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神奇的微生物世界备战2018年高考生物之生活中的生物系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1神奇的微生物世界备战2018年高考生物之生活中的生物系列

资源简介

专题01
神奇的微生物世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把掉在地上的食物扔掉,饭前便后要洗手。
为什么呢?因为掉在地上的食物沾满了细菌,吃了会生病,吃饭前和如厕后手上也会有细菌,生病和细菌总是联系在一起,大家都有这么一个认识。
当然,这也难怪,因为在人类的历史上,很多重大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世界里面的细菌和病毒所引起的,比如像瘟疫、霍乱、流感、肝炎、肺炎、肺结核、SARS、禽流感等等,这些疾病给人们带来了难以忘怀的伤痛,甚至有的是刻骨铭心的悲哀,这也难怪,人们不得不对微生物产生一些恐惧。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个体微小,肉眼看不见或分辨不清楚,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地球上面孕育着千姿百态、缤纷多彩的生命,在这个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生命世界里面,除了我们看到的动物和植物以外,还有一个世界,那就是一个神奇的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大千世界——微生物世界。很多微生物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微生物是我们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既是我们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
微生物一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既然微生物是肉眼看不到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在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位划时代的人物,显微镜的发明者——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1676年发明了显微镜,揭开了微生物神秘的面纱,让我们看到了崭新的、五彩缤纷的微生物世界。
考点1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
如图所示是普通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2.各部分重要结构的作用见下表
结构
作用
镜头
目镜
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
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反光镜
平面镜
反射光线,用于光线较强时
凹面镜
反射光线,用于光线较弱时
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上升或下降(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
使镜筒上升或下降(幅度小)
转换器
转换物镜
光圈
调节视野亮度,有大小之分
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实验原理
①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③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2)操作步骤
1.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乙图中铺满视野共160个细胞,目镜不变,物镜增加4倍,视野中细胞约10个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①②表示目镜,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③④表示物镜,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之间的距离越近,反之则越远。丙细胞体积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少,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应选用甲中②③⑤组合,A错误;从图中的乙转为丙,要先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改用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还要调整视野亮度,故正确调节顺序为: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亮度(调节光圈或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B错误;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0倍,C错误;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直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放大,物镜增加4倍,物像面积放大了16倍,故看到的细胞个数为160×1/16=10(个),D正确。
2.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蓝藻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以及中心体等结构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
【参考答案】C
1.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使用“四字”口诀:
找: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并调节至清晰。
移:将观察点“移”到视野中央。
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调:“调”节光圈及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显微镜成的像为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虚像,即物像与实物是倒置的,将物像水平旋转180°后与实物的位置相同。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2)总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4.低倍镜与高倍镜视野的区别
项目
视野范围
视野亮度
细胞数目
细胞大小
低倍镜




高倍镜




考点2
微生物的介绍
1.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和细胞结构的差异把微生物分为两大类型,一个类型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一个类型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2.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
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
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
都是DNA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遗传物质DNA分布的区域称拟核;无染色体
有核膜和核仁;核中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细胞壁
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形成的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举例
放线菌、蓝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
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
增殖方式
一般是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4.细胞结构统一性的体现
(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共性:均有细胞膜、细胞质,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2)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拟核。细胞质中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1.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的是
A.噬菌体和根霉
B.细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
D.衣藻和变形虫
【参考答案】D
2.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尿道炎较难治愈。如图是支原体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支原体是原核生物,通过无丝分裂而增殖
B.细胞膜和核膜构成支原体的生物膜系统
C.在mRNA合成的同时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
D.青霉素能抑制细胞壁的形成,可用于治疗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
【参考答案】C
一、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各自的优势
1.原核生物 
(1)DNA量少,只有一条由环状DNA分子构成的单个染色体,在转录翻译的过程中不易出错。
(2)以简单二分裂方式繁殖,无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保证了子代与亲代在遗传上的一致性。
(3)原核生物生态分布极其广泛,生理性能也十分复杂。
(4)繁殖方式简单,大大加快了繁殖速度。
2.真核生物
(1)细胞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分区进行,保证了整个过程的顺利。
(3)真核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有专门的DNA复制期(S期),更进一步地保证了DNA完全复制。
(4)真核生物细胞具微管结构,能够维持细胞形态,辅助细胞内运输,与其他蛋白共同装配成纺锤体,基粒,中心粒,鞭毛,纤毛神经管等结构。而鞭毛和纤毛的运动在生殖细胞——精子的运动过程中具重要作用。
(5)真核生物遗传重组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重组,这使得后代具有遗传多样性。
(6)真核生物细胞具有多种细胞器,各自分工、相互合作,有利于各个过程的有序进行。
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判断
1.“菌”类的判断:凡“菌”字前面有“杆”“球”“弧”及“螺旋”等字的都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而酵母菌、霉菌及食用菌等则为真核生物。
2.“藻”类的判断:藻类的种类很多,常见的藻类有蓝藻(如念珠藻、颤藻、螺旋藻、发菜等),绿藻(如紫菜、石花菜等),褐藻(如海带、裙带菜等),红藻(如衣藻、水绵、小球藻、团藻等)。其中蓝藻为原核生物,其他藻类为真核生物。
3.“三看”法判断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1)看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则是真核生物,无则是原核生物。
(2)看细胞器种类:只有核糖体的为原核生物,细胞器种类多的是真核生物。
(3)看细胞壁与细胞的形状:具有细胞壁,细胞呈现本物种(或生物类群)特有的形状,如细菌呈现球状、杆状或螺旋状,为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呈现较规则的形状,如植物的细胞为正方形或长方形,为真核生物。
1.下列各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操作是
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C.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D.转换高倍物镜之后,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答案】B
【解析】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以增大光强度,A项正确;转换高倍物镜不需升高镜筒,B项错误;物与像位置关系相反,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C项正确;转换高倍物镜之后,由于镜头离装片较近,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以免损坏装片,D项正确。
2.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换高倍镜前,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B.换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C.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需调节反光镜或通光孔
D.换高倍镜后,扩大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物象的倍数
【答案】A
3.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的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1所示。图2是图1中a组合观察到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组合视野最暗
B.d组合可能观察不到细胞
C.b组合比c组合看到的细胞数少
D.由a组合转变为c组合进行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答案】B
【解析】物镜镜头离载玻片越远,说明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所以a条件下视野最亮;物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装片中材料的范围越小,图2是图1中a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物像偏向视野的右下方,在d条件下观察的范围变小,很可能观察不到细胞;b条件下比c条件下的物镜放大倍数小,看到的细胞数更多;显微镜下移动装片的原则是“偏哪移哪”,图2中的物像偏向右下方,为了将物像移向视野的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
4.显微镜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均为10×时,视野中观察到64个细胞排成一条直线,若物镜放大倍数换为
40×,则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为
A.4
B.8
C.16
D.64
【答案】C
【解析】当显微镜视野中细胞排成一条直线时,换镜后的细胞数目与扩大倍数成反比,即物镜放大倍数换为40×后的细胞数=64/4=16个,C正确。
5.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某单细胞生物是否为真核生物的依据
A.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有无多种细胞器
C.有无染色体
D.有无核糖体
【答案】D
6.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①噬菌体

②蓝藻
③酵母菌
④乳酸菌
⑤支原体
⑥水绵
⑦小球藻
⑧葡萄球菌
⑨链霉菌
⑩根霉菌
A.①②④⑤⑧⑨
B.①②③④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⑩
D.②④⑤⑥⑦⑩
【答案】A
【解析】①是病毒,②④⑤⑧⑨是原核生物,③⑥⑦⑩是真核生物,B、C、D错误,选A。
7.如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左移动玻片
⑥向右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
B.②①⑤④
C.①④②⑤
D.⑤④③②
【答案】D
【解析】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即物像在视野的左方,实物在视野的右方。分析图示可知:(1)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2)是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要把视野中的细胞甲由(1)转为(2),即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是: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细胞甲,然后将其向左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因高倍镜下的视野较暗,要调节光圈,增加进光量,同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综上所述,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⑤④③②,D项正确,A、B、C三项均错误。
8.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C.单细胞生物个体的生命活动即细胞的生命活动
D.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命活动是以细胞的生命活动为基础进行的
【答案】A
9.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被污染后,滋生了许多杂菌,它们共同构成种群
B.木棉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C.一只飞翔的鸽子属于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
D.生命系统各个层次各自独立,各层次之间无联系
【答案】C
【解析】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被污染后,滋生了许多杂菌,它们共同构成群落,A错误;木棉是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B错误;一只飞翔的鸽子属于生命系统中的个体,C正确;生命系统层层相依,D错误。
10.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B.艾滋病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变形虫的细胞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D.缩手反射的完成需要多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
【答案】B
【解析】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A项正确;艾滋病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B项不正确;因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故变形虫的细胞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C项正确;缩手反射的完成需要多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D项正确。
11.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的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藓类植物的叶片大,在高倍显微镜下易找到,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若目镜放大倍数是10,物镜放大倍数是40,则被观察的细胞面积放大400倍
C.换用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答案】D
12.下列藻类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伞藻
B.衣藻
C.硅藻
D.颤藻
【答案】D
【解析】伞藻是单细胞真核生物,A不符合题意;衣藻是单细胞真核生物,B不符合题意;硅藻是单细胞真核生物,C不符合题意;颤藻属于原核生物,D符合题意。
13.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能进行无丝分裂
B.都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答案】C
【解析】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特有的,原核生物一般进行二分裂,A错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因为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且真核细胞的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都能合成蛋白质且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
14.里约奥运会跳水比赛第一天的场地,水池变为绿色,这一现象与水中的藻类生物有关,下列关于绿藻和蓝藻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含有光合色素
B.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C.都含有核糖体
D.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答案】D
【解析】绿藻和蓝藻都含有光合色素,因此都能进行光合作用,A项正确;绿藻和蓝藻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都能发生基因突变,B项正确;绿藻和蓝藻都含有核糖体,C项正确;绿藻属于真核生物,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而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特有的分裂方式,故D项错误。
15.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下列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各细胞均具有核糖体
B.具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生物有①②③
C.①和④是一类生物,②③⑤是一类生物
D.各细胞结构上的差异性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细胞类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A正确;图中①②③属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而④⑤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核膜、核仁和染色体,B正确;图中①②③属于真核生物,④⑤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各细胞结构上的差异性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D正确。
16.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统一性。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是完全相同的
B.都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C.细胞都具有细胞质和细胞膜
D.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具有叶绿体
【答案】C
17.下列关于HIV、幽门螺杆菌、人体肿瘤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有
DNA
B.都具有增殖能力
C.都属原核生物
D.都含有核糖体
【答案】B
【解析】HIV中含有RNA,不含DNA,A错误;HIV、幽门螺杆菌、人体肿瘤细胞三者都能增殖,B正确;HIV是病毒,不属于原核生物,人肿瘤细胞也不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HIV内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D错误。
18.在细胞学说创立的过程中,有很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B.虎克第一次观察到了活的细胞并为之命名
C.施莱登和施旺共同证明了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魏尔肖的著名论断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修正
【答案】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