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一、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区别。2.理解并记忆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并能掌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高度的计算方法。3.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地形类型和坡度陡缓。4.掌握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特征及其判断方法。二、自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两种,即________和________。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标的高度为________。2.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________;等高线稀疏,表示________。3.通过等高线的特征,我们还可以识别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常见的地形部位。4.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________距离,称为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5.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________。三、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学阶段未完成的问题以及新问题,并相互讲解。思考:1.等高线数值大小与地势高低有什么关系?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与坡度有什么关系?3.观察等高线模型,总结一下各种山体部位的特征。练一练1.甲地的海拔1500米,乙地的海拔500米,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A、1500米B、500米C、100米D、1000米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A、9003.13米B、8693.13米C、8848.13米D、9158.13米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由一对表示山谷与一对表示山脊的等高线组成的地形部位是下列的()A、盆地B、鞍部C、山顶D、陡崖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处等高线呈弯曲状,若曲线向高处方向凸出时,该处的地形部位应是下列的()A、鞍部B、山脊C、陡崖D、山谷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A、山地B、丘陵C、平原D、高原五、综合能力训练:(各小组组内交流,做完后,对照答案)读“等高线地形图”(如图1.3-17所示)回答:(1)若仅从地形方面考虑,请比较从B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简述理由___________。(2)若自A点沿直线向B点行进,那么行进方向是___________,自A点到C点行进,则行进方向是___________。(3)若A点海拔265米,则该点高出B点___________米。D点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_。(4)据测量,A点到C点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A点到B点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那么A点到B点的实地距离比A点到C点的实地距离近多少?六、组内交流我本节课学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获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理解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自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海拔相对高度海拔坡陡坡缓3.山峰山脊山谷陡崖4.垂直海拔米5.海拔海拔等高线三、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学阶段未完成的问题以及新问题,并相互讲解。1.等高线数值大说明地势高,数值小说明地势低。2.等高线密集处,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处,坡度缓。3.略练一练D2.A3.B4.D5.C综合能力训练(1)C到A容易,因为C到A高线比较稀疏表示坡度和缓。(2)东北东南(3)45山脊(4)75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