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
课题 《日本的大化改新》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八年级上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日本的民族精神──“神道”、“武士道”精神,树立求同存异的观念。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日本的古代发展历史和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分析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重点 日本的大化改新。
难点 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学法 通过地图、图片、材料等的分析,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教法 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素材来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高度发达的文明向周边地区传播,形成了中华文明圈。而中国与日本同处东亚,一衣带水。相对落后的日本处于中华文明圈的边缘,不断积极吸收中华文明,促进自身发展。 从中日关系这一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温故知新,不断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习惯。
讲授新课 日本的由来在我国古代,起先称日本为“倭”,因为日本民族称“和”,“和”为“倭”的谐音字。“日本”就是“日出之国”的意思。至唐代,倭国是遵照唐代女皇武则天的意见才改国名为日本的。 “日本”一词即源于此。一般认为,日本国名正式使用始于7世纪。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3世纪中叶,日本中部兴起一个叫大和的古代国家。 5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 你了解日本天皇吗?请阅读课本和资料,了解天皇的由来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7世纪初,日本首次使用“天皇”称号。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尊称,是由大和国最高统治者“大王”改称而来,传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当今日本,天皇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二、大化改新背景(原因)国内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治:豪强贵族权倾朝野,致使皇权旁落。经济:世袭大贵族经济实力强大,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大唐王朝高度繁荣,朝鲜半岛上的国家也蒸蒸日上;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实行变革。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法律上: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基础。 比较一下,平城京与长安街在城市布局方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朱雀大街名称与走向相同,等等。平城京的唐招提寺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后主持兴建的。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及中国文化结合上述资料和图片,说说这些反映了日本民众的什么特点?日本民族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具有善于学习、坚忍服从等特点。 天皇的由来及其对日本的由来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天皇的由来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 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大化改新的影响:经济上,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政治上,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庄园和武士阶层的出现大化改新时推行的由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很多豪强贵族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庄园。庄园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争相蓄养武士,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日本历史上的幕府统治是怎么回事? 从12世纪末开始,武士集团的首领将军开始控制中央政权,天皇成为傀儡。幕府统治在日本历时600多年。其实质是封建军事独裁统治。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大化改新的影响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庄园和武士阶层的出现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课堂小结 依据本节课幻灯片,结果课本,总结本节课内容。 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自己谈收获,了解教学重点、难点的达成度。通过本。 活动,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人教新目标版《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高度发达的文明向周边地区传播,形成了中华文明圈。而中国与日本同处东亚,一衣带水。相对落后的日本处于中华文明圈的边缘,不断积极吸收中华文明,促进自身发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日本的由来
在我国古代,起先称日本为“倭”,因为日本民族称“和”,“和”为“倭”的谐音字。“日本”就是“日出之国”的意思。至唐代,倭国是遵照唐代女皇武则天的意见才改国名为日本的。 “日本”一词即源于此。一般认为,日本国名正式使用始于7世纪。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3世纪中期,大和兴起
北海道
九州
四国
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3世纪中叶,日本中部兴起一个叫大和的古代国家。
5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
奈良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你了解日本天皇吗?请阅读课本和资料,了解天皇的由来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7世纪初,日本首次使用“天皇”称号。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尊称,是由大和国最高统治者“大王”改称而来,传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当今日本,天皇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中大兄皇子刺杀苏我氏
公元645年(日本皇极天皇四年)6月12日,日本太极殿。这一天日本 朝廷正在接见“三韩”(新罗、百济、高句丽 )的使者,举行“受贡”仪式。随着“嘎吱吱”的一阵响声,宫门全部关闭,中大兄皇子突然拔剑刺杀了大贵族苏我氏,在场的许多
贵族大惊失色。原来这是中大兄皇子
联合改革派为改革而发动的政变。随
后孝德天皇继位,改年号为“大化”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二、大化改新
背景(原因)
国内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政治:豪强贵族权倾朝野,致使皇权旁落。
经济:世袭大贵族经济实力强大,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
大唐王朝高度繁荣,朝鲜半岛上的国家也蒸蒸日上。
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实行变革。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大化改新的内容:
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法律上: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基础。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中国隋唐 大化改新时的日本
政治 三省六部制 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经济 实行租庸调制 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通过比较,你获得什么信息?
仿照隋唐制度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大化改新完全以隋唐为师,是一次模仿唐朝的政治制度革新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日本对隋唐的学习仅仅体现在政治制度方面吗?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优雅美丽的和服是根据唐王朝的妇女服饰改良而来
日本和服
唐朝服饰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日本平城京
比较一下,平城京与长安街在城市布局方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朱雀大街名称与走向相同,等等。平城京的唐招提寺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后主持兴建的。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及中国文化
唐昭提寺(鉴真)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日本民族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具有善于学习、坚忍服从等特点。
结合上述资料和图片,说说这些反映了日本民众的什么特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大化改新的影响:
积极性:
经济上,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
政治上,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
局限性:
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庄园和武士阶层的出现
大化改新时推行的由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很多豪强贵族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庄园。
日本武士图
庄园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争相蓄养武士,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日本历史上的幕府统治是怎么回事?
从12世纪末开始,武士集团的首领将军开始控制中央政权,天皇成为傀儡。幕府统治在日本历时600多年。其实质是封建军事独裁统治。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次改革史称( )
A.查理·马特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B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
A.阿拉伯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中国
D.拜占廷帝国
C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646年正月,日本新政权颁布了《改新诏书》.下列对这一改革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 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C. 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D. 这次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B. 仿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 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A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标志着日本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
A. 伯利克里改革
B. 大化改新
C. 查理 马特改革
D. 梭伦改革
B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日本的大化改新
背景:645年,皇室和改革派发动的宫廷政变成功。
内容:
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
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法律上: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
影响:
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日本的大化改新》试卷
一、选择题
1.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建立 D.明治维新21cnjy.com
2.有学者认为,日本文明自古以来就具有“饮似长鲸吸百川”的能力。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
①大化改新 ②1861年改革 ③明治维新 ④戊戌变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c·n·j·y
3.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B.仿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4.标志着日本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
A.伯利克里改革 B.大化改新
C.查理 马特改革 D.梭伦改革21·世纪*教育网
5.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历史上曾经有两次在对外学习基础上进行的重大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关于这两次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发生于民族危亡之际 B.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C.都是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 D.都改变了社会性质21教育网
6. 日本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标志是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伯里克利改革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21*cnjy*com
7.大化改新与查理 马特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  )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www-2-1-cnjy-com
8.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又善于创新的民族。其迈入封建文明发展时代的标志是 ( )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
C.宫廷政变 D.幕府统治的形成【来源:21cnj*y.co*m】
9.大化改革是一场以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学习的是(  )
A.中国秦朝制度 B.中国汉朝制度 C.中国隋朝制度 D.中国明清制度【出处:21教育名师】
10.“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吸取外国文明”。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的是(  )
A.亚历山大东征 B.罗马的扩张
C.大化改革 D.马可.波罗来华【版权所有:21教育】
11.商鞅变法、大化改新和查理 马特改革的相同之处有(  )
A.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B.都确立土地私有制
C.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都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2.646年正月,日本新政权颁布了《改新诏书》.下列对这一改革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C.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D.这次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21*cnjy*com
13. 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C.建立法西斯专政 D.战后社会改革
14. 日本是个善于模仿的民族,其中大化改新“模仿”的是( )
A.欧美工业文明 B.中国隋唐制度 C.希腊民主制度 D.中国秦汉制度
15.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查理马特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 )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材料:简表
时间 7世纪中期
主要
内容 经济上 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请回答:
(1)这是哪个国家改革的内容?
(2)这次改革历史上称作什么?
(3)这次改革对该国历史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4)该国是怎样对待其他民族长处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www.21-cn-jy.com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诏书规定: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相当于自由民的l/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日本田令材料二:“凡天下丁男给田一倾。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给三十亩。” --唐朝(622年)武德田令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日本历史上的哪次重要改革?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日本田令和中国唐朝田令有什么共同点?这个共同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日本的这次改革带来了什么重要影响?
(3)你从日本的这次改革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编造说:“造物神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因为高低贵贱的区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21·cn·jy·com
材料二: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凡内政、外交、战争、和平、国家重要官员的任免等一切大事,皆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各机关的一切官员均由选举产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三:《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提到“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后来,日本就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侵略战争,逼老师签定了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哪一种制度?
(2)材料二体现的民主政治在什么时候达到极盛?
(3)材料三《作坊里的日本》这本书中提到日本的“第一位老师”是哪个国家?
(4)中世纪时,日本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学习并进行了哪一次重要的改革?从此次改革可以看出日本具有什么特点?这次改革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1-c-n-j-y
《日本的大化改新》试卷答案
1.B 2.B 3.A 4.B 5.D 6.A 7.D 8.B 9.C 10.C 11.A 12.D 13.A 14.B 15.D
16.(1)日本.
(2)大化改新.
(3)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实行的一次成功改革,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4)虚心地有选择地向他人的长处学习,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就能够迅速地取得进步;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只有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改革,才能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国家才能振兴.
17.(1)大化改新;充分调动了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2)共同点: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说明日本大化改新的土地制度是仿效唐朝的均田制.
(3)通过改革充分调动了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4)特点:善于模仿学习;启示: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并有所创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