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上课)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3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上课)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1张PPT。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内匪指的是谁?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势力? 材料: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1933年4月10日蒋介石对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的训话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几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面对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惶恐不按。蒋介石为了消除“心腹之患”,便大举“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
敌强我弱博古李德“左”倾错误主张博古李德
德国慕尼黑人
共产国际派中国红色政权军事顾问王明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进攻中的冒险主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红军长征的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自主阅读 了解概况阅读教材,根据中央红军的足迹,找出和红军长征有关的重大事件,画出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第五次“反围剿” ;湘江战役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
会宁会师(1936年10月)005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阅读地图,说说长征经过了哪些省份,并在黑板上画出简易长征路线示意图。自主阅读 了解概况赣、湘、桂、黔、滇、西康、川、陕、宁、甘瑞金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吴起、会宁会师画出长征线路示意图 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说说湘江战役惨烈的程度并分析原因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最大的败仗是湘江战役。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同国民党军队在湘江地区浴血奋战,损失巨大,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86000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湘江战役一渡赤水 放弃渡江 游弋扎西
二渡赤水 避实击虚 拿回遵义
三渡赤水 放弃遵义 假装北上
四渡赤水 回师贵阳 巧渡金沙从四渡赤水可以看出,红军作战发生了什么变化?四渡赤水 比较第五次”反围剿”、湘江战役和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说说党和红军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认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遵义会议前革命形势极端危急: “左倾”教条主义路线指挥(全线出击、分兵把守、携带辎重、阵地决战)
遵义会议后长征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运动歼敌、声东击西、轻装上阵、机动灵活)发生转变主要原因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_____年1月 ______会议会议内容:
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
肯定了_________________
选举了_________________
组成了(会后)__________
会议意义:
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
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
挽救了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小卡片很重要哦!1935遵义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毛泽东军事上的正确主张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三人军事小组“左”倾错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党、红军和革命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转折点幼稚 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 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 ——毛泽东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封的将帅中,中将以上的共254人,其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 长征的胜利有什么意义?一是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二是红军长征的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三是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感悟长征魂“鹅毛般的大雪,在铅色的天空中飞舞着、飞舞着,天很沉重、风很沉重,雪很沉重。   
一支由军长亲自率领的红军队伍,冲破了枪林弹雨的围追堵截,艰难地行进在茫茫的风雪中,气温骤然降到零下三十多度。在这片把温暖和希望都降到了ˇ最低限度的风雪中,只见那红色的帽徽,像一颗颗火种在闪闪地跳动、跳动着……   
突然,队伍停了下来,有人喊:“前面有人冻死了!”军长一震,疾步朝前走去……在一颗高大的松树下,一位战士背依着树干,坐在雪窝里一动也不动。他的左手夹着半截子用树叶卷成的烟,小心地放在胸前,仿佛在最寒冷的时刻还在渴望着一只烟的温暖,他的右手握着一个小纸包,脸上还挂着一丝已经冷却了的笑容。军长忍住心头的悲痛打开了纸包,一颗红红的小辣椒跳进了军长的眼帘,这是辣椒吗?不,在最寒冷的时刻这是温暖,这是希望,这是生命啊!军长的眼睛湿润了,他用颤抖的手轻轻拂去战士肩头的积雪,突然,他惊异地发现,《丰碑》那战士穿的是那样的单薄,单薄的如同一张纸裹着他瘦弱的身躯,棉衣呢?为什么没发给他棉衣!军长火冒三丈,两眼发红,大声吼道:“给我找军需处长!”警卫员呆呆地望着军长愣住了。“给我找军需处长!”队伍里没有一个人走动。“给我找军需处长!”警卫员再也忍不住了,说:“报告军长,他就是刚任命的军需处长……”   
军长愣住了,他望着雕像般的军需处长,眼泪不由得流了下来。他用仅有的几根火柴慢慢地点燃了军需处长手中的半截烟,又把那颗红辣椒高高地举过头顶,就像举起一把火炬照耀着前程,然后向军需处长缓缓地举起了右手,紧接着一只又一只的右手在缓缓地举起、举起……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如同一曲悲壮的哀歌,在雪地的上空久久、久久地回荡。”  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
悲观的、失望的情绪等。
红军内部的分歧和争议等。
……
长征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你是怎样理解长征精神的?动脑筋感悟长征精神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wēi yí 1.这首诗描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知道作者是谁吗?
长征 毛泽东2.诗中反映了红军长征克服了那些艰难险阻?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3. 诗中“三军”具体指哪些部队?这场斗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长征课堂小结原因:时间:经过:遵义会议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历史意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瑞金(1934.10) →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1935.1)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雪山→草地→吴起镇会师(1935.10) →会宁会师(1936.10)1935年1月,遵义结束“左”倾错误,
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3长征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