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1课时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1课时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试卷
一、选择题
1、孙中山黄埔军校创立时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这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下列有关黄埔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创办于1927年 B.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
C.孙中山亲自担任该军校校长 D.校址设在江西南昌21·世纪*教育网
2、有人评价他:“黄埔任教,激扬文字培育革命英才;转战南北,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中;国际舞台,不卑不亢重塑大国形象;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无愧人民公仆.”他是(  )
A.孙中山 B.蒋介石 C.毛泽东 D.周恩来【版权所有:21教育】
3、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朱德 B.叶挺 C.贺龙 D.刘伯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北伐战争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淮海战役21*cnjy*com
6、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西的北洋军阀是(  )
A.孙传芳 B.吴佩孚 C.张作霖 D.冯玉祥
7、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8、如图,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9、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清党”运动,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危害的达31万多人,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
A.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B.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
C.南京国民政府围剿红军,对日实行不抵抗政策
D.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出处:21教育名师】
10、黄埔军校的校门上有“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的对联,在发生了一个事件之后,有人将对联中的“请”和“勿”进行了调换,你认为这一事件应是(  )
A.誓师北伐
B.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C.北伐军攻克武昌
D.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二、判断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的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是湖南、广东. ______ (判断对错)
______ 改正: ______
2、1927年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______ (判断对错)
______ 改正: ______
三、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广场每年五一、十一都要摆放孙中山画像,(如图)以示对中国革命之父孙中山先生的纪念。但今年摆放孙中山先生画像又有不同凡响的意叉,今年是辛亥革命105周年,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纷纷准备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材料二 胡锦涛在一次纪念活动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材料三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
请回答:(6分)
(1)1905年.孙中山建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什么?(1分)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分)
(2)材料一提到,全国各地纷纷准备举行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1分)
(3)材料二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亲密的合作者”,旖你列举一个国共合作下的重要历史事件。(1分)21cnjy.com
(4)根据材料三,谈一谈我们今天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现实意义7(1分)
为当今中学生,你认为应该 从孙中山先生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1分)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B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根据题干给出的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可知是叶挺。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战场那里有吴佩孚的主力把守;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之后北伐军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故选B。 21·cn·jy·com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所向披靡,连克汀泗桥、贺胜桥,并取得了武昌的胜利。故选A。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主要讨伐对象与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战场那里有吴佩孚的主力把守;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之后北伐军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故选A。 www.21-cn-jy.com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相关知识。题干给出的“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表明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故选B。 2·1·c·n·j·y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革命。据图片关键信息“革命军为解除人民的痛苦而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是国民革命时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没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国民革命,目的是打倒军阀,驱除列强。故选B。2-1-c-n-j-y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围剿红军是从1930年开始的,而且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当时日本还没有发动侵华战争,C说法错误。故选C。www-2-1-cnjy-com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黄埔军校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的北伐战争的主力军是黄埔军校的师生,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北伐战争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A项、B项、C项都是北伐胜利进军的重要事件,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所以黄埔军校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判断题
1、(1)【答案】×;改正:广东改为湖北.
【解析】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开展了北伐战争,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那里有吴佩孚的主力军10人把守。故(1)错误.
2、【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它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权。
故答案为:√ 21*cnjy*com
3、材料分析题
【答案】(1)同盟会(或中国同盟会)。(1分)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1分)
(2)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分)
(3)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战争等。(1分)(答出任意一条即可得分)
(4)意义:团结海内外华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共同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脚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共谋祖国利平统一,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等。(1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学习:孙中山先生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完善自己: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忧国忧民的意识等。(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来源:21cnj*y.co*m】
【解析】(1)本小题考查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的相关知识。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联合各革命团体,团结革命力量建立了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这也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本小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本小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属于主观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我们今天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可以团结海内外华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可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共谋祖国利平统一,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等。孙中山先生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具有不懈奋斗的坚强意志等优秀品质,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