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案课题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九年级上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感悟长征精神在青少年个人成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征途中的重要性。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 了解第五次“反围剿”、长征开始、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等。重点 遵义会议前后党和红军命运的变化和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难点 长征精神的内涵以及现实意义学法 通过地图、图片、材料等的分析,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教法 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素材来调动学生兴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战胜了怎样的艰难险阻 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进,去感受革命的艰难曲折,去体验伟大的长征精神吧! 让学生阅读单元页与课引言文字,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课新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 把大背景向学生稍作介绍,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新课 1932年蒋介石发动第四次“围剿”,党内把持中央领导权的王明、博古剥夺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权,但周恩来、朱德采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粉碎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长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利 1933年10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路线的错误军事指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严重失利,被迫开始了“长征”。阅读地图,说说长征经过了哪些省份,找出发生以上重大事件的地名,并动手画出长征线路示意图。时间:1934年10月;地点:中央革命根据地;前期经过: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长征开始)——突破四道封锁线(生死悠关的关头) ——强渡乌江——解放遵义说一说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时间:1935年1月;地点:遵义;内容: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意义: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枚关的转折点。议一议 红军长征过程中会有那些方面的困难?①.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阻截。②.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③.穷山恶水的自然环境。④.复杂的民族关系。议一议: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那些?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红军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善战。③.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回顾长征历史,说说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请你说说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长征精神: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从容不迫、无往不胜的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牺牲自我的集体主义精神…说一说长征经过1934.10瑞金出发(开始)——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1935.1遵义会议(转折)——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10吴起镇会师——1936.10会宁会师(结束) 比较第五次“反围剿”、湘江战役和四渡赤水,说说党和红军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遵义会议前革命形势极端危急: “左倾”教条主义路线指挥(全线出击、分兵把守、携带辎重、阵地决战)遵义会议后长征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运动歼敌、声东击西、轻装上阵、机动灵活) 发生转变主要原因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南长征的原因通过阅读课本了解长征时间、地点、经过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遵义会议意义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会有那些方面的困难?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 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那些?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长征中表现出的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长征经过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比较第五次“反围剿”、湘江战役和四渡赤水,说说党和红军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课堂小结 结合PPT,总结这课主要内容,列个提纲。 结合教师的提点,回顾重要知识点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查漏补缺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试卷一、选择题1.“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该诗描绘的是中共( )A.一大 B.遵义会议C.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2.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某校学生决定编排历史情境剧《红旗飘扬》。其中有一场景与历史史实不符,请帮忙找出来( ) 【来源:21cnj*y.co*m】A.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B.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成为指导思想D.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3.遵义会议后,林伯渠写下了“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已无歧”的诗句,这句诗赞颂了工农红军( ) 21*cnjy*comA.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 B.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C.北上抗日的坚定信念 D.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4.达州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学习主题是(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C.近代化的进步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5.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面对险峻艰苦的环境,战胜了强大而凶残的敌人,走了二万五千里,实现了战略大转移。请你将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排序(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①四渡赤水 ②强渡乌江 ③强渡大渡河 ④巧渡金沙江。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6.毛泽东感慨地说“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 ) 21*cnjy*comA.瑞金 B.遵义 C.会宁 D.吴起镇7.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是一篇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下列所述属于红军长征胜利意义的是( )A.启迪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识读地图是历史学习应掌握的技能,与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相符合的是( )A.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B.中国工农红军实行战略转移C.八路军主动出击给日寇以沉重打击D.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9.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完成了战略转移。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这一伟大传奇的是( ) 21·cn·jy·com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井冈山会师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10.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www.21-cn-jy.com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二、判断题1.长征途中召开的中共七大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______ (判断对错)2.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______ (判断对错)21教育网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2015年6月6日,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全国书画巡展河南首展开幕。据了解,此次全国书画巡展旨在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光荣传统,大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强国梦”的时代主旋律,以书画展的形式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的爱国主义热情,告慰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来源:21·世纪·教育·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935年1月,党中央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什么会议? 【出处:21教育名师】(2)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3)红军长征的胜利有何意义?《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试卷答案一、选择题B 2.C 3.A 4.D 5.D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故选C。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红军长征胜利意义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根据所学可知:图中反映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934年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奋战一年,未能打退敌人的围剿,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实现了战略转移,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选B。 2·1·c·n·j·y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根据时间“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战略转移”可以判断这一传奇是长征.根据所学可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大转移,1936年经历了江西、贵州最后到达陕北,总的行程两万五千里,是历史上最大的转移。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经过一年的艰苦行军,行程2万多里,长征取得胜利,是历史上的壮举.长征途中红军对沿途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A项、B项、C项是正确的,长征的胜利并不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成功。故选D。 www-2-1-cnjy-com二、判断题1.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中共七大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一次会议,主要讨论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大会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因此应是遵义会议,而不是中共七大。故答案为:×。【版权所有:21教育】2.【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故答案为:×。三、材料分析题【答案】(1)遵义会议。(2)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21cnjy.com(3)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传奇性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2-1-c-n-j-y(2)考查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遵义会议以后,红军不畏艰难,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过草地,挥师北上.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3)考查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传奇性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第五课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第3课时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人教新目标版《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上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学目标导入新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战胜了怎样的艰难险阻 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进,去感受革命的艰难曲折,去体验伟大的长征精神吧!教学目标新课讲解中央工农红军粉碎敌人五次“围剿”情况简表:国民党兵力 红军兵力 反“围剿”结果第一次 10万 4万 胜第二次 20万 3万 胜第三次 30万 3万 胜第四次 30万 7万 胜第五次 50万 8万 败教学目标新课讲解正在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军事 围剿的国民党军队教学目标新课讲解红一方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乘胜追击敌人教学目标新课讲解1931年6月,蒋介石带大批的军事人员抵达南昌部署第三次军事“围剿”教学目标新课讲解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1932年蒋介石发动第四次“围剿”,党内把持中央领导权的王明、博古剥夺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权,但周恩来、朱德采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粉碎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教学目标新课讲解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利1933年10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路线的错误军事指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严重失利,被迫开始了“长征”。长征原因教学目标新课讲解 阅读地图,说说长征经过了哪些省份,找出发生以上重大事件的地名,并动手画出长征线路示意图。教学目标新课讲解时间:1934年10月;地点:中央革命根据地;前期经过: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长征开始)——突破四道封锁线(生死悠关的关头) ——强渡乌江——解放遵义教学目标新课讲解说一说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时间:1935年1月;地点:遵义;内容: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教学目标新课讲解意义: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枚关的转折点。教学目标新课讲解毛泽东 周恩来 张闻天教学目标新课讲解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遵义会议(1935年)新中国成立(1949年)14年14年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转折点幼稚成熟教学目标新课讲解说一说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中又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强渡大渡河教学目标新课讲解飞夺沪定桥教学目标新课讲解爬雪山教学目标新课讲解红军过草地教学目标新课讲解三大主力会师教学目标新课讲解议一议 红军长征过程中会有那些方面的困难?①.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阻截。②.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③.穷山恶水的自然环境。④.复杂的民族关系。教学目标新课讲解议一议: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那些?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红军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善战。③.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教学目标新课讲解回顾长征历史,说说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教学目标新课讲解请你说说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长征精神: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从容不迫、无往不胜的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牺牲自我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学目标新课讲解1934.10瑞金出发(开始)——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1935.1遵义会议(转折)——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10吴起镇会师——1936.10会宁会师(结束)说一说长征经过教学目标新课讲解 比较第五次“反围剿”、湘江战役和四渡赤水,说说党和红军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遵义会议前革命形势极端危急: “左倾”教条主义路线指挥(全线出击、分兵把守、携带辎重、阵地决战)遵义会议后长征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运动歼敌、声东击西、轻装上阵、机动灵活)发生转变主要原因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教学目标巩固提升1935年10月,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中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诗中的“三军”指的是( )。A.陆、海、空军 B.红一、二、四方面军C.红一方面军 D.红二方面军C教学目标巩固提升以下是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①遵义会议 ②飞夺泸定桥 ③会宁会师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A教学目标巩固提升遵义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 B.政治路线和党的作风C.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D.组织问题和思想路线C教学目标巩固提升万里长征是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转移”指( )。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转移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转移 D.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C教学目标课堂小结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参加部队: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遵义会议: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谢 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案.doc 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3课时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同步练习.doc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