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章电化学基础章末复习【学习目标】1.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2.会正确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3.会正确区分判断原电池和电解池。4.熟知电解的规律及其应用。一 图解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原电池中电极的判断角度如下所示:特别提示 判断一个原电池中的正、负极,最根本的方法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是负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是正极。如果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负极,可以直接根据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负极,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为正极。例1 甲、乙两位学生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使用镁片与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1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1的NaOH溶液中,如下图所示。(1)如果甲、乙同学均认为若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________的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________的活动性更强(填元素符号)。(2)由此实验,可得到哪些正确的结论?________(填字母)。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的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上述实验也反过来证明了“直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做法___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如不可靠,请你提出另一个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可行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可靠,此空可不填)。二 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规律和方法1.根据装置书写电极反应式(1)先分析题目给定的图示装置,确定原电池正、负极上的反应物,并标出相同数目电子的得失。(2)负极反应式的书写常见电池负极反应特点负极反应式书写方法锌锰干电池(Zn-C-NH4Cl)①负极(Zn)本身失去电子生成阳离子(Zn2+)②生成的阳离子不与电解质溶液成分反应直接写出负极反应式:Zn-2e-===Zn2+铅蓄电池(Pb-PbO2-H2SO4)①负极(Pb)本身失去电子生成阳离子(Pb2+)②生成的阳离子(Pb2+)与电解质溶液成分(SO)反应将①和②进行叠加:Pb-2e-+SO===PbSO4甲烷燃料电池(Pt-Pt-KOH)①负极本身不反应,燃料失去电子被氧化②燃料反应产物与电解质溶液成分有些能反应将①和②进行叠加:CH4-8e-+10OH-===CO+7H2O(3)正极反应式的书写①首先判断在正极发生反应的物质:当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能自发的发生化学反应时,在正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是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微粒;当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不能自发的发生化学反应时,在正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溶解在电解质溶液中的O2。②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写出正极反应式,在书写时也要考虑正极反应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问题,若参与反应也要书写叠加式。③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电解质是碱性或中性溶液:O2+2H2O+4e-===4OH-,电解质是酸性溶液:O2+4H++4e-===2H2O。(4)正、负电极反应式相加得到电池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2.根据总反应式书写电极反应式如果题目给定的是总反应式,可分析此反应中的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即分析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再选择一个简单变化情况写电极反应式,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直接写或将各反应式看作数学中的代数式,用总反应式减去已写出的电极反应式即得结果。以2H2+O2===2H2O为例,当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时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步骤如下:(1)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分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确定2molH2失掉4mol电子,初步确定负极反应式为2H2-4e-===4H+。(2)根据电解质溶液为碱性,与H+不能大量共存,反应生成水,推出OH-应写入负极反应式中,故负极反应式为2H2+4OH--4e-===4H2O。(3)用总反应式2H2+O2===2H2O减去负极反应式得正极反应式:2H2O+O2+4e-===4OH-。3.可充电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在书写可充电电池电极反应式时,要明确电池和电极,放电为原电池,充电为电解池。(1)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对应元素化合价升高。(2)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对应元素化合价降低。例2 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通常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当电解质溶液为硫酸时)和碱式[当电解质溶液为NaOH(aq)或KOH(aq)时]两种。试回答下列问题:(1)酸式电池的电极反应: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碱式电池的电极反应: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比较与判断1.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比较装置类别原电池电解池原理使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做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装置特点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实例电极名称负极正极阴极阳极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反应特征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主动)借助电流(被动)电极判断由电极本身决定正极:流入电子负极:流出电子由外电源决定阳极:连电源正极阴极:连电源负极电子流向负极→外电路→正极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离子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2.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判断(1)先分析有无外接电源,无外接电源的可能为原电池,然后用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判断确定。(2)有外接电源的为电解池。其中,当阳极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相同时,则为电镀池;其余情况为电解池。例3 根据下列四种电化学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装置A中Fe是______极,Zn是______极;装置D中Fe是______极,C是______极。(3)写出各电极反应式:装置氧化反应还原反应ABCD(4)装置B、C相比较,其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电解规律及其应用1.电解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规律电解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关键是掌握离子的放电顺序。(1)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其规律有两个:一是电极本身不参加反应;二是电解质溶液中氧化性强的阳离子先得电子,如Ag+>Fe3+>Cu2+>H+>Pb2+>Sn2+>Fe2+>Zn2+,要注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Al及Al前面的金属离子在溶液中不放电。(2)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规律有两个:一是若阳极为非惰性电极(除Pt、Au之外的金属作电极),电极本身失去电子被氧化,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二是若阳极为惰性电极(Pt、Au或非金属作电极),电解质溶液中还原性强的阴离子失去电子被氧化,如S2->I->Br->Cl->OH->含氧酸根。(3)特别注意:书写电解池中电极反应式时,要以实际放电的离子表示,但书写总电解反应方程式时,弱电解质要写成分子式。如用惰性电极电解NaOH溶液,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总反应式表示为2H2O2H2↑+O2↑。2.用惰性电极电解酸、碱、盐溶液的规律类型物质类型电解物质电解质溶液浓度pH使电解质溶液复原电解水型①强碱(NaOH)水增大增大加水②含氧酸(H2SO4)减小③活泼金属含氧酸盐(Na2SO4)不变电解质型④无氧酸(HCl)电解质减小增大加电解质本身⑤不活泼金属无氧酸盐(CuCl2)放H2生碱型⑥活泼金属无氧酸盐(NaCl)电解质和水生成新电解质增大加相应的无氧酸放O2生酸型⑦不活泼金属含氧酸盐(CuSO4)电解质和水生成新电解质减小加相应的氧化物3.电解原理的应用(1)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Cl2和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2)电镀如图所示(铁片上镀银):待镀金属制品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3)电解精炼铜如图所示:用纯铜板作阴极,粗铜板(含Zn、Fe、Ni、Ag、Au等杂质)作阳极,CuSO4溶液或CuCl2溶液作电解液。(4)电冶金2NaCl(熔融)2Na+Cl2↑2Al2O3(熔融)4Al+3O2↑例4 下图是一个用铂丝作电极电解稀MgSO4溶液的装置,电解液中加有中性红色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红色。(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6.8~8.0,酸性—红色,碱性—黄色)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编号)。①A极附近溶液由红变黄 ②B极附近溶液由红变黄 ③A极附近溶液不变色 ④B极附近溶液不变色(2)写出A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电解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将电解液倒入烧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精析例1 (1)Mg Al (2)AD(3)不可靠 将两种金属连上电流表后插入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利用电流表测定电流的方向,从而判断电子的流动方向,由此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解析 本题采用相同金属材料和不同电解质溶液进行原电池反应,并得出有关结论。解题时,应首先分析并写出两个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可以发现,在Na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的装置中,镁片不与碱反应,无法失去电子作负极,负极应该是铝片,从而进一步确定原电池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确定“直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做法不可靠之后,要设计可行方案,就必须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有电子得失),结合实验装置,利用电流表测定电流的方向,从而判断电子的流动方向,再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例2 (1)2H2-4e-===4H+ O2+4e-+4H+===2H2O 2H2+O2===2H2O 变大(2)2H2-4e-+4OH-===4H2O O2+4e-+2H2O===4OH- 2H2+O2===2H2O 变小解析 燃料电池所用的介质(电解质溶液或相当于电解质溶液)不同,相应的电极反应就不同;但无论如何书写,两电极反应相叠加始终等于燃料的燃烧反应。这也是验证电极反应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1)正极上,O2得电子变为O2-,溶液中O2-不能单独存在,酸性条件下与H+结合生成H2O;负极上,H2失电子变为H+,H+进入电解质溶液。电池总反应为H2在O2中燃烧的反应,由于有水生成,溶液将逐渐变稀,故pH变大。(2)正极上,O2得电子变为O2-,溶液中O2-不能单独存在,碱性条件下与H2O分子结合生成OH-;负极上,H2失电子变为H+,碱性条件下H+不能大量存在,与OH-结合生成水。电池总反应也是H2在O2中的燃烧反应。同样,由于有水生成,c(OH-)变小,pH变小。例3 (1)电镀池 电解池 原电池 原电池 (2)阴 阳 负 正 (3)A:Zn-2e-===Zn2+ Zn2++2e-===Zn B:Fe-2e-===Fe2+ 2H++2e-===H2↑ C:Fe-2e-===Fe2+ 2H++2e-===H2↑ D:Fe-2e-===Fe2+ O2+2H2O+4e-===4OH- (4)B>C例4 (1)①④(2)2H++2e-===H2↑、Mg2++2OH-===Mg(OH)2(3)4OH--4e-===2H2O+O2↑(4)溶液呈红色,白色沉淀溶解(或大部分溶解)解析 电解MgSO4溶液,阴极(A极)上H+放电生成H2,同时c(OH-)增大,生成Mg(OH)2,溶液变黄色;阳极(B极)上OH-放电生成O2,同时c(H+)增大,生成H2SO4,溶液仍保持红色;将电解液倒入烧杯内,则Mg(OH)2与H2SO4混合而导致沉淀溶解,且溶液恢复红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