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16免疫调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1)组成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2)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1)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2)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 (3)方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4)过程 ①体液免疫 ②细胞免疫3.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知识点拨识别抗原和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1、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2、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只能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因而没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除吞噬细胞以外①中其余的细胞都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 3、抗体与抗原结合后的反应 ①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揶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黏附。②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抗原靶细胞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①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密切接触②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免疫作用联系①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而散布;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彻底消灭②细胞免疫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与抗体结合而被消灭③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免疫调节的类型免疫调节的类型免疫调节的类型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由皮肤、黏膜构成人体的人体免疫第一道防线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的第二道防线。人生来就有,不是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1)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2)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 (3)方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4)过程 ①体液免疫 ②细胞免疫(4)主动免疫利用抗原刺激,使机体产生抗体的方法,而非直接自体外引入抗体。主动免疫对随后的感染有高度抵抗的能力。可通过疾病病原体本身或通过免疫接种(使用已杀死的或弱化的疫苗或类毒素)产生。免疫须经几天,几个星期或更长时间才出现,但能长久甚至终生保持,且通过注射所需抗原很容易再活化。(5)被动免疫机体通过获得外源性免疫效应分子(如抗体等)或免疫效应细胞而获得的相应免疫力。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区别主动免疫接种的是灭活或减毒的抗原,而被动免疫接种的事抗体。 知识点拨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判断方法1、据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2、根据抗原的种类如果抗原只进入体液,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进入组织细胞,则为细胞免疫。2017天津,2题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A.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B.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答案】C答题思路【考点】免疫调节,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要求考生熟记非特异性免疫的类型,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免疫调节,要求学生熟悉免疫调节功能、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区别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命题规律】主要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免疫相关细胞来源和功能等。【方法点拨】1.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1.【2017年全国Ⅰ卷,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答案】C2.【2017年江苏卷,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答案】B【解析】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饥饿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因此血液流经肝脏时血糖浓度会升高,B正确;寒冷环境下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故寒冷环境中产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量,C错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则其上含有抗利尿激素受体,即其细胞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能受其调控,则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中不能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错误。3.【2016年江苏卷,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答案】D4.【2015年福建卷,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答案】A【解析】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依题意患者体内过度激活的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死亡而发病应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应低于正常水平,B错误;效应T细胞直接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错误;免疫增强剂促进T细胞增殖将导致效应T细胞数目增多,继而加重病情,D错误。5.【2015年全国Ⅱ卷,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答案】D6.【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给人体注射流感疫苗能有效预防流感病毒的感染,流感疫苗的作用是()A.增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B.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特异性的记忆细胞和抗体C.特异性识别并清除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D.提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免疫力【答案】B【解析】注射疫苗属于主动免疫,主动免疫是指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从而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特异性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故选B。7.【河南省2017年高考(全国1卷)诊断卷(A)理综生物试题】研究人员从人类的乳汁中分离出一种抗体,该抗体能阻止HIV(艾滋病病毒)通过人体的皮肤黏膜进行传播,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泌该抗体的免疫细胞可能是浆细胞或记忆细胞B.HIV主要通过攻击B淋巴细胞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C.抗体在皮肤黏膜处发挥的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被HIV感染的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降低【答案】D8.【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7届高三6月高考热身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如图为机体内发生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的流程图,图中甲~丁代表不同物质,字母代表不同的细胞,数字代表不同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呈递抗原的过程是②B.据图示可知,第二次注射甲时,产生的浆细胞来源于EC.与体液免疫相比,过敏反应特有的过程包括⑧⑩D.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免疫的免疫细胞是上图中的A【答案】B9.(2017年北京卷,31)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_______________(写出三类)。(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_________________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_________________中枢,引起发热。(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_________________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1、2组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_______________,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答案】(1)单糖、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其中三类)(2)识别(3)体温调节(4)特异 生存与繁衍(5)①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 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 ②人体细胞的线粒体【解析】(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包括蛋白质、糖类和核酸,构成这些大分子有机物的单位有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核苷酸等。(2)疟原虫进入血液循环后可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识别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特异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生存和繁衍,并在机体内保留下来。(5)①分析表格数据可知,1组不加入青蒿素作为对照,2组加入青蒿素作为实验,结果是加入青蒿素后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变小,表明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②由于青蒿素能抑制疟原虫线粒体的功能阻止其繁殖,可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人体细胞的线粒体,此举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8.(2016年海南卷,27)某科研小组给实验小鼠接种致病菌E建立了细菌性腹泻病模型,并用某复方草药对其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草药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能提高IgG等抗体的分泌量。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致病菌要入侵机体,首先需要穿过的身体屏障是______________。(2)初次接种致病菌E后,进入吞噬细胞内的致病菌E可被________这一细胞器处理。(3)双缩脲试剂能与该腹泻病模型小鼠的血清样本产生紫色反应,该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血清中含有抗致病菌E的IgG,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皮肤、黏膜 (2)溶酶体 (3)不能 双缩脲试剂可以与血清样本中的各种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不能检测出某种特定的蛋白质(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