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二课第2课时 大战的爆发(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第二课第2课时 大战的爆发(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战的爆发》教案
课题 《大战的爆发》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九年级上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英、法等国人民英勇抵抗法西斯侵略的精神。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标志。阅读地图和教材内容,说出大战爆发初期德军的进军路线和取得的战果。知道不列颠之战是德军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重点 法国等欧洲国家失败的原因;不列颠之战
难点 法国等欧洲国家失败的原因和不列颠之战中德军受挫的原因
学法 通过地图、图片、材料等的分析,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教法 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素材来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939年9月1日,德军采用“闪电战”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强大的攻势使西欧国家相继沦陷,辽阔的西欧大地被踩在法西斯的铁蹄之下。法西斯的战车开进了曾经辉煌一时的巴黎,大不列颠的一些城市遭到狂轰滥炸。法西斯势力为何如此猖狂?西欧国家为什么不堪一击?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寻吧! 通过法西斯势力为何如此猖狂?西欧国家为什么不堪一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阅读课本,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课新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
讲授新课 德国突袭波兰 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为什么是全面爆发不是开始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是逐步打起来的:1931年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然后又于1937年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春德国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据统计,在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前,战争已席卷了五亿多人口,蔓延在欧、亚、非三大洲的土地上。因此,确切地说,1939年9月3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日子,而不是开始。想一想德国为什么要占领波兰?根本原因:要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历史原因: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 。 《凡尔赛和约》中将波兹南的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在东普鲁士和德国的本部之间划一条“波兰走廊”。德国交出但泽由波兰管理。战略战术:侵占波兰,一旦进攻西方可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若果向东进攻苏联,也必须以波兰为前沿阵地。经济因素:波兰可以为德国提供大量粮食和劳动力。根据材料分析波兰快速灭亡的原因?材料1:波兰军队思想保守,还停留在骑兵定胜负的时代。波军骑兵因不懂得战车的性能,居然高举长矛和刀剑向战车冲锋,结果蒙受极大的损失。(1)波兰军队思想保守,武器落后。材料2:德国侵入波兰后,英法两国于9月3日匆忙对德宣战,但两国实际上仍是按兵不动,宣而不战。英国军事史家富勒写道:“当波兰正在被消灭之时,西线也发生了一场令人惊奇的冲突。它很快就被称为‘奇怪的战争’,而更好的名称是‘静坐战’。” (2)英法的宣而不战,使德国得以集中全力对付波兰。材料3:苏联为构筑维护自身安全的“东方战线”,派兵占领波兰东部。(3)苏联趁火打劫,加速了波兰灭亡。“奇怪的战争”  1939年9月3日,英、法两国因德国进攻其盟国波兰而被迫宣战。战争之初,德国在西线有23个师,英法有110个师,很有获胜的把握。但两国宣而不战,西线法军无所事事。法国总理甚至发1万只足球供士兵在此消遣,打发时间。阅读课本P84页材料,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奇怪的战争”?它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原因: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后果:坐视波兰灭亡,失去有利战机,致使英法盟军在德军的进攻面前损失惨重,法国战败。1940年,法国被迫与德国签订屈辱的停战协定,签订的地点在福熙车厢,对于这个细节的安排说明了什么问题?德国打算羞辱法国,以报一战之仇依据P85页的年代尺,说说为什么德国能够迅速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上述欧洲国家?德国:蓄谋已久、长期准备,闪电战作战方式,先进的军事战略战术他国:长期绥靖政策,作战准备不足议一议法国溃败投降原因?怎样失败局面改变?法国统治集团长期推行绥靖政策;军事思想落后,指挥失当英国放弃反苏政策;美国放弃中立政策根据地图,了解德国进攻西欧的进程,并分析法国沦陷后英国所面临的形势。进程:先进攻比利时、荷兰,再绕过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形势:使得英国面临德国渡过英吉利海峡直接进攻英伦三岛的威胁。形势:使得英国面临德国渡过英吉利海峡直接进攻英伦三岛的威胁。由妥协退让以求自保到坚决与法西新国家抗战到底。德国为什么没有达到作战目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得逞) ?这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英国方面:①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②政府抵抗决心坚定;③军事设施先进(雷达等)。影响:①对德:打击了嚣张气焰,鼓舞了反法西斯斗争,迫使德军回头对付苏联,陷入两线作战②对英:为后来第二战场的开辟和盟军反攻提供根据地③对美:美国正式放弃中立政策而与英国结盟轴心国军事同盟的形成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在德国柏林缔结《三国同盟条约》,轴心国军事同盟正式形成。 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为什么是全面爆发不是开始爆发?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想一想德国为什么要占领波兰?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根据材料分析波兰快速灭亡的原因?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根据材料分析波兰快速灭亡的原因?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奇怪的战争”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 ,为什么会出现“奇怪的战争”?它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为什么德国能够迅速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上述欧洲国家?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法国溃败投降原因?怎样失败局面改变?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了解德国进攻西欧的进程,并分析法国沦陷后英国所面临的形势。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德国为什么没有达到作战目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得逞) ?这又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轴心国军事同盟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课堂小结 结合PPT,总结这课主要内容,列个提纲。 结合教师的提点,回顾重要知识点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查漏补缺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第二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爆发与扩大
第2课时 大战的爆发
人教新目标版《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1939年9月1日,德军采用“闪电战”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强大的攻势使西欧国家相继沦陷,辽阔的西欧大地被踩在法西斯的铁蹄之下。法西斯的战车开进了曾经辉煌一时的巴黎,大不列颠的一些城市遭到狂轰滥炸。法西斯势力为何如此猖狂?西欧国家为什么不堪一击?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寻吧!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德国进攻波兰
德国突袭波兰
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是逐步打起来的:1931年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然后又于1937年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春德国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据统计,在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前,战争已席卷了五亿多人口,蔓延在欧、亚、非三大洲的土地上。因此,确切地说,1939年9月3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日子,而不是开始。
为什么是全面爆发不是开始爆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概念:集中大量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发动闪电般的突然袭击的一种战争样式。目的在于一举摧垮敌方的抵抗能力在短期内赢得战争的胜利。
特点:奇袭性、进攻性、速决性。
闪电战
古德里安闪电战创始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战略战术:侵占波兰,一旦进攻西方可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若果向东进攻苏联,也必须以波兰为前沿阵地。
经济因素:波兰可以为德国提供大量粮食和劳动力。
历史原因: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 。
《凡尔赛和约》中将波兹南的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在东普鲁士和德国的本部之间划一条“波兰走廊”。德国交出但泽由波兰管理。
根本原因:要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
想一想德国为什么要占领波兰?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波兰走廊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根据材料分析波兰快速灭亡的原因?
材料1:波兰军队思想保守,还停留在骑兵定胜负的时代。波军骑兵因不懂得战车的性能,居然高举长矛和刀剑向战车冲锋,结果蒙受极大的损失。
(1)波兰军队思想保守,武器落后。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材料2:德国侵入波兰后,英法两国于9月3日匆忙对德宣战,但两国实际上仍是按兵不动,宣而不战。英国军事史家富勒写道:“当波兰正在被消灭之时,西线也发生了一场令人惊奇的冲突。它很快就被称为‘奇怪的战争’,而更好的名称是‘静坐战’。”
(2)英法的宣而不战,使德国得以集中全力对付波兰。
材料3:苏联为构筑维护自身安全的“东方战线”,派兵占领波兰东部。
(3)苏联趁火打劫,加速了波兰灭亡。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939年9月3日,英、法两国因德国进攻其盟国波兰而被迫宣战。战争之初,德国在西线有23个师,英法有110个师,很有获胜的把握。但两国宣而不战,西线法军无所事事。法国总理甚至发1万只足球供士兵在此消遣,打发时间。
法国士兵悠闲的在马其诺防线站岗
“奇怪的战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阅读课本P84页材料,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奇怪的战争”?它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
原因: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后果:坐视波兰灭亡,失去有利战机,致使英法盟军在德军的进攻面前损失惨重,法国战败。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东方战线:二战初 期苏联在欧洲东部扩大边界建立的防御德国侵略的防线。
积极作用:增加了防御空间
消极作用:大国沙文主义,有损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波兰:装备老旧、战术落后。
德国: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
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苏联:苏军趁火打劫,占领了东部地区。
波兰速亡原因分析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进攻法国
准 备
事 件
结 果
1940年,突袭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
德国绕过马奇诺防线,直接进入法国
英法联军不敌德军,短短六周兵败国投降
阅读书本,请找出德国进攻法国的相关信息
结合以下资料思考,法国短短六周内兵败国降的原因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原 因
1.放过长期奉行绥靖政策,战争准备不足
2.法国政府内部的投降派占了上风
3.法军的战略战术也远远落后于德军
4.意大利也对法宣战
5.《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使德国无后顾之忧,集中兵力于西线
法国速亡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阿登山区
马奇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 (Maginot Line) 法国在一战后在东北法德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以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姓氏命名。 1928年开始施工,至1936年基本建成。整个工程耗资达60亿法郎,土方工程量达1200万立方米。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英法海军冒着德军飞机和炮火的轰击,将33万8千余名英法及其它同盟国士兵从法国北部城市敦刻尔克撤离,渡过英吉利海峡,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940年,法国被迫与德国签订屈辱的停战协定,签订的地点在福熙车厢,对于这个细节的安排说明了什么问题?
德国打算羞辱法国,以报一战之仇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依据P85页的年代尺,说说为什么德国能够迅速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上述欧洲国家?
德国:蓄谋已久、长期准备,闪电战作战方式,先进的军事战略战术
他国:长期绥靖政策,作战准备不足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6月23日希特勒在埃菲尔铁塔前留影
法国统治集团长期推行绥靖政策;军事思想落后,指挥失当
主要原因
英国放弃反苏政策;美国放弃中立政策
议一议法国溃败投降原因?怎样失败局面改变?
法国人民为法军溃败、达拉第被囚而哭泣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法国沦陷后,法国爱国者纷纷起来反对占领者和卖国贼,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复兴而战。坚决主张抵抗德国法西斯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夏尔·戴高乐将军于6月17日流亡英国,在英国的支持下,戴高乐组织了“自由法国”运动,继续开展反德斗争。
戴高乐将军组织“自由法国运动”,继续斗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张伯伦
丘吉尔
张伯伦下台 丘吉尔组阁
表明英国彻底抛弃绥靖政策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根据地图,了解德国进攻西欧的进程,并分析法国沦陷后英国所面临的形势。
进程:先进攻比利时、荷兰,再绕过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
形势:使得英国面临德国渡过英吉利海峡直接进攻英伦三岛的威胁。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阅读课本P86页材料,结合丘吉尔的演说,说一说英国政府对德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妥协退让以求自保到坚决与法西新国家抗战到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不列颠之战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被德机炸毁的英国天主教堂
伦敦曾连续57个夜晚遭德军飞机轰炸。英国空军英勇还击,取得“不列颠之战”的胜利。此役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首次受挫,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丘吉尔在前线视察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无畏首相---丘吉尔
材料一:
英国政府的抵抗决心坚定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不列颠之战中英国获胜,德国失利的原因:
我们决心要消灭希特勒,肃清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什么也不能使我们改变这个决心。什么也不能!我们决不谈判!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英国妇女们响应丘吉尔的号召,积极参加各行各业的劳动 。
材料二:
英国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英国的雷达系统 和 “喷火式”战斗机
材料三:
英国的军事设施先进(雷达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最初德国空军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对方的战斗机机场,以歼灭对方空中有生力量,但计划还没贯彻到底就转而改为攻击以飞机制造业为主的军工生产企业,以破坏对方的兵器生产能力,最后又改为专攻大城市以打击对方士气。这样多次改变战略目标使德军处于战略被动的地位 。
材料四:
德国作战目标随意,未坚持袭击军事设施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①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
②政府抵抗决心坚定;
③军事设施先进(雷达等)。
德国为什么没有达到作战目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得逞) ?这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英国方面: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①对德:打击了嚣张气焰,鼓舞了反法西斯斗争,迫使德军回头对付苏联,陷入两线作战
②对英:为后来第二战场的开辟和盟军反攻提供根据地
③对美:美国正式放弃中立政策而与英国结盟
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轴心国军事同盟的形成
背景:
目的:
在进攻欧洲国家的同时,德国和意大利还在非洲和巴尔干地区发起战争,占领了大片领土。
进一步扩大战争的共同需要。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在德国柏林缔结《三国同盟条约》,轴心国军事同盟正式形成。
标志: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代表英国签订《慕尼黑协定》的是(   )。
A.丘吉尔 
B.达拉第
C.张伯伦 
D.戴高乐
C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下列国家与“慕尼黑阴谋”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捷克斯洛伐克       
B.德国
C.英国           
D.波兰
D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C.德国空袭苏联       
D.德国进攻波兰
D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20世纪上半期,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仅仅相隔了( )
A、12年
B、15年
C、20年
D、25年
D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We shall go on to the end…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投降),”1940年的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下列( )之口。
A、英国首相丘吉尔
B、苏联斯大林
C、德国希特勒
D、中国蒋介石
A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德国进攻波兰:大战全面爆发
西欧沦陷
德国占领西欧诸国
丘吉尔上台
敦刻尔克撤退
巴黎沦陷,法国亡国
戴高乐组织“自由法国”运动
“不列颠之战”
大战的爆发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战的爆发》试卷
一、选择题
1.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二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恶毒。”这表明了(  )
A.二战的罪魁祸首是德国法西斯
B.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对二战发生有重大责任
C.《凡尔赛和约》是二战爆发的根源
D.捷克斯洛伐克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www-2-1-cnjy-com
2.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举行的慕尼黑啤酒节是世界最具盛名的啤酒节之一。然而1938年的9月,欧洲各国的目光聚焦在此则是因为德、意、英、法四国签订的《慕尼黑协定》,该协定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必须把苏台德等地区无偿交给德国。与此事件相关的是(  )
A.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B.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D.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2-1-c-n-j-y
3.为二战埋下祸根和加速二战爆发的会议是(  )
A.巴黎和会和1942年的华盛顿会议 B.巴黎和会和慕尼黑会议
C.1942年的华盛顿会议和雅尔塔会议 D.慕尼黑会议和雅尔塔会议【来源:21cnj*y.co*m】
4.《慕尼黑协定》规定: 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
A.捷克的北部地区 B.捷克的东部地区
C.捷克的苏台德地区 D.捷克的西部地区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5.学习历史要求从史实得出恰当的结论。通过下列史实无法得出“反战维和”这一结论的是(  )
A.新式武器大量用于战争,双方伤亡人数大增
B.二战造成参战国物资损失总价值达4万多亿美元
C.科索沃战争持续轰炸78天,带来地区动荡
D.英法等国奉行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爆发21*cnjy*com
6.揭示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因果联系的是(  )
A.汉武帝整理财政--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大量涌现
C.一国两制--港、澳回归
D.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破产
7.20世纪,大国之间靠牺牲他国利益而达成的协议是(  )
①《凡尔赛和约》 ②《九国公约》 ③《慕尼黑协定》 ④《雅尔塔协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21cnjy.com
8.1939年4月3日,希特勒下达了“百色方案”的秘密指令,强调指出:“一切努力和准备工作,必须集中于发动巨大的突然袭击。”希特勒发动“巨大的突然袭击”是指(  )
A.进攻波兰 B.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C.进攻英国 D.发动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9.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B.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C.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D.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0.研究20世纪世界大战历史的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矛盾双方过于强硬、互不退让;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矛盾双方中的一方的忍让退却。下面最能说明“忍让退却”的是(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慕尼黑协定》 D.《联合国家宣言》
11.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的德国慕尼黑啤酒节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啤酒节,然而1938年9月欧洲各国的目光聚焦在此则是因为德意英法四国签订的《慕尼黑协定》,这一事件标志着(  )
A.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C.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D.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版权所有:21教育】
12.将二战前“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历史事件是()
A.德国进攻波兰 B.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
C.慕尼黑阴谋 D.日本偷袭珍珠港
13. 漫画反映的是

A.英法的绥靖政策 B.英法的积极防御政策
C.反法西斯国家的投降 D.法西斯国家的投降
14.毛泽东曾说:“这些阴谋家……不但并无丝毫制止侵略的意识,而且相反,纵容侵略,挑拨战争,使人为鹬蚌,已为渔人,美其名曰‘不干涉’,实则是‘坐山观虎斗’.世界上多少人被张伯伦及其伙伴的甜蜜演说所蒙蔽,而不知道他们笑里藏刀的可怕。”下列历史事件,符合材料描述的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慕尼黑会议 C.铁幕演说 D.马歇尔计划
15.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强行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这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这次重要会议是(  )
A.德黑兰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21*cnjy*com
二、材料解析题
16.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纷纷制定了争夺世界霸权的计划,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逐渐形成。它们疯狂扩军备战,展开激烈的争夺,战争危机日益严重,一场世界性战争如箭在弦。
材料二:据1938年欧洲某国报载:“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你们也将遭到同样的命运。”
材料三:中国古代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等说法,在二战初期,西方某些“智者”正是验证了中国的这些古老的说法,他们做出了很多可笑的历史表演。请回答:
(1)材料一中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分别指什么?导致这场世界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 2·1·c·n·j·y
(2)材料二中“慕尼黑做出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们”和“我们”分别指的是哪几个国家?
(3)结合材料三,请用二战前后的史实说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教训。(各自至少选取两个史实进行说明)
21·cn·jy·com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慕尼黑会议期间,当事国的代表却被拒之于会议之外…….协定签订后,英法代表只向当事国代表宣布了会议结果,并蛮横地声称“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词”。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了文件:……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1)材料一中的“当事国”指哪个国家?“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英法代表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造成了什么恶劣影响?
(2)材料二中“文件”指的是什么文件?这一文件的签署有何历史意义?
(3)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英法美等国在对待法西斯势力的态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出处:21教育名师】
18.希特勒以“牙医”的身份出现,对着座位上仅剩下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下一个!墙上的帽子上写着波兰、丹麦、挪威、比利时、法国……最后一项帽子是英国。这个“牙医”,不仅仅是拔牙,而且还是屠夫,被他拔过的“患者”都再没有从医务室中出来
观察漫画并阅读图片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患者”英国和法国之所以沦为漫画中的下场,与其在外交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姑息纵容、妥协退让的什么政策有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谈谈你对这幅漫画的感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大战的爆发》试卷答案
1.B 2.A 3.B 4.C 5.D 6.D 7.A 8.A 9.C 10.C 11.B 12.C 13.A 14.B 15.B
16.(1)由德、意、奥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法、俄组成的“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
(2)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十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英国和法国、捷克斯洛伐克.
(3)“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①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宣而不战,坐视波兰灭亡;②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美国没有出面进行干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①法国被德国完全占领;②英国遭到德国猛烈轰炸.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7.(1)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等. 21教育网
(2)《联合国家宣言》.它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 www.21-cn-jy.com
(3)由纵容法西斯侵略到联合抗击法西斯侵略.德、意、日不断扩大侵略,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需要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 21·世纪*教育网
18.(1)绥靖政策.
(2)主要观点:观点一: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和德国的闪电战使西欧领土迅速沦陷.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妄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换取和平,但却助长法西斯的侵略,使西欧国家大量沦陷,最终法国败降,英国本土也遭到空袭,英法自食恶果.观点二:英国放弃绥靖政策,德英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不列颠空战”.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没有得逞,为反法西斯的大战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