自主梳理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时代及主张。各抒己见,说明理由。并能举出历史事实说明。(如秦商鞅变法、统一六国等) 从学生最熟悉的孔子入手,感受先秦诸子的深远影响,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通过要求学生说明理由和举出历史事实加以说明的方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1.百家争鸣的背景(为什么能争?)提示学生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孔子生平等进行联系。2.百家争鸣的影响(争出了什么?)提示学生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诸子百家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影响的角度进行联系。 学生联系史实,进行分析、归纳。 通过联系,温故知新,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通过学习和讨论,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地唯物史观,学会正确认识历史事件。
课堂小结 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学术自由,思想空前繁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这些学说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尤以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为大。 根据课堂板书将知识串联。谈谈自己将如何看待当前的“国学热” 首尾呼应,通过知识梳理和知识构建,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百家争鸣》试卷
选择题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话符合下列哪家思想(  )
A.儒家 B.法家 C.道教 D.佛教21·cn·jy·com
2.如图郑板桥的这首诗反映了(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2-1-c-n-j-y
3.战国时期,有一学派认为:明主像天,因为他依法行事,公正无私。明主有权威、权力以加强其命令的力量。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21*cnjy*com
4. 为了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孔子( )
A.提出了“仁”的学说 B.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
C.创办了私学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的观点21cnjy.com
5. 习近平曾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勤政为民的重要性。下列政治家的思想与其相一致的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来源:21cnj*y.co*m】
6. 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的专题片《齐鲁青未了》中,提到两位影响巨大的思想家,一位提倡“仁者爱人”,另一位主张“民贵君轻”。这两位思想家分别是( )
A.老子、孟子 B.孟子、墨子 C.孔子、孟子 D.孔子、墨子【出处:21教育名师】
7.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度
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版权所有:21教育】
8. 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下列主张属于“孔子的智慧”的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C.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www-2-1-cnjy-com
9.“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克己’修养,认识‘道’,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调整自己的言行活动,进而推己及人,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材料中的“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0.春秋时期,一位思想家鼓励他的弟子以较高的道德规范要求自我,强调对人要和善、仁慈,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21*cnjy*com
11.今年4月22日,“书香益阳 润泽心灵--好书互换”2017年益阳阅读推广活动隆重启动。在启动仪式上,益阳学子高声吟诵了《道德经》.《道德经》反映了(  )
A.老子的思想 B.孔子的学说 C.墨子的主张 D.韩非的理论
12.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中的第75位名人的评语是“孔子之前对人类思想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第75 位名人是(  )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13.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二、材料解析题
14. 材料一 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3000人。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 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材料二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和行动?
(2)材料二人物有怎样的政治主张?他与孔子的治国思想有什么不同?
(3)以上人物不同思想主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大放异彩的局面。
材料二: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体著作。“泛爱众,而亲(接近)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意蕴深刻。
回答:(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大放异彩”的局面被称为什么?
(2)根据材料一,指出这种局面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3)概括材料二中孔子的思想主张。
16.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 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一: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
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核心内容的具体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21教育网
《百家争鸣》试卷答案
1.A 2.B 3.C 4.C 5.B 6.C 7.C 8.B 9.B 10.B 11.A 12.A 13.B
14. 【解析】(1)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由材料中“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3000人。”反映了孔子在教育上的行动是 创办私学;由材料中“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3)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在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大变革是 以上人物不同思想主张产生的根本原因。 www.21-cn-jy.com
【答案】(1)创办私学,因材施教
(2) 主张法治、提倡改革,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 、 2·1·c·n·j·y
(3)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大变革
15. 【解析】(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百家争鸣。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词“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可以得出“百家争鸣”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派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词“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可以得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是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再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词“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可以得出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
(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同时考查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词“泛爱众,而亲(接近)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可以概括出孔子的思想主张是哲学思想:仁,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词“有教无类”, 可以概括出孔子的教学方法是有教无类。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词“温故而知新“,可以概括出孔子的主张的学习方法是温故而知新。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百家争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互相辩论;如何治理国家。
(3)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治国;有教无类等言之有理即可。
16.【解析】(1)本题考查孔子在政治思想方面的贡献。材料一表明了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德来感化人民.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提出“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答案】(1)以德治国。“仁”的学说。
(2)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