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14体温调节1.热量来源有机物的氧化放能。2.热量平衡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 (1)产热途径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2)散热途径汗液的蒸发呼气、排尿和排便等 3.调节过程 (1)低温环境 生物的体温及其调节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人在寒冷环境中(2)人在炎热环境中综合叙述图易错点拨1、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当外界环境温度低时,体温的调节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当外界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体温时,体温的调节仅由神经调节来完成。 2、人的体温调节有产热和散热双重调节机制。人体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维持机体体温的恒定。3、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机制如下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4、寒冷时,激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加强,增加产热量的激素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战栗是骨骼肌的不自主地收缩,不受大脑皮层支配。2017全国2卷,30题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如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___,汗液分泌会__________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__________。(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_________,分解代谢会_________。【答案】(1)舒张增加(2)增加(3)排除41℃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引起的(4)增加增强答题思路【考点】体温调节和对照实验【点拨】解答该题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炎热条件和寒冷条件下动物体温平衡调节,注意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易错点为对照组设置的目的,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目的就是排除除自变量外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的目的是排除41℃以外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引起的,更好的说明实验组的科学性。【命题意图】本专题考查体温调节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体温调节机制解释问题,设置对照实验。【命题规律】体温调节是内环境稳态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结合的典例,通常考查调节机制以及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互关系。【方法点拨】明确体温调节机制是解题关键(1)相关结构的位置名称位置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产热部位安静时主要是肝脏,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散热部位主要是皮肤(2)体温调节的原理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的过程。(3)散热和产热的过程散热途径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产热途径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在增加产热方面,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属于协同关系。(4)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5)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1.【2017年海南理综卷,14】当外界温度高于动物体温时,下列不利于动物散热的是A.马出汗B.猴子在水里玩耍中·华.资源%库C.犬伸出舌加速喘息D.牛排尿量减少【答案】D【解析】体内的水分排除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牛排尿量减少不利于散热。2.【2017年江苏理综卷,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答案】B3.【2017届衡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如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几种方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①中表示的是激素调节有关内容,则细胞甲可以是下丘脑B.若图②表示的是神经调节内容,则甲细胞分泌的可以是氨基酸等化学物质C.若图③表示免疫调节有关知识,图③可以表示细胞免疫某一过程D.细胞信息交流都需要相应的受体【答案】D【解析】若①中表示的是激素调节有关内容,则细胞甲可以是下丘脑,其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A正确;若图②表示的是神经调节内容,则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类,B正确;若图③表示免疫调节有关知识,则图③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引起靶细胞的裂解死亡,C正确;细胞信息交流不一定都需要相应的受体,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实现信息的交流,D错误。4.【蚌埠二中新高三2017年7月模拟生物试题】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出汗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出汗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C.出汗的作用是使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D.出汗时汗腺导管重吸收Na+,ADP增加【答案】C5.【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年高考模拟卷二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冬天,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里出来到操场上跑操,由于教室内外温度很大,机体需经过一系列调节活动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请回答下列问题(1)寒冷可引起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皮肤的__________。在此调节过程中,由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传出神经调控的效应器除了上述的毛细血管外,还主要有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2)刚到寒冷的环境时,甲状腺直接在___________激素的作用下分泌活动增强。调查发现,学生在寒冷的室外比温暖的室内的“精气神”要大,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关系的角度可以判断甲状腺激素还有_____________的功能。(3)由于室内外温差很大,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同学们的身体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即使是在夏季,医生也建议,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其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散热量(热量散失)汗腺、骨骼肌、肝脏(2)促甲状腺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3)低温环境的刺激,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毛细血管收缩、出汗减少,最终导致机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出(2)刚到寒冷的环境时,甲状腺直接在促甲状腺激素的作下分泌活动增强。学生在寒冷的室外比温暧的室内“精神头”要大,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可以判断甲状腺激素还有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功能。(3)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其主要依据是低温环境的刺激,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毛细血管收缩、产热减少,最终导致机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出。6.【上海市普陀区2017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生物试题】下图为某小型哺乳动物受持续寒冷刺激时,机体调节脂肪细胞代谢的过程。(1)在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过程中,下丘脑能分泌_____________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_____________激素,该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又能(填编号)______________(①促进;②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上述激素,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2)据图可知,小泡内暂存的物质(结构)C为________;物质B为_______。(3)据图可知,机体受寒冷刺激时,肾上腺素参与体温调节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4)机体遇到寒冷刺激,除了能通过上图示意的代谢方式调节体温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方式来调节体温,例如通过皮肤血管(填编号)___________(①舒张;②收缩),减少热量的散失。(5)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在机体严重失血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大量增加可使血压不致下降过多,请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促甲状腺②(负)反馈(2)肾上腺素受体脂肪酸(3)肾上腺素与脂肪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先使ATP转变为cAMP;cAMP能促进甘油三酯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从而促进机体增加产热(4)物理②(5)抗利尿激素浓度升高,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血量增加,因而使血压不致下降过多(2)据图可知,C能够与肾上腺素结合,可判断物质(结构)C为肾上腺素受体;图中A是脂肪,则B是脂肪酸、D是丙酮酸(3)据图可知,机体受寒冷刺激时,肾上腺素参与体温调节的作用机理是肾上腺素与脂肪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先使ATP转变为cAMP;cAMP能促进甘油三酯(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从而促进机体增加产热。(4)机体遇到寒冷刺激,除了能通过上图示意的代谢方式调节体温外,还可以通过物理方式来调节体温,例如通过皮肤血管②收缩,减少热量的散失。(5)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在机体严重失血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大量增加可使血压不致下降过多,其作用机理是抗利尿激素浓度升高,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血量增加,因而使血压不致下降过多。7.【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7届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在神经和激素的调控下,人体能够适应寒冷的环境。回答下列问题(1)皮肤中的温度感受器是由感觉神经细胞的__________(“树突膜”或“轴突膜”)参与构成。(2)人处于寒冷环境中,可以通过多穿衣服、骨骼肌不由自主战栗、汗腺分泌减少等途径来调节体温,这说明参与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至少有__________、脊髓、____________。(3)下图是体温调节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图中字母表示腺体、“+”表示促进、“一”表示抑制、数字表示过程,代表反馈调节的过程是__________,代表分级调节的过程是___________。(4)有一种疾病是免疫系统将甲状腺细胞膜上的某种成分(M)当作抗原处理,体内产生了大量相应抗体,抗体与M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则M最可能是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_______,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病。【答案】(1)树突膜(2)大脑皮层下丘脑(3)①④②③(4)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自身免疫(3)根据以上分析,代表反馈调节的过程是①④,代表分级调节的过程是②③。(4)根据提供信息分析,M位于甲状腺细胞的表面,与抗体结合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说明抗体类似于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则M是甲状腺细胞表面的受体,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8.【2017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某科研小组将一组小鼠依次置于25℃、0℃,25℃环境中,在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共测了9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这些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鼠由25℃环境到0℃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皮肤血流量,以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散热量来应对寒冷环境。据表分析,指标___________(填“A”、“B”或“C”)代表皮肤血流量。(2)据实验中第3~第5次的测量结果可以推断指标_______(填“A”或“B”)是TSH,原因是____。(3)为进一步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小鼠有出汗现象;刺激下丘脑的后部,出现寒颤现象。这说明小鼠产热中枢是在下丘脑的___________(填“前部”或“后部”)。【答案】(1)减少C(2)BTSH的含量变化受TRH的调控,小鼠由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时,TRH先上升,TSH后上升。故对照表中数据分析B是TSH(3)后部(3)机体在寒冷环境中时,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性的战栗(寒颤)来增加产热量,在炎热环境中时,机体可通过排汗来增加散热量。因此,根据题意可知,小鼠产热中枢是在下丘脑的后部。9.【2016高考模拟试题】家兔的内分泌系统与人体相似,如图为其下丘脑与部分其他内分泌腺或效应器功能关系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若处于寒冷环境中,家兔对寒冷刺激产生的生命活动调节属于____调节,激素____的分泌量将会增加,这两种激素在此调节过程中的关系是协同作用。(2)图中虚线所示箭头表示激素分泌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对于维持动物体内激素D的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3)若切除甲状腺的三分之一,激素D的分泌将会____,激素A的分泌将会____;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____,家兔的尿量将____,激素F的分泌量将____。(4)为了探究高温能否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活性,请完成如下实验设计材料和用具性别、日龄、大小相同的健康家兔数只,常温下的甲状腺激素溶液、用100℃沸水处理1h的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饲养条件适宜。(实验提示给药途径为灌胃,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作要求)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与步骤①取相同数量的上述家兔分为甲、乙、丙三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持续灌胃数天后测定甲、乙、丙三组家兔的耗氧量。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神经-激素;D、E;(2)反馈调节;(3)减少;增加;降低;增加;不变;(4)实验原理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细胞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加。方法与步骤②甲组家兔用蒸馏水灌胃,乙组家兔用常温下的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丙组家兔用100℃沸水处理1h的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①若乙组家兔耗氧量最大,而甲、丙两组耗氧量相同,说明高温使甲状腺激素失活;②若乙组家兔耗氧量最大,丙组次之,甲组耗氧量最小,说明高温使甲状腺激素活性降低;③若乙、丙两组家兔耗氧量相同,而甲组耗氧量较小,说明高温对甲状腺激素活性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