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 8《平均数》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 8《平均数》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平均数》教学反思
平均数教学是统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平均数的知识,以前总是把它当作一种典型应用题来教学的,即所谓的求平均数应用题。但是,从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来看,教学中更应该强调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特征的把握,注重其统计含义的理解,让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正确地运用它去解决问题。

教学中我没有只停留在“简单地给出若干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上,而是把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涵的丰富,让学生再实践应用中,去把握平均数的特征,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
这节课与以往教学平均数的呈现方式不同。我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在这节课上我注重了让孩子们自主学习,以检测的方式检查学生们的自学成果,关注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改提出:“数学要体现生活性”“学有用的数学”。本节课我在设计练习时设计了“小河游泳”:一条小河平均水深0.8米,小明身高1.3米,他下河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使孩子们在讨论中加深了对“平均水深”的理解,从中体会到了应用数学知识要灵活。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没有充分运用好教材中提供的统计图,课堂上未能对每个学生举出的平均数实例进行探索、拓展应用,课结束时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时只是泛谈体会和收获。运用这一模式时,教师说的还是稍微多,未体现“兵教兵”,
在教学过程中没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生为本。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合作交流的细节上还要落到实处,在小组讨论之前,学生缺少独立的思考时间。另外,我对课堂中的生成问题处理不够灵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顺应学生的认知需求,因势利导,让教学富有灵性。
课堂是一个活生生的学习过程,在不断的变化当中,没有谁能完全知道下一个学生会说什么,但教师只要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了然于胸,在课堂上把精力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思学生之所思、想学生之所想,,与学生平等和谐地交流,顺势而行不断将教学推近教学目标,直至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师要达到这一境界,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认识到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如果是上公开课,更应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交流沟通的过程,我们的课是为学生而上的,与听课教师无关。其次,教师必须要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敏捷的教学机智,非凡的驾驭课堂和学生的能力,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每一堂课中的思索与积累。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努力,认真设计每一份教案、设计出高质量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根据学生状况对教学进行灵活、合理的调整,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使我所上的每一节数学课都是高质量、高效率,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