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大战的新阶段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各战场重要战役及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视频形象地感知二战的进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反法西斯的过程中,体会国家利益始终是各国发展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出发点。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战胜邪恶。2学情分析学生对二战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珍珠港事件。但缺乏对战争胜负原因的客观分析。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同时对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原因缺乏客观认知。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过程,必然性,意义。教学难点: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大战的新阶段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战的初期阶段(1939.9——1941.6),这节课我们来看二战的扩大阶段一.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侵略同盟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法西斯轴心集团形成的背景、过程及影响(自主学习)(一)背景相似之处:政治、经济、军事--孤立。西方绥靖政策助长野心--反共。3.战略需要—相互支持。(二)经过1936.1937.1940(三)影响1. “柏林—罗马—东京”三国轴心形成,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侵略集团的形成。2.加强了法西斯国家在对外侵略扩张中的合作,战争一步步扩展,相继爆发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师:在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加快相互勾结的步伐,通过相互勾结,进一步扩大侵略,争夺世界霸权。标志着三国勾结到一起的事件是《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掌握三个时间:1936年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该协定。至此,三个法西斯国家结成政治同盟。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三个法西斯国家结成军事同盟。师:为什么叫轴心国 源于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在《德意同盟条约》签定后不久对此评价的一次演说:“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柏林和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探究:为什么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结盟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ppt材料分析)材料一:希特勒说得十分明白:“我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止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材料二:“日本驻英国大使吉田茂也曾一语道破天机:”尽管军部说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这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骨子里显然是要和德、意联合起来对抗英法,并进而对抗美国。”师总结:1.不愿过早刺激西方,要欺骗麻痹西方国家。2.苏联和共产国际也是一种威胁。、一.苏德战争爆发(一)德国侵略苏联的原因(学生讨论完成)“如果要在欧洲取得领土,只有在牺牲俄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希特勒《我的奋斗》1)根本原因: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2)直接原因:入侵英国受阻。得新的土地,只有在牺牲俄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那里有更加广阔的土地。德国入侵苏联的根本原因是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既然如此,为何在二战爆发之前,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呢 只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的权宜之计。希特勒的计划是占领西欧之后的下一步就是入侵苏联。但是在入侵英国时受阻,德国遭到挫败。希特勒认为英国不肯屈服是寄希望于苏联参战,因此首先必须摧毁苏联。直接促使德国入侵苏联的因素是入侵英国受阻,遂将视线转向东方,入侵苏联。(二)苏德战争爆发1.德国突袭苏联 “巴巴罗萨计划”(简介“巴巴罗萨计划”)时间:战术:影响:展示德军入侵地图2.初期战况及原因师:苏联对于德国的进攻准备很不充分的。虽然知道苏德之战不可避免,虽然间谍多次向斯大林汇报,德国将在1941年夏进攻苏联,但斯大林认为,英国和德国的战争见分晓之前,德国还没有能力进犯苏联。由于对德国进攻时间估计错误,认为早着呢,所以战争准备工作迟缓,战争准备不充分。在此之前的30年代苏联出现大清洗运动,宣称清晰党内的反党叛国分子,类似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政治迫害运动,在苏联军队中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惨遭迫害,首先受害的是军区司令员,他们几乎被消灭的只剩1个人。然后就是对其他指挥人员的清洗:约有70%的军长,60%的师长,50%的团长,20%——25%的其他指挥人员遭到清洗。战前大清洗运动毫无根据的镇压,使苏联丧失了大量优秀的指挥员。在大战开始时,军队中许多职务都由年轻干部担任,他们缺乏在复杂环境中统帅军 队的能力和经验,导致作战失利。苏联在战略部署上犯了严重的错误,把主要兵力放在国界线附近,导致德军以闪电战突破防线之后,苏联很难再迅速组织起进一步的防御,使德军迅速向前推进。(1)德国方面:经济、军事力量强大(控制整个欧洲心脏地带);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没有西线牵制)。(2)苏联方面: 落后,部署不当(过于靠近国界线),指挥不力(大清洗);对德国进攻时间估计错误,战争准备不充分;师:尽管苏联蒙受了重大损失,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首先充分体现在莫斯科保卫战中。3.莫斯科保卫战 1941.10-1942初播放莫斯科保卫战视频。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原因:(1)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顽强的抵抗。(2)苏联的严寒冬季使缺乏冬季作战准备的德军战斗力大大下降。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意义:对苏:苏联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顶住了德军的压力对德: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闪电战的破产;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整个战局: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决心;使二战扩大,同时美英调整对苏政策,从而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师:并非苏德战场的转折性战役,遭受重创的德军仍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在夏仍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但德军已无力在苏德战场发动全面进攻,为后来的惨败埋下隐患。三.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一)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结合教材思考)根本原因:日美争夺亚太地区的必然结果(矛盾激化)直接原因:美英等国对日本的贸易禁运有利条件希特勒在欧洲胜利进军,英法等大国自顾不暇。美国毫无防备,发动战争易取得战争主动权。(二)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偷袭珍珠港播放日军偷袭珍珠港视频(1)时间:1941年12月7日(2)结果:日军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三)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影响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对日 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综合国力不如美国,日本无法与美国长期作战,为失败埋下祸根。对美 重大损失,但也促使美国参战整个战局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成为真正具有世界规模的战争;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促使 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随着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法西斯成为苏美英三大国共同的敌人,这促使三大国逐渐走到了一起,商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联合对抗法西斯。直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的因素是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促使反法西斯各国逐渐走向联合。哪些因素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一)背景: 1.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根本原因) 2.西方大国受到攻击 3.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推动(直接原因)(二)过程(1)1941年3月美国通过《租借法》,适用英--美英开始结盟,为同盟建立奠基。(2)苏德战争爆发后,适用于苏联→英、苏与美正逐步走向联合。(是否放弃反共 )(3)1941年8月,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内容)-促进同盟建立。(4)4.1942.1.1,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同盟最终形成。(三)性质由不同制度不同性质的国家组成,是特殊的军事政治联盟。(四)意义1.鼓舞、增强 2.坚实基础(五)认识反法西斯同盟(包含了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半殖民地国家以及封建国家),说明了人类利益受到反人类威胁时,无论意识形态如何,都应该联合起来探究:反法西斯同盟有何特点 提示:可以与一战的两大集团对比思考。(1)组成:由不同制度不同性质的国家组成,是特殊的军事政治联盟。(2)相互关系:由于联盟的参加国具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反法西斯的共同目标之外还追求不同的利益,因而联盟内部也充满着矛盾和冲突,大战中期主要围绕着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大战后期主要围绕着战后世界安排问题。(3)主流:然而,打败法西斯毕竟是共同的主要目标,因此,协调行动、互相支援的联合趋势始终占主导地位。探究: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局部)从战争的正义性、团结就是力量、战略指导正确、战争动员有力四个方面来思考。探究:正确认识美国对法西斯的态度和政策的转变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