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2.1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2.1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资源简介

1.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2.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
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1.细胞膜的制备
(1)实验原理:细胞吸水涨破获得细胞膜。
(2)材料: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3)选材原因:①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易制得纯净的细胞膜;②无细胞壁,细胞易吸水涨破。
2.组成成分
细胞膜
3.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间
实例(实验)
结论(假说)
19世纪末
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
欧文顿认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世纪初
将膜分离提纯,并进行化学分析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1925年
红细胞膜中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后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1959年
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罗伯特森认为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1970年
人、鼠细胞杂交实验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年
流动镶嵌模型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4.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连线)
①激素调节、突触       a.细胞膜直接接触传
中兴奋传导
 递信息
②受精作用、效应T
b.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细胞裂解靶细胞
③植物胞间连丝
c.细胞通道传递信息
提示 ①—b ②—a ③—c
5.图解法整合细胞膜成分、结构、功能的关系
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细胞核的结构
(1)填写图中字母对应的结构名称a.核膜,b.染色质,c.核仁。
(2)写出图中结构的相应功能
①b功能:是DNA的主要载体。
②c功能: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③d功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细胞核的功能探究
(1)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美西螈皮肤颜色遗传受细胞核控制。
(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蝾螈的细胞分裂、分化受细胞核控制。
(3)变形虫切割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再生、对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受细胞核控制。
(4)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①伞藻嫁接实验过程
②伞藻核移植实验过程
③实验结论:伞藻“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3.细胞核的功能
(1)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2)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高频考点一 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
例1.
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②与③是静止不动的
B.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C.葡萄糖通过细胞膜需要②的协助
D.细胞识别与糖蛋白①有关
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即D正确。
【答案】A
【方法技巧】四种膜蛋白及其功能
1.受体蛋白:接受信号分子(如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等)的糖蛋白。
2.膜载体蛋白:膜用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
3.具催化作用的酶:如好氧型细菌其细胞膜上可附着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此外,细胞膜上还可存在ATP水解酶(催化ATP水解,用于主动运输等)。
4.识别蛋白:用于细胞与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糖蛋白(如精卵间的识别、免疫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等)。
【举一反三】如图表示各种膜的组成成分含量,该图不能说明的是(  )
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B.膜中的脂质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膜的功能有关
C.膜的功能越简单,所含蛋白质的数量越少
D.膜的功能越复杂,所含糖类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解析】选D。由图可知,构成髓鞘、人红细胞膜、小鼠肝细胞膜和变形虫细胞膜的成分中,脂质和蛋白质的含量都远远高于糖类,说明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A正确;在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片层结构中,不含糖类,但蛋白质的含量显著高于脂质,这与这些膜结构上附有大量的酶有关,B正确;对于不同的细胞膜而言,功能不同,蛋白质含量也不同,髓鞘中蛋白质含量最低,其他膜结构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说明膜的蛋白质含量与功能复杂程度有关,功能越简单,蛋白质含量越少,反之,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越多,C正确,D错误。
高频考点二 细胞膜的功能及特性
例2.
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流动的
【答案】B
【变式探究】甲、乙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作用机制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甲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则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
B.图乙中的雄性激素只能用于含有特定受体的靶细胞
C.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所示机制相似
D.细胞内外的各种类型的受体其结构都有特异性
【解析】选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用甲图表示,图乙表示的是信号分子与胞内特定受体结合的方式,胰岛素作用机制是信号分子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故C不正确。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都具有特异性;而信号分子具有特异性,故受体结构具有特异性。
高频考点三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例3.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B.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D.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经主动运输进入细胞质发挥作用
【答案】B
【变式探究】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状态
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C.③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D.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选B。①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形态,间期和末期以染色质形式存在,前期、中期和后期以染色体形式存在,A正确;②是核仁,与某种RNA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不是合成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B错误;③是核膜,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前期消失,末期重现,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C正确;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具有选择性,同时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高频考点四
细胞核功能实验探究
例4.将甲种伞形帽伞藻的A部分与乙种菊花形帽伞藻的B部分(如图)嫁接在一起,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为与甲相同的伞形帽。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伞藻细胞均含有多种具膜的细胞器
B.中间类型可能同时含甲、乙两种伞藻的蛋白质
C.若再次切除帽状体,长出的帽状体仍为伞形帽
D.该实验证明了帽状体的形态建成只受细胞核控制
成受细胞核控制,但不能证明帽状体的形态建成只受细胞核控制。
【变式探究】用动物受精卵做如图所示实验,以下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提取受精卵的核单独培养,不久就退化消失,说明缺少细胞质的细胞核不能生存
B.去掉核的细胞单独培养,不久也消失,说明缺少细胞核的细胞也不能存活太久
C.给去核的细胞重新移入细胞核,细胞不仅能正常生活而且能进行有丝分裂,说明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D.实验说明,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系统的代谢中心
【解析】选D。图中所做的实验是:①单独培养离开细胞的细胞核→细胞核消失;②单独培养去核的细胞→细胞消失;③给去核的细胞以新的细胞核→细胞能生存并且能增殖。实验①②分别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不能单独生存,实验③说明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综合分析三个实验,可以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但不能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具体功能,因此D错误。
1.(2016海南卷.2)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
【答案】B
2.(2016新课标Ⅲ卷.1)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
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
分泌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
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答案】C
【解析】主动运输可以使离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以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所以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项错误;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不完全相同,例如细胞膜上含有具识别作用的糖蛋白,线粒体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等,B项错误;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胞吐,存在着膜的融合和变形,所以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C项正确;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D项错误。
3.(2016·高考四川卷)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
A.O2的产生     
B.H2O的生成
C.[H]的消耗
D.ATP的合成
【解析】选A。O2产生于光反应中,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生成H2O的生理过程较多,如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或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或暗反应均有[H]的消耗,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基质、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C错误;ATP的合成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不一定有膜结构,D错误。
(2015年上海卷.2)原核生物都具有的结构是(

A.质膜和核膜
B.线粒体和核膜
C.质膜和核搪体
D.线粒体和核糖体
【答案】C
【解析】原核细胞无核膜,也无线粒体;A、B、D错误。
(2015年海南卷.1)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B.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TP
C.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
D.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答案】B
(2015年江苏卷.16)下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
B.
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
ATP
C.
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
【答案】D
【解析】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的糖蛋白,结果使白细胞黏着,A正确;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均是耗能过程,消耗ATP,B正确;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白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
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
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
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解析】性激素属于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A错误;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向高尔基体转运,B正确;膜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C正确;内质网参与蛋白质、脂质的合成,也参与物质的运输,D正确。
【答案】A
【2014·山东高考】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
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
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
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答案】B
【2014·重庆高考】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
B.
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
C.
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D.
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
【解析】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A正确;剪取根尖2~3
mm,需经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过程后,再用光学显微镜观察,B错误;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快,C错误;叶绿体内部结构是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
【答案】A
【2014·安徽高考】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
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
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
【解析】线粒体内膜上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故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含量比外膜高,A错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成人心肌细胞比腹肌细胞耗能多,其所含线粒体的数量较多,C正确;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主要聚集在尾的基部,D错误。
【答案】C
【2013·山东高考】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下列不属于此类结构的是(  )
A.
神经细胞的树突
B.
线粒体的嵴
C.
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
D.
叶绿体的基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膜的作用以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等知识。神经细胞的树突便于其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与酶的附着无关;线粒体的嵴、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叶绿体的基粒均显著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013·安徽高考】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不同的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B.
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C.
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D.
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答案】A
1.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膜的各种分子大多数是运动的
B.能溶解脂质的溶剂、蛋白酶都会破坏细胞膜
C.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
D.基因的表达、突变可能影响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数量
【解析】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能溶解脂质的溶剂可以溶解磷脂,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质;细胞膜上的糖类不一定都与蛋白质结合,也可以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基因的表达、突变都可能影响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数量。
【答案】C
2.下列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间能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B.细胞分泌化学物质可以向靶细胞传递信息
C.相邻细胞之间可以形成通道传递信息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必须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解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①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激素→靶细胞;②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③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其中第三种方式不需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答案】D
3.下列关于生物膜组成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而蛋白质分子不可以运动
B.生物膜由外到内依次由糖被、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C.生物膜成分的更新可以通过囊泡的转移来实现
D.组成膜的各种化学成分在膜上是均匀分布的
【答案】C
4.下列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相互作用的表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核通过mRNA决定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
B.细胞质为细胞核的代谢提供酶、ATP和原料等
C.细胞质基因决定着细胞核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调控中心,但必须通过细胞质才能实现
【解析】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独立性,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关系:核基因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但要在细胞质中表达,细胞质虽然控制一些性状,但还要受到细胞核的影响。所以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答案】C
5.细胞核是细胞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
C.细胞周期的全过程都发生转录,仅间期进行DNA复制
D.控制细胞的一切性状,但受细胞质的调节
【解析】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细胞周期并非全过程都发生转录;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主要性状,还有少数性状受细胞质基因的控制。
【答案】B
6.细胞的各种膜性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关于“膜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的释放、质壁分离和吞噬细胞摄取抗原都体现了膜流
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均能发生膜流现象
C.膜流的方向只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D.膜流可参与细胞不同结构间或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
【答案】D
7.核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孔洞,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称为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下图表示物质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输入和输出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核孔数量都相同
B.离子和小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核孔
C.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D.蛋白质、核酸都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解析】代谢越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量越多;部分离子、小分子也能通过核孔;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答案】C
8.核膜上有核孔,核孔构造复杂,与核纤层(组分为核纤层蛋白,存在于内层核膜内侧)紧密结合,成为核孔复合体。核孔复合体在核内外的物质转运中起重要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纤层蛋白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B.如果某个细胞表达了核纤层蛋白基因,那么它一定已经完成了细胞分化
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NA聚合酶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D.细胞核中的DNA也可以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质
【答案】C
9.图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其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与细胞膜、细胞器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B.②是遗传物质的载体,能被碱性染料染色
C.③是核仁,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④是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为核膜,细胞膜、细胞器膜与核膜共同组成生物膜系统,A正确;②为染色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B正确;③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错误;④为核孔,可以实现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确。
【答案】C
10.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放射性的荧光物质用激光束照射时荧光消失,停止照射后荧光恢复说明荧光物质并没有跨膜运输。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激光束照射可加快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C
11.有人利用真核单细胞生物a、b做了如下实验,这个实验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A.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B.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
C.c性状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决定的
D.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一切性状的发生
【答案】A
12.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如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头部决定
B.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
C.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D.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同
不消耗能量,D项错误。
【答案】C
13.图1和图2是细胞膜结构的放大部分,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1)生命活动的调节是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组织、细胞与器官之间通过某种信号分子的交流与反馈而实现的。图1中甲蛋白能与细菌、病毒结合,使细菌、病毒失去毒性,则甲蛋白是________,是________细胞产生的。若该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其积累碘时所需的直接能源物质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丙蛋白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物质具有__________功能,若该细胞为癌细胞,丙的变化是________。甲、乙、丙、丁四种蛋白质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表示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过程,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功能。若A、B、C分别是胰岛素、葡萄糖、多糖,则该细胞是________。
【解析】(1)能与细菌、病毒等特异性结合从而使其失去毒性的是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ATP在甲状腺细胞中的形成部位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丙蛋白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物质是糖蛋白,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等作用;癌变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因而推知丙蛋白减少。蛋白质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多肽(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2)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过程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体现,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使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发生在肝细胞或骨骼肌细胞中。
【答案】(1)抗体 浆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细胞识别、保护、润滑等 减少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多肽(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2)信息交流 肝细胞或骨骼肌细胞
14.如图为细胞核结构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内填标号,________上填相应名称):
(1)只有在______细胞中,使用______显微镜才可以看到此图所表示的结构。
(2)[2]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前者通过[  ]________进入细胞核内。
(3)从图中可以看出[3]为_______,其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1)真核 电子 (2)蛋白质 DNA(顺序不能颠倒) 4 核孔
(3)核仁 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或: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
15.现有人的成熟红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蛙的红细胞、鸡肝研磨液等生物材料及相关用具,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并分析有关问题。
(1)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上述材料中的____________做实验。选用该材料的原因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________中,由于________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膜的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对上述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请根据以下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膜的选择透过性。
材料:红玫瑰、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蒸馏水、培养皿、量筒。
实验步骤:
①取适量的玫瑰花瓣,________,分别加入培养皿中;
②A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B组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处理。
【答案】(1)人的成熟红细胞 除细胞膜外无其他膜结构 (2)蒸馏水(清水) 渗透 (3)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①均分为A、B两组 ②适量的蒸馏水 ③观察A、B两组花瓣的颜色变化及溶液的颜色变化1.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称为膜蛋白。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部分膜蛋白具有识别作用
B.膜蛋白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对称分布
C.载体蛋白的种类决定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种类
D.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解析】选B。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故B项错误。
2.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完成分化以后,细胞膜的通透性不会发生改变
B.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C.糖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膜外侧,载体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膜内侧
D.维生素D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优先通过细胞膜,是因为维生素D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均是磷脂
3.下图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厚度会发生改变体现了它的流动性
B.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必须通过④的方式进行
C.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通过②方式进入突触后膜
D.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生理基础是Na+通过④方式内流
【解析】选A。细胞吸水或者失水时,细胞体积会发生改变,细胞膜的厚度会变小或变大,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大分子物质是以膜泡运输的方式通过细胞膜的,④是主动运输,B错误;神经递质以外排的形式排出突触前膜,扩散到突触后膜,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但不进入突触后膜,C错误;神经元接受刺激后引起Na+通道开放,Na+内流,属于协助扩散,④是主动运输,D错误。
4.如图为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B.功能②表示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
C.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
D.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
【解析】选B。生命起源中原始界膜的出现保证了原始生命相对独立并通过界膜进行原始的物质交换,A正确;有害物质能进入细胞,B错误;激素是通过作用于靶细胞的激素受体而发挥调节作用的,C正确;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通讯,D正确。
5.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是: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6.如图为某种生物的细胞核及相关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核孔不具有选择性,它有利于DNA和mRNA从细胞
核进入细胞质
B.中心体和染色质均不含磷脂分子
C.在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收缩
D.rRNA和相应蛋白质在核仁中合成后组装成核糖体
【解析】选B。核孔也具有选择性,不允许核内DNA运出;在衰老的细胞中,由于代谢缓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7.如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①和⑤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B.图中②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还可以实现信息交流
C.若该细胞核内的④被破坏,该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
D.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细胞代谢中心
8.如图表示动物细胞间相互识别、相互反应和相互作用的机制,则与该机制相符的是(  )
A.信号细胞与靶细胞膜上一定都有受体
B.①一定通过胞吐进入组织液
C.若靶细胞为神经细胞,②一定为通道蛋白
D.若信号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一定为肝细胞
【解析】选A。信号细胞是产生信号分子①的细胞,靶细胞是通过受体②接受信号分子的细胞,信号细胞也要接受其他信号分子才能正常进行生命活动,所以其细胞膜上也有受体,A正确;蛋白质类的信号分子需要通过胞吐形式分泌出细胞,固醇类激素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B错误;②是受体蛋白,能与信号分子特异性识别并结合,不是通道蛋白,C错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可以是肌细胞,D错误。
9.科学家在用电子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细胞膜之前,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你认为当时确定细胞膜存在的依据最可能是(  )
A.洋葱根尖细胞可被醋酸洋红液染成红色
B.植物细胞有明显的固定形态
C.细胞能够分裂
D.物质进出细胞受到控制
10.核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孔洞,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称为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下图表示物质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输入和输出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核孔数量都相同
B.离子和小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核孔
C.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D.蛋白质、核酸都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解析】选C。代谢越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量越多;部分离子和小分子也能通过核孔;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11.如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
B.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ATP
C.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
【解析】选D。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A项正确;白细胞黏着、迁移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项正确;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进行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项正确;随着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流缓慢,白细胞靠近血管壁,并沿内皮滚动,最后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上。白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没有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项错误。
12.如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____________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______,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_______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4)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________的交换,也依赖于信息的交流。
【答案】(1)血液 受体 (2)细胞膜接触 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 (3)通道 胞间连丝 (4)物质和能量
13.图1表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膜蛋白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不同表面执行不同的功能。从细胞膜的成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膜蛋白A要消耗主要由图中的________(结构)产生的ATP,以________方式吸收葡萄糖。细胞面向肠腔侧形成很多微绒毛,以增加细胞膜上________的数量,高效地吸收来自肠腔的葡萄糖等物质。
(3)通过膜蛋白B可将相邻的两个细胞膜________,以保证肠腔中的物质只能从微绒毛处吸收。
(4)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还具有________功能。
(5)膜蛋白A执行的功能是图2中的________所具有的功能。
能催化二糖水解,具有催化功能。
【答案】(1)细胞膜蛋白质不同(或膜蛋白质结构不同) (2)线粒体 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膜蛋白A)
(3)紧密连在一起
(4)生物催化(或催化)
(5)运输蛋白
14.图甲为细胞中某一结构的模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3的成分及其各级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结构为____________结构。图甲中1所示的结构由____________层磷脂分子构成。
(2)图甲中2所示结构是____________。单位面积的该结构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你认为人的胰岛B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中该结构的数目____________(填“多”、“少”或“相同”)。
(3)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周期性变化的结构是____________(用图甲中数字表示)。
(4)图乙中①控制②的合成,①是____________分子,鉴定②的试剂为____________。
(5)图乙④转化成③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期。遗传物质呈④状态时,不能发生DNA分子转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6)图乙中①在动物细胞中除了在④上,还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中。
【解析】(1)图甲表示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亚显微结构,1表示核膜,为双层膜结构,故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
(2)图甲中2表示核孔,根据题意,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多,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代谢旺盛。口腔上皮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代谢较弱。故可推知胰岛B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多。
DNA,在动物细胞的线粒体中也含有DNA。
【答案】(1)细胞核的亚显微 4 (2)核孔 多 (3)1、4 (4)DNA 双缩脲试剂
(5)末 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不能解旋 (6)线粒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