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同步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同步教案

资源简介

序号:
课题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元谋人、北京人、的基本生活状况。2掌握元谋人、北京人、所代表的原始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像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像能力。2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2通过让学生查阅关于争夺北京人头盖骨的故事,培养学生珍惜、爱护和保护文物的意识。3
让学生懂得劳动在人类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教学难点
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学情分析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初次系统学习历史的13岁的孩子,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对历史知识充满了探求的渴望,但同时他们又缺乏科学学习历史的方法,历史思维能力需要逐步建立。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学具
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过程
教材处理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
中国最早的人类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北京人的发现发现时间:1929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生存年代:20—70万年三、北京人的特征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生活状况:群居生活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教学过程
巩固练习:(见课件)多媒体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
教后心得课题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
原始农业的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主体,又是学习客体,因而,了解学生是教学的必要前提。七年级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浓厚兴趣,但没有预习历史的习惯,因而课堂必须留给学生阅读教材时间,加上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比较适合根据一定的学习任务分段阅读。同时七年级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不需要教师补充太多课外知识,因而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在课堂上完成教学目标。
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这样便于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入手,抽丝拨茧,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学生主要来自城市,对农业发展所需条件不太清楚,而且他们的社会经验少,对社会的认识比较少,对理解私有化,贫富分化这些概念、现象以及原因,非常难以掌握,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系统地讲解。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学具
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过程
教材处理
二次备课
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2.探究过程(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四)巩固小结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2、
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教学过程
(五)推荐作业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附:板书设计一、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二、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三、原始的农业发展
我国最早栽培稻和粟的国家
教后心得课题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使学生较清楚地了解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史实2过程与方法:叙述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3感态度价值观: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的重大贡献,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成的,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结案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增强民族意识。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黄帝对人类的贡献;
教学难点
炎帝和黄帝的贡献
学情分析
学生阅读课文中孙中山的一段话及导读框中的《祭黄帝文》,要求学生谈一谈自己对黄帝的评价和感受,加深对黄帝功绩的认识。
教法学法
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学具
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教材处理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让学生在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教师导入时提出的问题讲授新课一、炎黄联盟出示问题: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的总结。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段话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容过渡到下一目认识“黄帝像”,对“黄帝”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代表回答。
各个小组根据《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其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小组相互合作三、尧、舜、禹的“禅让出示问题: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教师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各个小组推选代表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搜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相互讲述,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举出实例说明(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大禹治水的故事)。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只因为炎黄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们称他为
“人文之祖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课外延伸: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课外作业:从你得到的寻找历史的途径中选择一个最有趣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记录在预习本上要求:课后通过查找有关的资料,精心筛选、整理,记忆,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第3课
远古的传说炎黄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
教后心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