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掌握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重难点)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重难点)教材整理1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阅读教材P90至P92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历史时期人地关系采集渔猎时代依赖与崇拜自然:两者之间保持原始的平衡关系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两者之间对抗性增强,人类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已有了科学的萌芽工业革命以来征服自然:人类试图主宰自然,两者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正误判断:(1)采猎文明时期,没有环境问题。( )(2)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增强。( )(3)人地关系最和谐的时期是采猎文明时期。( )【提示】 (1)× 采猎文明时期,也存在环境问题,只不过环境问题的影响较小。(2)√ 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多,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明显增强。(3)× 采猎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崇拜自然,人地关系相对协调但不是最和谐时期。教材整理2 直面环境问题阅读教材P92至P95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与表现(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①原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②表现(2)环境污染①原因: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②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3.环境问题的分布(1)全球性与局域性①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②局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件等。(2)城市与乡村 3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正误判断:(1)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2)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 )【提示】 (1)√ 人类不断从环境中获取(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质和能量,同时还要将废弃物排放到周围的环境中,环境也会反作用于人类,因此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2)× 一般来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是环境问题。教材整理3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阅读教材P95至P98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2.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3)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正误判断:(1)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过度放牧行为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停止一切对环境的开发利用。( )【提示】 (1)× 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中,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目的。(2)× 过度放牧会严重破坏草场的持续性生长,违背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3)× 可持续发展不排斥对环境的开发利用( http: / / www.21cnjy.com ),仍然重在发展,所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要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要注重质量,其开发利用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在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块太阳石(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块圆形巨石直径为3.6米、重25吨,表面用繁复的文字符号和图画形象地雕刻出阿兹台克太阳历:太阳石中间的人像是给生命以力量的太阳神;周围4个圆图分别代表了太阳时代前的4个时代;内环20个不同的图标标志了太阳历每个月的20天;外环的“V”字符号象征着带给大地能量的阳光;环绕巨石的两条巨蛇则象征羽蛇神和火神。它充分反映了古印加文明对太阳神的崇拜。探讨:古印加文明时期为什么会崇拜太阳神?【提示】 古印加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既崇拜又敬畏。探讨:古印加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如何?【提示】 人地关系基本协调。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阶段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环境文明人地关系主旨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生产力水平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人类活动处于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步入农业文明,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进入工业文明,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人地关系恐惧和依赖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人口数量十分有限开始迅速增长人口膨胀人口激增膨胀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不严重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导学号:36460132】(1)人类社会由原始文明时代向农业文明时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A.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B.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提高C.国家独立与民族经济迅速发展D.全球气候的变化更适合人类生存(2)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来看,原始文明时代人地关系是( )A.谋求人地协调 B.征服自然C.改造自然D.崇拜自然(3)图中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与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分别是( )A.原始文明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B.环境文明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C.环境文明时代 农业文明时代D.工业文明时代 环境文明时代【解析】 第(1)题,人类(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由原始文明时代向农业文明时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农业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食物。第(2)题,原始文明时代人地关系是崇拜自然。第(3)题,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是环境文明时代,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是工业文明时代。【答案】 (1)A (2)D (3)B直面环境问题纵观整个2015年,雾霾可以说是首尾相( http: / / www.21cnjy.com )连——数据显示,整个2015年北京有179个污染天连续多日发布雾霾预警,特别是入冬以来,雾霾以横扫之势侵略了近大半个中国,北上广深各大城市的PM2.5及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指数,更是多次爆表——雾霾压城的厚重感,至今仍然缭绕在人们的心头。探讨:频繁的雾霾天气笼罩我国东部地区,反映了何种环境问题?【提示】 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探讨:我国北方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 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居民取暖用煤量增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多,因此大气污染严重。环境问题的产生、表现及成因1.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源于人类与环境关系失衡。人( http: / / www.21cnjy.com )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影响人类,人类如果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则能与环境协调发展,否则就会产生环境问题。如下图:2.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具体分析如下:(1)资源短缺环境问题举例原因典型事例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2)环境污染具体内容产生原因典型实例简介大气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的排放洛杉矶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水体污染多瑙河的污染土壤污染常熟市农田重金属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生活产生大量垃圾市区垃圾场噪声污染工矿企业、交通工具机场附近的噪声放射性污染核废料处理不当及意外事故的发生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海洋污染海岸带工业发展、海上航运泄漏墨西哥湾石油泄漏 (3)生态破坏具体内容产生原因典型实例简介森林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毁林开荒热带雨林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砍伐森林、开垦草原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北方冬、春季的沙尘暴天气土地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次生盐碱地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有害气体(温室气体、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南极臭氧层空洞生物物种减少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的过度捕猎珍稀动物的减少,如大熊猫、华南虎等2.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箭头A、B表示出现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2)图中箭头C、D表示的含义是:C表示________系统的反馈作用,D表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________。(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①乱采滥用石油等资源 ②燃油产生的烟尘 ③工业“三废”排放 ④过度抽取地下水 ⑤土地沙化,农业减产 ⑥酸雨 ⑦水利工程 ⑧环境保护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解析】 从图中可提取下列信息:①(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类系统和环境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②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有遵循自然规律和违背自然规律两种,因此,环境对人类系统的反馈作用也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思考时要注意联系人类行为的过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人类过度索取资源和排放废弃物,且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因而出现了环境问题。人类的不同活动从正反两个方面作用于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从正反两个方面反馈于人类。【答案】 (1)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2)环境 (3)环境污染(4)②③ ①④ ⑤⑥ ⑦⑧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2016年9月23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三( http: / / www.21cnjy.com )十三次会议期间,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日内瓦联合主办了一场主题为“通过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经社文权利”的会议。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马朝旭出席并做主旨发言,阐述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实现经社文权利的重要意义和中国立场主张,分享中国落实议程的务实举措和显著成就。探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推行的目标实施的重要条件是什么?【提示】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联合国倡导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得到了193个会员国的积极响应,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提示】 共同性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具体如下图所示。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项基本原则,其具体的内容、要求与案例如下所示。原则内容要求案例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世界万物,生命之网”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保持合理的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没有破坏的发展”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区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3.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1)~(2)题。(1)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 http: / / www.21cnjy.com )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解析】 第(1)题,①说明了可持续发( http: / / www.21cnjy.com )展中的持续性原则;②造成了森林的破坏;③导致人口增加过快;④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维护了资源的更新,避免了资源的过度使用。第(2)题,公平性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公平。【答案】 (1)D (2)A 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探讨:开垦荒地引发的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提示】 森林、草场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面积扩大。探讨:导致人类开垦荒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 人口增长。探讨:导致草场面积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提示】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工程建设等。(1)阅读图名,明确图示主题由图名“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可知图示反映的是开垦荒地带来的不良影响。(2)提取信息,抓住构图关键①抓箭头指向,构建因果链条;②读图框文字,理清因果关系。(3)分析问题,把握图示核心①开垦荒地引起的不良后果;②分析开垦荒地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4.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甲 乙(1)甲图漫画反映出的全球环境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漫画中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图乙中方框的相应字母后面(每个选项限填一次)。①提高环境质量 ②人类与环境协调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④矛盾⑤物质资料生产 ⑥协调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4)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解析】 第(1)、(2)题,通过( http: / / www.21cnjy.com )观察漫画中的信息可知其主题围绕“环境承受压力过大”,产生的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第(3)题,结合教材知识和关联图中的相互关系进行判断。第(4)题,可持续的环境观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答案】 (1)自然环境承受压力过大 (2)人口增长过快 (3)④ ⑥ ⑤ ③ ① ② (4)D对点训练1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下图为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区域反映的历史时期及所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B.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C.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D.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2.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草原退化 ②水土流失 ③酸雨危害 ④滑坡、泥石流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人们将树( http: / / www.21cnjy.com )木砍伐,种植庄稼,属于农业社会的产业活动,农业社会主要体现的人地关系是改造自然。第2题,读图可知,人类活动破坏植被,获取耕地,发展农业生产,导致草原退化,加剧水土流失,①②正确。酸雨主要是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所致,属于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影响,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③④错误。【答案】 1.B 2.A3.“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该观点出现的历史时期是( )A.采猎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环境文明【解析】 “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是( http: / / www.21cnjy.com )指人类的实践活动应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从而来战胜大自然,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为人定胜天论,出现在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的工业文明时期。【答案】 C对点训练2 直面环境问题4.人类到达美洲后,美洲物种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B.栖息地被破坏C.气候变化D.小行星撞击【解析】 人类到达之后,破坏了生物的栖息地,导致该地物种锐减。【答案】 B“烧芭”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农耕方式,( http: / / www.21cnjy.com )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除林区农民传统的烧荒种植外,大量棕榈油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是造成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两大主要原因。据此回答5~6题。5.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①林区农民烧荒种植 ②大量种植( http: / / www.21cnjy.com )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 ③气候恶化,频繁发生洪灾,大量原始森林被淹没 ④沿海城市人口激增,大量居民迁居雨林深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 ④引发世界性的人口流动,该地人口急剧增加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③【解析】 第5题,结合材料可知,印尼热( http: / / www.21cnjy.com )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林区农民烧荒种植和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第6题,热带雨林被破坏会导致破坏水循环,导致气候异常,旱涝失调,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植被破坏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①②正确。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破坏,会使沙尘暴增加,风沙危害严重,热带雨林地区降水多,气候湿润;热带雨林区高温多雨,不适合人类居住,不会产生人口急剧增加,③④错误。【答案】 5.A 6.C对点训练3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它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筹办、举办及赛后利用的过程中。据此回答7~8题。7.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 )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B.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D.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改善8.奥运场馆水的再利用达到90%,减少过度开采地下水,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协调性原则D.持续性原则【解析】 第7题,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改善。第8题,奥运场馆水的再利用达到90%,减少过度开采地下水,合理保护和使用水资源,符合持续性原则。【答案】 7.D 8.D我还有这些不足:(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