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总复习
逻辑推理
房间内有三盏灯,房外有三个开关,在房子外面看不到里面的东西。你只能进门一次,问:你怎么判断哪个开关控制哪个灯?
第1节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
,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是: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
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地球的各种水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以太阳辐射为能量,通过各个环节,如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等,周而复始地连续运动、相互转化,这个过程就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5.水的循环:
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2节
1.水的电解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实验结论: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是
)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常温常压下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密度最大,结冰后
,冰浮在水面上
第3节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
2.方向: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
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取kg/m ,取m )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②F浮>G
③F浮=G
此时
④F浮=G
此时
<
注意:①
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
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
状态。

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
时,下沉
③当时,悬浮
5.
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因为漂浮时,F浮=G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
到海,其受到的浮力

根据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潜水艇:
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
因为,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第4节
1.溶液:(1)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

等物质)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3)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
的、
的混合物。
2.悬浊液、乳浊液:
名称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
下沉
上浮
举例
糖水、汽水、饮料等
石灰水、泥水、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
3.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都属于混合物。
4.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物质的溶解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
下,在
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
下,在
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两个前提条件:

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
B.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A.
B.
C.
3.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溶解度:在
下,某物质在
溶剂中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
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
(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
5.溶解度曲线:以
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
,表现为曲线陡
②影响不大,如
,表现为曲线平缓
(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6.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
×溶液的
×溶质的
(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抓住要点:混合后溶质的
不变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物质的分离
1.晶体――具有
的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
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1).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的物质,如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的物质,如硝酸钾
(2)
法,所得到的水会更纯净。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
内壁;
二低:
低于
边缘,滤液低于
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
内壁
(3)
蒸馏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
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1.水的浮力
  2.浮力的应用
题型一:水体的组成
例1:地球上水体储量最大是(

A.海洋水
B.陆地水
C.大气水
D.冰川水
题型二:水的电解
例2:有关水的电解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
B.在电解过程中,负极不断产生氢气,正极不断产生氧气
C.此实验表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水的电解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例2.水的重要性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1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      (填“1”或“2”)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2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题型三:浮力计算、大小、条件和应用
例3: (2014福建福州,12,2分)将重6
N的物体浸没在装满水的杯中,溢出了4
N的水,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
A.10
N  B.6
N  C.4
N  D.2
N
例4
.
(2013湖北宜昌,17,2分)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比较松手时两者所受的浮力(  )
木块受的浮力大  B.石块受的浮力大 C.两者受的浮力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例6.
质量相同的实心木块、铝块、铜块同时放入足够深的水槽中静止时,三个物体所受浮力(

A.
木块最大
B.
铝块最大
C.
铜块最大
D.
一样大
例7.
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所示。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和的关系,有 (  )
A.
浮力增大,=      B.
浮力减小,=
C.
浮力不变,>      D.
浮力不变,<
例8.
现将一支密度计先后放在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的液体中,如图比较两种液体的密度。
例9.有一个足够大的水池,在其水平池底竖直放置一段圆木,圆木可近视看作一个圆柱体,底面积0.8m2,高5m,密度0.7x103kg/m3.
向水池内注水,在水位到达1m时,圆木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当向水池内注水深度到达4m时,圆木受到的浮力又为多大?
题型三:物质的溶解
例10.已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在该温度下将2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搅
拌,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A.24.0%
B.28.6%
C.31.6%
D.40.0%
例11.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的溶液mg,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需加水的
质量为(

  
A
.am/b
g
B.
m(a-b)/b
g
  
C
.a/mb
g
D.
(a-b)/m
g
例12.40℃时,A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B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将两种
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蒸发等质量的溶剂,析出的晶体的质量________。
A.
A>B
B.
AC.
A=B
D.
无法确定
例13.要把150毫升密度为1.5克/厘米3的60%的硫酸稀释为25%的硫酸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1.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具有可燃性
②单质
③化合物
④无色无味
⑤沸点100℃
⑥纯净物
⑦氧化物
A.②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⑥
C.
③④⑤⑥⑦
D.
①③④⑥
2.【2014年湖南省邵阳市】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
C.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两电极均冒气泡,a管内气体与b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3.
如图所示,一物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牛;把它用绳系牢在某盐水中时,绳子拉力为3牛。则物块在_____________中所受的浮力大。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相差______________N。
第3题
4.
甲、乙、丙三个体积相同的球浮在同种液体中,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三球的密度比较是:(

A.
B.
C.
D.
5.
潜水艇在下潜和上浮且都没露出海面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下潜和上浮时,潜水艇所受重力一样
B.
下潜时所受浮力变小,上浮时所受浮力变大
C.
下潜和上浮时,潜水艇所受浮力一样
D.
下潜时所受浮力变大,上浮时所受浮力变小
6.
把完全相同的三只简易密度计,分别放入三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所示,三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和,则(

A.
B.
C.
D.
三个容器中液面不一样高,无法判定
7.有100
g
15%的NaNO3溶液,使其浓度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A.
蒸发掉42.5
g水
B.
蒸发掉50
g溶剂
C.
加入15
g
NaNO3
D.
升高温度
8.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剂质量增加
9.t℃时将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分成三份,分别加热蒸发溶剂。然后,把温度降至t℃。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的溶剂分别为10g、20g、30g,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分别为a
g、b
g、c
g,则a、b、c,三者的关系是(

A
c=2b-a
  B
c=a+b  C
c=a+2b  D
c=2a+b
10.
如图所示,物块被拎着静止,问此时物块受到哪几个力?试在图中作出各力的示意图。
11.氢气球体积为1500米3,球壳和吊篮总重2500牛,已知氢气的密度为0.09千克/米3,空气密度为1.29千克/米3,通过计算判断这个气球能吊起重为10000牛的器材吗?(g取10牛/千克)
12.有一重为2.
94牛的木块体积为600厘米3,在木块上放一砝码时,木块恰好没入水面,那么砝码的重为多少牛?如果把砝码拿走,则木块下挂一质量为多大的铁块?
(已知ρ铁=7.9克/厘米3)
13.一金属球在空气中称重是14.7N,浸没在水中称重是4.9N.已知金属球的密度为2×103kg/m3,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其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9.实验室需要配500g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8%的盐酸(密度是1.19g/cm3)多少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理第一单元知识点
整理本次课错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