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9张PPT。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汉文帝、景帝(“文景之治”)汉武帝时,国势最强盛阅读西汉前期形势图及教材上“西汉的分封与七国之乱”阅读卡,说说汉高祖时分封诸侯会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分封诸侯导致诸侯王势力膨胀、不服从中央管理、威胁皇帝权威和统治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你说、我说、大家说 俗话说;“打天下易,治天下难。”那么汉武帝继位时急需解决哪些重大的问题?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诸侯势力膨胀威胁中央诸子百家思想活跃,思想上不统一币制混乱,民间私铸行为严重资料:汉武帝时期,诸侯王的势力很大。河间王刘德的声望很高,天下英杰都竞相投奔他。一次,汉武帝问他治国之道,他对答如流,言谈中,还讲到历史上商汤和周文王以小国得天下的事情。汉武帝听后很恼火,用讽刺的口吻对刘德说:“商汤以七十里取天下,文王以百里取天下,河间王就好好努力吧!”汉武帝面对诸侯国日益膨胀的势力,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实行推恩令探究问题一: 政治上——诸侯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推恩令1、推恩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推恩令发挥了什么作用?3、与汉景帝的削藩措施相比,你认为推恩令高明在何处?1、推恩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推恩令发挥了什么作用?3、与汉景帝的削藩措施相比,你认为推恩令高明在何处?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抗衡。汉武帝不费财力和兵力,以和平的手段,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使之无力对抗中央,而且大多数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不会反抗中央,而且对此心存感激。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表皇帝司隶校尉(中央)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地方地方 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刺史制度汉武帝建立监察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呢?刺史的主要职责是什么?监察制度发挥了什么作用?小组探究: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和对皇族的监督。监督地方官吏和地方诸侯,向中央反映情况。有监督地方政府和皇族、惩治官吏、镇压地方叛乱的作用。1、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大一统呢?说说西汉五铢钱的来历,以及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统一货币、将食盐和铁器的生产与销售收归中央有什么重要意义?探究问题二: 经济上——币制混乱,民间私铸行为严重 统一铸造货币,食盐和铁器生产收归中央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七百多年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极大地增加了中央的收入思想上——诸子百家思想活跃,思想上不统一探究问题三: 儒生董仲舒向汉武帝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就是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考: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了推行儒学,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统一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央统治。在长安设立了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做官;在地方设立官学;还允许私人传授儒家学术。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集思广益:小组之间讨论:(1)说说鼓励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会产生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2)“罢黜百家”的利与弊。(1)积极:确立了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 消极:这种只发展一家学术,限制其他各家学术思想 的做法,对学术发展非常不利。(2)从政治上看“罢黜百家”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从文化上看确立了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但是只发展一种学术却不利于学术的发展。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举?1.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君主,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3.这些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且对中国历史起了推动作用。课堂任务:自学,了解东汉的兴衰建国时间:开国皇帝:衰落原因: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统治日益黑暗课堂小结汉武帝巩 固 “ 大 一 统 ”的措施作用: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的局面。课堂小练:1、汉武帝刚一上台就面临非常棘手的诸侯国问题,他解决诸侯国问题的关键步骤是( )A、设刺史 B、铸五铢钱 C、实行“推恩令” D、“罢黜百家”2、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学子们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期,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3、某历史探究小组在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时提出以下看法,正确的是( )A、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全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B、只是加强对国家边疆的统一C、彻底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中央作对D、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洛阳设立太学CAA【史料回顾】材料一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蔚杂烧之……”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计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问题探究】(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消极影响?(2)材料二中的“孔子之术”指的是什么?(3)如果你是汉武帝时的一位官宦子弟,你会在什么地方读书?你使用的主要教材会是什么内容?【参考答案】(1)焚书坑儒,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2)儒家学派的学说(3)长安太学。主要教材是儒家的经典或五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汉武大帝.mpg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